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0|回复: 20

两孩子玩游戏充值花掉父亲 22 万死亡赔偿金,系用奶奶信息绑定游戏并人脸识别,反映了哪些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9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河南驻马店。王大妈的女儿发现,王大妈手机有20多万的消费。报案后才知道,是被两个孙子充值游戏了。王大妈两个孙子一个11岁一个10岁,孩子父亲2019年因车祸去世,这20多万都是孩子父亲的死亡赔偿款。孩子说,用奶奶的信息绑定游戏,还骗奶奶说是考试需要让她进行了人脸识别,还购买了其他账号。游戏平台:用王大妈信息认证的账号充值的钱会在15个工作日内退还。电商平台:查到14万的消费金额,会帮忙申请退款。
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
发表于 2021-10-19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查了下这个新闻,分三个角度来谈一谈这个事。
先来说事件的结果:

游戏平台将在15个按照正常流程退还用王大妈认证的账号充值的钱,电商平台也将会退还消费金额。可以看到能查到的应该是都退还了,求生欲满满,也都履行了社会责任,也算让人很满意了。
再来说过程。

关于游戏沉迷,我曾经专门从心理学角度论证过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事情,结论如下:得到的结论是未成年人自制力缺乏以及“孩童的探索欲望与幻想天性”是根本原因,而游戏,可以很好的放大并满足(注意顺序)孩童的探索欲望与幻想天性”。游戏世界很容易就成为他们探索现实和对未探索现实的的幻想延伸。而影响因素则有年龄增长、父母管控、课业压力,其中年龄增长是上网时间增长的主要动力,年龄增长意味着生活经历的丰富,而父母管控和课业压力是其中起着阻碍作用的趋势。而直接原因则是未成年人是否容易沉迷游戏与父母的陪伴质量高低。
原文如下,有详细数据来源与论证过程:
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网游时间后,从心理学分析,会不会导致成年「解禁」之后更容易沉迷于网游中?我一再强调着,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事,而家庭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但现在出于各种复杂原因,家庭在教育上的甩锅也最为严重。
我曾经在游戏禁令发布后,去郊区打第二针疫苗,那天是星期一,医院排队的人里有不少附近中小学的学生。在队伍中,不少孩子们都在玩手机游戏,一边玩一边飙着脏话,而他们的父母就在旁边,对这种情况丝毫不理会。我当时就惊异于他们怎么能在工作日继续玩游戏,问了一下,都回答说:“我用我爸/我妈的身份证实名认证了。”
你看,家长如果主观上不重视或者说由于客观原因而无法重视,那学校和社会即使再严格又能怎么办?毫无办法。
回到这个问题,父亲去世,在报道中提到了母亲早已去世,两个孩子由奶奶抚养,老人对于互联网科技不懂,也因此被两个孩子欺骗说是考试需要让她进行了人脸识别,也没发现3个月内陆陆续续消失的20万。而且,在实名认证后,两个小孩还陆续八次通过了人脸识别验证
这是现实生活悲剧下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其实这种问题真不少见,常见于新闻的充值多少多少万的未成年人,大多是留守儿童再或者是低收入低学历父母抚养的儿童。这种家庭环境下抚养长大的孩子。
新闻中提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孩子们是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的账号。在前段时间,在新闻批评过租号买号平台后,各大买号平台都开始要求实名认证。但电商上的卖号平台还没有跟进这些监管措施,这也就给新闻中的小孩们提供了可趁之机。
但问题是,商品是根据需求创造出来的,在家庭层次上无法对未成年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疏导,那在商品上监督再严,也没有用啊。尤其是这个事件中,我甚至庆幸于两个小孩是在正经电商平台上购买的账号,如果是第三方私人购买,那这钱都追不回来。
现在来看,社会中能做的,比如游戏公司已经是求生欲拉满了,但全产业链中还是有进步空间的,还可以加大对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以及过度消费的关注和保护。但这个其实提升空间仍然有限。
社会已经在努力了,学校也在努力。我真觉得,无论是为了生计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家庭教育缺失后将后果归咎于社会和学校。教育子女不是养猪放羊,不是给点吃的能长大就行,真的是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的。而且贫穷也不该成为逃避家庭教育责任的一个借口,这些年来尤其是我高中和大学我见过不少家庭贫寒但大人依旧以身作则,孩子成长得比一般中产家庭优秀得多的例子,其中我高中同桌——一个出身于父母双亡奶奶捡破烂的家庭的女孩还正面影响了我很多年。
再来聊点事件以外的。

