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99|回复: 20

电子游戏在毒害年轻一代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3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子游戏在毒害年轻一代吗?
发表于 2021-7-2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游戏毒害了中国的大量家长,让他们有了一种“我是合格父母”的错觉。
发表于 2021-7-2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玩游戏并且学习很好,比如某些高考状元,爸妈会说:“我们家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但学习好,体育也很好(电子竞技是国家体委认证的第99个体育运动项目)”,媒体会说“高考状元兴趣广泛”
如果你玩游戏并且学习很差,爸妈会说:“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游戏!!!”
现在国内很多运动员退役之后,会由国家安排去大学再读个学位。如果有个人从小就展露出电竞天赋,入选了省队、国家队,拿到奖牌而后退役,进入大学学习。那么,他的邻居会对他的孩子说:“你看看人家XXX,打游戏都能拿金牌、上大学,你一天到晚就知道死学!”
发表于 2021-7-23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有一个真实的案子,18 岁少女沉迷网络僵尸游戏,一步步走向了罪恶的深渊。
一位 8 岁女童的尸体,在一栋住宅楼楼顶的水箱里被发现。
女童、失踪、尸体、住宅楼……
这些信息在业主论坛上被疯狂传播,而发帖的其中一个人,就是凶手。
当案件真相大白,凶手冷笑着对警方说:「杀人,就是个游戏,现在任务完成了。」
这就是震惊韩国的「仁川女童碎尸案」。


(一)失踪的女孩
2017 年 3 月 29 日,韩国仁川延寿区某公园。
一个名叫喜美的 8 岁女孩正在欢脱地和自己的朋友在儿童游乐区玩耍,此时,距离中午放学已经过了很久,喜美不仅还没有回家,还忘记给妈妈打电话报备。
就在喜美打算和身边的大人借手机的时候,一个戴着墨镜、拖着行李箱的中年女人朝她走了过来。
这个女人,已经在附近站了许久了。
她低下身与喜美说道:「小朋友我有手机,但是没电了哦,你可以跟我回家打电话。」
天真的喜美毫无戒心地和这个女人离开了,自此,喜美失踪了。
而那个女人,也没再出现过。
某小学部的办公室里,座机的一阵铃响打破了午休时分的静谧。
电话那头是一个焦急的女人的声音,「老师打扰了,请问喜美离开学校了吗?」
当老师告知「孩子们都已经回家吃午饭了」,女人立马挂掉了电话。
这个女人,是喜美的妈妈。
就在这一天的中午,喜美的同学们都接到了这样一通电话:「请问我家喜美在您家玩耍吗?」
直到下午 3 点,学校已经开始上课了,喜美仍没有出现,怎么找都找不到。
喜美父母不敢再耽误时间,马上报了警,怕电话里说不清楚又亲自去了警局。
一个 8 岁女童的失踪,当即引起了警方的极大关注,毕竟喜美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不具备「离家出走」的意识。
同时,警方也喜美家中安装了电话监听仪器,以防这是一起绑架勒索案,好监听绑匪打来勒索电话。
然而,家里的电话一下午都没动静,喜美父母已经从着急变成了到茫然,不好的预感一遍遍涌上心头。
与此同时,喜美失踪的消息也在小区里迅速传开,这些看着喜美长大的邻居们自发组队,也开始四处寻找孩子。
直到下午小学放了学,警方和邻居们依然在寻找孩子,可就是找不到一丝喜美的身影。
就在众人筋疲力尽之时,中午与喜美一同在游乐场玩耍的那个孩子出现在了警方的视线中。
「喜美今天放学是和你一起走的吗?小朋友。」
面前这个天真的孩子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懵懂得回答,「是的!不过,今天喜美丢下我一个人,跟一个戴墨镜的阿姨走了。」
戴墨镜的阿姨?
这个线索让警方大吃一惊,他们认为喜美被绑架或拐卖的可能性变大。

