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fwalker

网络游戏被指「精神鸦片」后游戏股受重挫,腾讯跌逾10%,网易跌12%,下午股价反弹,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参考报的调门很高,“精神鸦片”的提法老生常谈,但直指“数千亿产业”,确是以前不多见的严厉话语。联想到近期的平台经济反垄断、打压“三座大山”以及促进生育率的政策转向,难免让人浮想联翩,资本市场更是忐忑、恐慌。目前暂不清楚这是哪个层级、哪个条线的指示,内部有无达成共识。但近几个月一系列新动向,颇有“青萍之末”的况味。或许,“靴子落地”并不是“利空出尽”,而只是“开始的结束”。
放开三胎,而不是彻底取消计划生育,本身就挺耐人寻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还有这样的表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脱贫地区以及一些生态脆弱、资源匮乏地区人口与发展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当然这既可能是部门意见博弈妥协、稳妥取中庸,一些隐含的、不方便直说的政治意图,也包含一定的理想化元素。
几乎所有工业化社会的生育率提振,都是靠一部高生育率群体(3个以上)拉高“峰”,从而对冲不婚不育者的“谷”。当然,很多国家出现了“越穷越生”、生娃吃福利、只管生不管养的现象,中产的生育率则普遍相对不足,这对国家整体的人口素质、人力资源禀赋,其实是不利的。“学好数理化”、“有一技之长”的做题家群体,是“红利”;而一群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文盲,则是累赘和负担。
建构主义想要“逆天改命”构建一个有别于其他工业化社会的理想国:中间阶层优生优育(至于数量多少合适,根据国家的需要而定)——当然“优生优育”出来的也不可能人人都当人上人,相当一部分还得进厂。并且,分流到职高的,也得“学好数理化”、“有一技之长”,成为一个好“红利”。核心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硬核高科技”+“强大人力资源禀赋”,两者和“理工科红利”,一体两翼,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并且,打压其他不利于这些核心目标的产业、亚文化、利益集团,用有形之手引导优质资源为核心目标服务。——我倒不是在评述此类思路的科学合理与、能否成功,只是尽可能地模拟决策的愿景、动机和逻辑。
需要被打压的,包括但不限于:抬高养育成本的,降低结婚率的,影响大家“奋斗”意愿的,造成无效内卷的,过渡虚拟化、让年轻人逃避真实社会的,促进“低欲望”和“食草男”的……
资本市场已经有了很多反应,上周格隆汇的一篇文章就写道: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杀估值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恐慌;这种行情,杀的是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过去40年中间挣到钱的所有行业的挣钱逻辑。
格隆汇另一位老师有句话说得好:
所有不利于芯片半导体和新能源以及生孩子的行业,都不配有利润。
最先被杀的肯定是资本化了的教育行业。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下一代,但是教育产业化使得资本涌入,而资本的目标是挣钱,这两个本质上是矛盾的。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补习是提高分数,一堆人补习只会提高分数线。
分数线提高了,幼儿园要背诗经,小学要学微积分,中学要学量子力学,那辅导与培训机构岂能不赚钱?除了学校之外,还要学琴棋书画、学吹拉弹唱、甚至学骑射,但这样下来教育成本能不高吗?但教育机构就大赚特赚了。副作用:人们一看,养孩子太难了,就不生了。
房地产就不用说了,也是必杀的。高房价是万恶之源。
白酒为什么也被杀?
按照过去20年A股的逻辑,白酒这种旱涝保收的高端消费行业,怎么会不行呢?就连2018年那种暴力去杠杆 + 美国极限施压 + 美联储暴力加息的行情,都没能把白酒干下去,相反不到两年时间茅台就从500涨到2000。为什么?因为有利润啊。
股票价格就是利润乘以估值,利润升,估值升,戴维斯双击。。。
但是现在不行了,白酒这样的行业,不配拥有利润。中国人不喝白酒,可以;但没有芯片半导体新能源,或者不生孩子,不行。
退一万步讲,白酒就算配拥有利润,也不配有科技股的估值。
互联网大厂也被杀?
互联网大厂,过去的估值逻辑,相当于一张高息债附加一个看涨期权。怎么可能不被追捧呢?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他们造成垄断,挤压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年轻人崇拜大厂就像他们的父辈崇拜国企;而且互联网大厂实施996、大小周,这些都压抑年轻人的生存空间,不要说创业,连生活的时间都没有,因此他们也不配拥有利润。
此外还有劳动合同问题的大忌。骑手小哥,按照zz来讲,是工人阶级,那是国家的主人啊。
除了这些之外,奶茶火锅这些也是要杀的,年轻人都去喝奶茶吃火锅了,没时间研究硬核科技或者生孩子了。所以,要科技、要孩子,不要奶茶。
具体到游戏而言,其对生育率的影响,倒不是在“育儿成本”,而是“精神鸦片"制造“低欲望”和“食草男",导致“为什么现在的男生都不追女生”,冲击了结婚率和初婚年龄。很多男青年,“我不找女朋友,电脑就是我的女朋友",城市中产家庭的男生尤其多。其中很多人放到婚恋市场上都是挺优质的,间接加剧了城市“大龄剩女”现象。当然不只是游戏,很多虚拟化的亚文化,都有类似功能。
其实,容易沉迷(注意,是“沉迷”)游戏的小孩,往往(不全是)自制力差,本身就学不进去(很多人觉得学习痛苦,就是因为学不懂学不会,体会不到学习成就的正反馈),和被分流到职高的群体,有较高的重合度,尤其是男生。从“马基雅维利”的角度看,游戏泛滥对降低社会内卷、尤其是削弱“职高警告”,是有一定好处的,“精神鸦片”也自带安抚、麻痹功能,相当一部分沉迷游戏的小孩,不在虚拟世界中找乐子,就会到现实世界中搞破坏。
但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学习不好,就得怪游戏。更何况,如果职高里都是只打游戏不学习的学生,如何保证“红利”的质量呢?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5-1-17 07:44 , Processed in 0.0894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