相比于游戏,我更担心的是,孩子在游戏这一对社会无危害的事物上投入时间精力其实顶多废个人。可别忘了,在手机游戏这种低成本娱乐方式没有风靡前,校园暴力有多凶残,我仍记得也就是十多年前我的初中,人们打架是会操起砍刀的,当时学校的德育处都是雇佣满脸横肉的壮汉,而如今,这些壮汉们每天最多的事情是逮小兔崽子们带手机玩游戏。当然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中,游戏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这主要是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有关。
但担忧却仍不止——在缺乏合格家庭教育的家庭中,这些孩子们的未来该怎么办?
发表于 2021-10-19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就看到了这个新闻,感觉心理堵的慌,打开知乎想着写点什么,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可是点开回答好半天,竟然没有写下一个字。原因是情绪太复杂了,这里面好像每个人都有错,可是仔细想想,又好像每个人都不是绝对的过错方。
就拿这两个孩子来说吧,他们分别10岁、11岁了,差一岁的小哥儿俩,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2019年,他们的爸爸因车祸去世了。对于10岁的儿童来说,突然失去了爸爸,大概相当于天塌了吧。
我注意到在整个新闻里没有出现妈妈的名字,猜测她应该是不在家里生活了,于是小哥儿俩只能跟着奶奶生活。生活对他们来说是相当残酷的,失去了父亲,也没有母亲的管教,家里的经济条件又比较差,很多同龄人有的东西或许他们都不曾拥有过,比如炫酷的奥特曼,漂亮的球鞋等等。。。
我不知道他们的学习成绩怎么样,透过这件事我看到了两个特点:
1.两个孩子都很“聪明”,可惜用错了地方。
2.日常疏于管教,否则不可能会有这么多时间玩儿游戏。
基于这些原因,我想游戏或许是他们唯一可以在同学面前夸耀的资本,这也一定程度解释了他们为什么那么的不计成本要买高段位的账号,他们急于想要证明自己也是很强的,哪怕是在游戏里。
如果有父母在身边,他们或许是两个鬼灵精怪的小调皮。
失去父母的关爱后,他们却成了做错大事的淘气包。



再来看下游戏平台。
新闻里描述他们两个为了玩儿游戏,让奶奶完成了人脸识别,绕过了放沉迷系统,但随后他们的账号还是被系统识别出来是未成年人,平台限制了他们的账户,无法充值继续玩儿了。随后才转去PDD平台先后花费14万元购买账号。
抛开这22万元悲惨的来源,单纯从游戏平台来说,他们的防沉迷系统是生效了,所以封禁了他们最初的账户。后面买从PDD买的账户都是经过别人实名认证的,欺骗过了防沉迷系统。
那么,有朋友要问了,能不能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系统经常进行人脸确认呢?
答案是不应该。
如果一个合法的游戏平台,频繁要求用户进行人脸确认,这是不合理的。如果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调取前置摄像头拍摄用户,那这是违法的。
就这件事而言,其实结果尚可,游戏平台记录的3万多消费已经确认会原路返回,PDD平台购买账户的14万也会帮忙申请退款,另外5万很可能花到了定制皮肤的画师那里,相信最终也能退回大部分款项。
对于平台后续来说,坚持积极有效的防沉迷系统,严格管理账号转让机制或许是一个可以减少类似事件发生的方法。比如更换登录设备要求强认证,账户发生高频次或较大数额消费记录,要求进行二次确认才能继续等等。
期待平台在保护未成年方面有更加积极的作为。



最后回到奶奶这里。
这一家人真的是可怜,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留下了两个幼小的孙子。这位奶奶一方面要操持家里的生计,另一方面要抚养他们两个。我在她的脸上看到了发自内心的悲伤与失望,一方面是因为这笔钱数额特别巨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笔钱的特殊意义。
这是他儿子车祸死亡后的赔偿金,在她眼里,这就是儿子拿命换的钱。现在被两个不懂事的小孙子挥霍了。