(被害者跟随凶手离开公园的监控画面)
之后在警方耐心的询问下,这个孩子仔细地描述了中午发生的事情。
本来她与喜美中午在公园玩耍,可喜美突然想起要给妈妈打电话,于是就去跟一个跟妈妈差不多年纪的阿姨借电话。
不知两人说了什么,喜美就跟着那个阿姨离开了。
她自己在原地左等右等不见喜美后,以为喜美抛下她先走了,自己也气鼓鼓地回了家。
至于那位阿姨的特征,警方在孩子的言语中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
中年女性、墨镜、行李箱。
与此同时,搜索喜美踪迹的脚步也没有停下,街道小区监控、最新交通事故的信都被一一调取。
晚上 10 点 30 分左右,警方终于发现了喜美。
不过,她已经身亡。
(二)奇怪的阿姨
喜美的尸体,在某个小区楼顶的水箱室里被发现了。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8 岁的喜美被残忍分尸杀害了。
依靠着塑料袋中残留的衣服,警方才辨认出这就是众人苦寻许久的喜美。
随后,警方在对袋子中的尸块进行检验后,发现喜美的某根手指不知所踪了,无论怎么寻找都找不到。
这让警方深感疑惑,到底是分尸时无疑遗漏,还是凶手有一些特殊的癖好?
与此同时,一个 8 岁女童被杀害分尸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大街小巷,仁川警方压力剧增,市民们人心惶惶。

(发现被害者的顶楼水箱室)
经法医鉴定,喜美是被勒死的,死亡时间在当天下午的 1 点到 3 点之间。
而这个时间段,正是喜美和好朋友分开、跟随戴墨镜的中年女人(以下简称墨镜女人)回家打电话的时间。
由于顶楼水箱室附近干净整洁,没有丝毫血迹反应,所以警方判定第一现场在别的地方。
如果凶手是个女人,那么搬运一个 8 岁女孩尸体的工作量也并不小,故而在初步排查阶段,警方把重点调查范围锁定在水箱室所在楼栋及其附近小区。
没过多久,重大线索就出现了。
当晚,警方在某栋楼的电梯监控中,发现了喜美和一个中年女人的身影,戴着墨镜、拎着行李箱,与之前那个小孩的描述一模一样!
无疑,喜美的死亡与这个女人必然脱不掉干系。
而两人到达第 13 层就出了电梯,自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凶手与被害者在电梯中的监控画面)
当天晚上,警方就对居住在 13 层的所有住户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查,但可惜的是,没有发现任何线索,这让案件陷入了焦灼。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警方把目光投向了每层楼都有的消防通道,根据规定,每层楼的消防门都是常年开放的,有些居民会因为等电梯时间太久,而选择走消防通道的楼梯。
难道作案的第一现场,不在 13 楼?
带着这样的疑问,警方开始扩大搜索范围,整栋楼都被一一查过。
直到快凌晨时分,警方在第 15 层一户金姓居民的家里发现了属于墨镜女人的衣服和行李箱,卫生间中也有大量血迹。
这让排查一整夜的警察们瞬间打起了精神,仿佛凶手近在眼前。
可失望在十几分钟后再次袭来。
被警方铐上手铐的那个中年女人,虽然是这个房子的女主人,但是刚刚到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自家卫生间里会有血迹。
并且她早上出门时的穿着与监控中的墨镜女人截然不同,而且在喜美被害的那段时间里,她正在医院里工作,全医院的人都可以作证。
因为有充足的人证和不在场证明,警方无奈释放了女主人,不过也没有轻易放弃这条重要线索,当即让法医采样后进行 DNA 检测。
而就在等待结果的期间,邻居们无意间的一句话,传进了警方的耳朵里,成为了破案的关键。
「他们家还有个女人,倒是经常戴墨镜出门呐!」
几个小时之后的凌晨,那个具有重大嫌疑的「中年女人」被正式逮捕。
当凶手被押解到警局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万分,谁也想不到竟然是个未成年女生!
金智妍,17 岁,那位医生女主人的女儿,身形与成年人无异。

