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JamesB

如何看待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现象调研显示,沉迷的抽样对象中约 65% 孩子每日打游戏超 10 小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样本调查的问题已经有人提出了,你去问问那些向中心反映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家长,能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吗?很显然是不能的,更何况调查的样本数量才103名,这可靠吗,这不可靠。
既然这里提到了《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现实62.5%的未成年人经常在网上玩游戏,手机游戏的占比为56.4%。不如就从这一份调查报告入手看看吧。
共青团与CNNIC联合制作的这一份报道调查未成年人样本29155名,成年人调查样本5965个,其中抽样方式分为两层调查。第一层,将全国分为31层,第二阶段在每个地级市选取7所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各两所,包含学历段包含农村和城镇地区各一所;职高、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一所),每个年级随便抽取一个班做全员调查。
看起来不比这个样本全部来自于反映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家长的报告靠谱?
既然想要把游戏这个事情管起来,认清楚现状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说我希望你把游戏管起来,所以我就只给你看这些有一定问题的数据。
接下来看看这报告里关于网络游戏都写了什么。
没错,报告里是有显示62.5%的未成年网民会在网上玩游戏,其中56.4%玩手机游戏,28.9%玩电脑游戏。接下来我们看看玩游戏的时长数据。




大多数未成年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其次是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当然,网络游戏也确实需要监管,现在也正在不停地加强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让我们看看截止2020年,大家对未成年防沉迷系统的管控效果怎么说。


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有用的,少许觉得没用。而且随着时间的进步,对防沉迷系统的认可反而越来越高了。这与社会不停的强调对游戏的监管趋势是一样的。
对游戏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
首先第一点,不能带有偏见,那就得看实际情况究竟是如何呀,拿着这样带有偏见的数据,使得偏见四处蔓延,请问各位媒体朋友,你们想过后果是怎样吗?
传播学家布莱恩·温斯顿曾经提到过一个升降梯理论,认为新的传播技术诞生的时候,人们对这些技术的反感,就像是在向上走的电梯上向下爬。这合理吗?这是违背道理的。对于新事物、新技术,比起排斥,剧烈的反对,我们更应该学会与其共存,一如当年文字发明使得人们学会了阅读一样,网络游戏的发明,也应该迫使我们学会怎样与之合理的共存,而非将其一杆子打死。而这项技能的重任,还得放在教育上,我们应该从游戏中得到什么,应该怎样让其充实我们的生活而不过度,这些都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8-11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就重新定义“随机抽样”呗……
正常人理解的随机抽样:在所有家庭中随机抽取样本调查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现象。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理解的“随机抽样”:
在家长反映孩子沉迷游戏的家庭中随机(?)抽取样本调查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现象。

这就好比:
到医院病房里“随机”抽取样本调查其健康情况,得到结论:我国人民普遍不健康。
春运时到火车上“随机”抽取样本调查火车票购买情况,得到结论:春运期间火车票完全不紧张。
到清华北大“随机”抽取样本调查高考情况,得到结论:大多数大学生高考超过700分。

你这随机不随机、抽样不抽样有区别吗?需要你抽样吗,我拍着脑袋也能猜到你的这些结论啊?
这小孩要是打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每天只打一两个小时,家长还会反映吗?
他要是学习成绩不下降,打游戏照样考第一,家长还会反映吗?
他要是脾气很好,家长一说就不打了,家长还会反映吗?
这家长要是能自己好好反省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让游戏背锅,这家长还会找上你们法律援助中心吗?
都说是未成年人了(不到18岁了),那最多的难道还能是“14-17岁”以外的群体吗?

那正确的随机抽样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文章里有啊,就是第一段提到的: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团中央和CNNIC共同发布,权威性有了,基本的统计学常识也是有的。
(顺带一提,CNNIC每半年都会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丰富齐全、信息量巨大,相关行业的童鞋可以了解一下。)
这份报告里给出来的结论是啥呢?咱们别的不谈,就扣着题眼给大家看几张截图:
首先是报告第21页:



工作日,大部分未成年人(71.1%)玩手机游戏在1小时以内;节假日,大部分未成年人(76.2%)玩手机游戏在2小时以内。这个数据就正常多了吧?
然后是报告第34-35页:




最后是第36-37页的“有关建议”:





两份报告对比总结一下,一个词可以概括:高下立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8-1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和平精英里,我们养成了随手关门的好习惯,发射榴弹的时候,我们学会了抛物线。跑毒的时候,我们学会了相遇问题。摩托飞车的时候,我们学会了重力加速度。“
“打王者荣耀,我们学会了最后一刻不放弃的精神,我们也学会了团结的重要性。“
看完采访我只想说说,同学,你太有才了。
快来视频中看看面对采访,小学生们都怎么回答吧。
发表于 2021-8-1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的关注点都在 10 小时和 15 小时,我就不一样了,我关注的是「孩子因长期玩手机游戏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的,占比高达42%」这条,究竟是通过什么方法统计出来的呢?
问题其实很多,说个简单的——玩游戏跟视力下降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通过什么方法确定的呢
据我所知,这种事儿既不可能事先设立对照组,也不可能事先排除干扰项,更不可能事先进行样本归类筛选等操作。
我们都是做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很容易看到:
    既然是学生,那么可以想象除了玩游戏的共性外,还有学习、看书、书写等共性;既然能玩手机游戏,说明有手机,那么可以想象除了玩游戏的共性外,还有看视频、查资料、聊天等共性。
在纯粹的事后分析时,怎么处理这些样本的这些共性之间的矛盾与干扰,怎么确定与观点结论之间的联系呢?
    另外,样本的跟踪和统计周期是啥?遗传基因归类、统计、分析有做过么?
上面这个问题可得小心回答,因为一旦辩解得不合适——比如说「就是做过对照组」等不动脑子的辩解,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实验伦理问题(这个问题我就不展开说了)。
总之吧,对我们这些专业跟数据打交道几十年的人来说,有些东西写出来啊,满屏幕全是笑话
最后,变成伦理和造假的二选一,很有趣么?
发表于 2021-8-1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映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既然都肯反映这个了,那抽样对象就有点问题,因为家长一般不会在自己彻底管不了孩子之前找外部力量求助。
这样算出来的数据,就像拿重症、甚至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估算的新冠死亡率一样。
发表于 2021-8-1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差不多得了,调查了“反应沉迷网络游戏的”103位家长,然后得出结论。


你不觉得这很搞笑吗?
我调查了103个沉迷原神的用户,发现他们每天都会把原神日常人物打完,其中有65%人每天还得锄两小时大地。
你TM都是从沉迷的人里调查了,都还能怎么样呢?
这就像是从戒毒所去调查103个吸毒人员,其中65%的人都吸毒,然后8%的人每天一针,从而得出全国14亿人里有8亿瘾君子一样。
这不是扯淡吗?
就这种人居然能进总台,我是真见识到什么叫臭鱼烂虾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War, war never changes.
时代变了,但是变成什么样我不好说。
有人希望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以此来掩盖他们的无能。
发表于 2021-8-1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题目……反正我是看得一愣一愣的。

回答仨字:怪家长。
家长不是经常这样说孩子吗?
"怎么别人不欺负专门欺负你?怎么别人考第一你没有?"
现在原话返回:怎么别人家长的孩子管的住,你们……十几个小时?
我都不说游戏沉迷了,您孩子按时睡觉没有,睡不够伤脑子知道不?

八百年前磁爆步兵还没爆时候,电视上放过纪录片,我看得最气的不是奸商虐童,而是那帮家长,一个个甩锅侠,然后讨价还价,然后接个电话饭局牌局赶去了,孩子直接扔给陌生人:随便电不限制。

沉迷游戏当然不对,沉迷成人的各种游戏就有理了?
话我撩这,以身作则或者看看教育,多陪陪孩子,家长不错,孩子根本不可能沉迷。
别跟我找借口,和我没关系,我觉得这些是家长的基本责任。
发表于 2021-8-1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样本量103。。。做鼠妇实验的时候样本量都比这个大
发表于 2021-8-1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此次调研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深度访谈了全国各地向中心反映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103位家长
向家长调查孩子在做什么想什么,其客观性大概相当于对着一面墙描绘墙外的世界是什么样。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沉迷”什么,只是找个借口不想和爹妈说话。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4-11-24 07:28 , Processed in 0.0879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