如果是正常家庭,这件事家长一定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的。正是因为家长的疏于管教,才使得孩子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几百几千的账户都不要,开口就要五万的,即便是我这个成年人要花五万块我都要考虑很多天啊,而他们居然就那么的无所谓。
然而事情发生在她家,对于一位失去儿子,又要操持生计,又要奔波讨回儿子赔偿金,又要抚养两个小孙子的她来说,我们不知道她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又那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呀,真的没有办法再苛责什么了。。。
希望经过这件事后,两个孩子能够真正明白父亲已经不在了,未来的生活依旧艰辛,希望他们能够鼓起勇气努力学习、生活,走出虚拟世界,在现实世界寻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也希望奶奶和家人们不要再苛责他们了,款项应该绝大部分是可以追回的,这几天他们应该已经受到了足够的教训,教育这事是过犹不及,后续还是得想办法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看护,帮助他们摆脱游戏的魔力。
这家人算是比较特殊了,如果有可能,真的希望孩子们的老师、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能给他们一点关爱,也许奶奶说破嘴都没用,但是老师的一句话却能将他们拉起来。
加油吧孩子们,不要再让奶奶和爸爸失望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10-19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大家的回答关注点发现了一个问题:好像没几个人意识到应该加强、明确、优化、宣传 银行卡或金融账户被盗刷后的追回机制和风险规避问题。
比如通过哪些身份验证和消费意愿确认的机制来降低被盗刷的可行性。
比如被盗刷后,金融机构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执法机构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是否需要普及相关的保险,包括盗刷后的赔付、建立盗刷后的代位追偿机制、是否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强制险


不管哪个金融机构,能被十岁小孩利用社工手段成功盗刷22w,那你们的安全性怎么想都是有问题的。
<hr/>
我觉得通常手机网络支付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缺乏对本人消费意愿的确认。指纹、面部识别等等都最多只能确认手机面前有这么个人,而并没有确认这个人的消费意愿。
在线下,如果你进行一些大额消费,尤其是老年人参与大额消费,签字按手印都是基本的,此外还有比如要求本人抄写一段文字并按手印、朗读一段文字并录制等等。而这些机制在网络上都没有,这种情况下钱就付出去了,我认为金融机构不应该一点责任都不需要承担。
甚至很多时候,像信用卡那样来电询问刚刚的消费是否是本人操作,是否需要冻结或追回之类的二次确认都没有。
发表于 2021-10-19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1.现在的环境下,中老年人对小孩的监督管束变得非常艰难。
因为传统意义上的管孩子,只能做到物理上的管束,拦不住现在的小孩用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看到他想看的,玩到他想玩的,花出超乎他能理解的钱。
我小时候逃课去网吧至少只要被锁家里了就没辙,但现在手机一拿,什么都有。
现在的小孩是原生的移动互联网居民,他们学会这些东西的速度超乎你想象,对爷爷辈的中老年人更是降维打击。
2.父母的缺位对孩子的价值观影响。
这篇新闻虽然很短,但里面提到了孩子父亲去世,从20w赔偿款都在奶奶账户里,大致可以判断出孩子的母亲在孩子的成长里大概率也是消失的。



补个新闻视频原图

这家人是意外造成的被迫缺位,但更多的留守儿童家庭的情况其实也很类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奶奶满足生理需求的照料,显然不能形成一个健康良好的判断力和价值观。
这时候孩子就很容易被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塑造,做出让父母社会惊讶的事。
3.平台的求生欲已经很强。
不说这个已经上了新闻的案例,现在未成年人消费退款,头一两次审核都很轻松,自己试试就知道。很多老哥用这个方式都白嫖了很多游戏。
这个风口浪尖上,没有人会愿意赚这点小钱把碗砸了。
4.都是游戏的错。
已知1:孩子父亲早夭,母亲缺失
已知2:孩子欺骗奶奶绑定信息大额消费
已知3:游戏公司和平台答应退款
结论:都是游戏的错。
(真要管起来,就不是只有你们喷的氪金手游了,别天真的以为会有人在乎有的游戏好有的游戏坏,什么单机3a优质优秀游戏,甚至剧本杀都跑不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10-19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还是监管的问题,
不光是亲属要监管好孩子。一些游戏平台的管理规定很有必要在细致有效。
国家对于游戏还是要严抓死管。之前出台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相关规定,但是还是有着很多未成年人,采用哄骗父母的方式进行了游戏的充值和玩耍。那么在此情况下怎么办,是不是可以针对游戏的总充值额、日充值额和所谓的这些虚拟物品定价进行管理呢?
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9条规定: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或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20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从法律效力上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对于上述报道的情况显示属于需要经过追认后才有效的,如果没有追认,其法律行为就无效,就应该退还相应款项。
看到后续报道了:游戏平台查到14万的消费金额,会帮忙申请退款。
结局在金钱方面还没有太坏,不过值得警醒呀。
尤其是隔代亲属帮忙带孩子一定注意,监护人不能叫叫就完了,一定得尽到责任呀。
发表于 2021-10-19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对于大部分事情的严重性缺乏准确判断。
有的孩子甚至无法判断给游戏充值20万与期末考全班倒数第一之间,哪个带来的影响更坏。
对于这个家庭而言,现在面对的困境不仅是人财两空,更是无法宣泄冤有头债有主的情绪。
花掉了22万元,游戏公司、电商品台承诺退款,具体退回来多少目前还不得而知。
假如新闻的标题是这样的:
两中年男子玩游戏充值花掉年迈父亲 22 万死亡赔偿金,系用老母信息绑定游戏并人脸识别,反映了哪些问题?
这钱还能退吗?我想多半是不能的,舆论谴责的方向应该会瞄准两中年男子的道德问题,最多是上一个“无良儿子骗取父亲死亡赔偿充值游戏,年迈老母孤苦无依”的头条罢了。
看着没?成年人干这事,妥妥的道德沦丧,妥妥的诈骗。可为什么换成孩子,就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呢,而不是单单谴责孩子的道德问题呢?
之所以小孩子要用奶奶的信息绑定游戏并进行人脸识别,进而大额支付,因为法律和社会常识都拒绝把这样的权限赋予孩子。
一方面是防沉迷,一方面是保护资金安全。
初衷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电商平台、游戏平台的种种技术手段都没有实现良好的初衷,甚至由于信息差的原因,反而让老年人更无法对骗局进行有效的甄别。
做技术的,不仅要有良知,更要接地气。设计的产品,制定的规则,应用的高科技一定要与社会大众的普遍接受能力相适应。不应只参照高收入、高素质、高文化水平人群的理解能力。
本事件由于金额大,还具有人财两空的悲情话题性,所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可是,在那些看不见的角落,每天又有多少孩子用同样的手段骗着爷爷奶奶给游戏充钱呢?
也许骗的不多,百十块钱对一个家庭而言确实不算多。
那十个家庭呢?
一百个家庭呢?
乃至成千上万家庭呢?
对于游戏公司、电商平台,这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怎么让验证手段、支付方式保护更多的家庭,适应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这是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换一个角度去看,怎么样加强孩子的人生与常识教育,让他们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让他们了解生活不易,知道大额金钱背后意味着什么。则是家庭范畴内不可推卸的责任了。
发表于 2021-10-19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跟你们说,按照现在的形势,完全不排除将来游戏行业大动作,比如只允许买断类消费或者月卡消费,禁止游戏内诱导消费,单个游戏设置消费上限。别以为不可能。
直播行业也是一样的,打赏模式弄不好哪天说干掉就干掉。
教培市场可以打,消费金融市场可以打,游戏行业,打不得吗?
<hr/>
发表于 2021-10-19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五十多岁的人,之前把手机弄坏了,我远程控制他的手机,搞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手机远程修好。
70后以及70后前面的那代人已经跟不上互联网的脚步了,中国发展的速度太快,用了几十年就把从封建民国的科技水平升到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
发表于 2021-10-19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还是要强调,家长监护是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不论是客观还是主观导致的。
客观导致的,尤其问题中这种不可抗拒情况加深了家长监护缺失。如果只是这种极端情况,首先需要社会给与一定的帮助(关系到社会化抚养或者临时救助。)
其次,要想教育好孩子,给与家长生活的时间空间。让成年人不用疲于奔命。这背后是贫富差距和社会发展失衡的更深层次问题。
我们可以试想下,如果家长不是了生存压力去外工作挤占生活和家庭教育时间,怎会有这种悲剧呢?而为何要迫于生存压力去增加工作时间?简单的牢笼循环:为了买房,买房为了学区(不要学区当然可以去房价偏移的地方),学区为了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为了文凭,文凭为了高薪职业,高薪职业为了钱,钱呢?要不是为了买房前,用得着这么拼命吗?
而如果没有这些客观环境逼迫,一般家长应该履行职责,而不能指望把责任推给社会其他主体,尤其是其他主体根本做不到的客观现实。
我在类似问题说了无数次了,系统防沉迷根本没用。从游戏厅到网吧,到现在的网游防沉迷,都是可以绕过去的。
家长监护义务的履行才是儿童家庭教育的核心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隔代亲属无责任托管不等于也不可替代直系亲属的管教。
家长不负责(不管是渎职还是客观不可抗拒),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全部推给社会,那么其实是低效的。一方面社会各界都要拿出自己的防沉迷,成本极高,另一方面,结果是毫无卵用。
举个例子,每个家庭看管好自己家的精神病人,而不是让一个超市一个商场一个公共汽车站都安装一套精神病人检测器。
就游戏这里,家长监护模式是主机和steam平台都有的。家长可以完全查询和控制孩子的游戏账号。连香烟酒精饮料都是需要店员确认而不是自动贩卖机能够卖的。用一个家长完全甩手不得知的防沉迷系统是自欺欺人。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4-11-24 19:25 , Processed in 0.1031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