(主犯金智妍)
俏丽白皙的脸,人畜无害的少女模样,无论如何都跟穷凶极恶的杀人犯扯不上关系。
可铁证凿凿,DNA 检测结果表明,金姓人家的卫生间里的血迹,属于被害者喜美,再加上监控记录与目击人证的指认,金智妍是凶手无疑。
「她叫喜美,你认识吗?」
警员拿出照片,上边的喜美活泼可爱,笑颜如花。
金智妍草草扫了一眼,斩钉截铁道:「这是谁?我不认识。」
最初,金智妍一口咬定自己不认识喜美,直到警方把件件证据摆放在面前,她的脸色才有些异样的松动,坚持一段时间后,金智妍浅笑着吐出了一句话。
「其实杀掉这个小孩,就像玩一个游戏。」
「游戏?」
警员不解地看着她。
阴影遮住了金智妍的半张脸,她用清脆的嗓音描述了一个惊人又恐怖的真相。
(三)残忍的游戏
3 月 29 日,17 岁的金智妍在家里舒服地午休。
在这个本该读书的年纪,金智研却因为性格孤僻、不善言辞,辍学在家。
这天中午,孩童们在楼下公园嬉戏的声音,吵醒了正在睡觉的金智妍。
她皱着眉头拉开窗帘,低头望着窗外在公园玩耍的孩子,对他们的厌恶极速攀升,金智妍被打扰睡觉后烦躁不已,一把捞过手机,给自己的网友抱怨。
不知网友安慰了什么,几分钟之前还满脸不悦的金智妍,此刻已经微笑着走出了卧室。
她先是翻出了一套妈妈的衣服,找出一个大号行李箱,随后习惯性地戴上墨镜,走出了家门。
这次外出的目的地,是楼下的那个公园。
其实,金智妍之所以拉着行李箱出门,并不是要去旅行散心,而是为了骗一个讨人厌的孩子跟她回家,至于要做什么,她自有「打算」。
来到公园后,她顶着太阳坐在公园长椅上,观察着来来往往玩耍的孩童们。
就在金智妍纠结要朝哪一个孩子下手时,耳边突然传来了一个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我想给我妈妈打个电话,可我不敢去借手机……」
此话一出,金智妍知道机会来了。
12 点 40 分左右,金智妍戴好墨镜,提着行李箱走到正在纠结的喜美面前,温柔地对喜美说自己可以借电话,但是得她回家。
年纪尚小的喜美毫无防人之心,紧紧拉着金智妍的手,跟着这位「热心阿姨」离开了公园。
没一会儿,金智妍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拉着可爱的喜美,走入了自家楼栋的电梯,极为顺手地按下了「13」数字键。
这是喜美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里,也是她生前留下的最后影像。
下电梯之后,金智妍又哄着喜美走了两层楼梯,到了 15 层的自己家。
见喜美轻易地上钩,金智妍开心不已,在安顿喜美跟自己家的猫咪玩耍一会儿后,她就开始跟那时刻在线的网友聊天。
时间来到下午 2 点左右,专心聊天的金智妍突然放下手机,笑盈盈地拿过了一根 iPad 数据线,朝正与猫咪逗乐的喜美走去。
几分钟后,小小的喜美便窒息而亡。
把喜美勒死后,金智妍把她搬到了卫生间分尸,随后把尸块都收进了两个大塑料里。
唯独一截手指被单独留下,被装进了一个玻璃瓶中。
这个诡异的玻璃瓶被放在了一个精美的手提纸袋里。
在一切都收拾好后,金智妍再次出门了。
她先是处理了尸体,之后拎着那个恐怖的纸袋子往地铁站走去。
从搭讪喜美到抛尸结束,还没到 3 个小时。
而此时她早就换下了作案时的那身衣服,俨然又变回了一个青春靓丽的少女。
那天与金智妍擦肩而过的所有人根本不会知道,这个笑着乘坐地铁的女生手里提着一个恐怖的玻璃瓶。
金智妍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去首尔见那个神秘又亲密的网友。
毕竟,那个网友全程参与了她的杀人全过程。

(从案发的仁川延寿区乘坐公共交通到达首尔市,需要 1 小时 20 分钟左右)
一路上,金智妍的心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还特别开始地跟网友聊天,「你看她漂亮吧?」
下午 4 点,金智妍跟网友汇合了,在交谈几句之后,她递出了那个纸袋。
晚上 8 点 30 分,她又坐地铁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金智妍为了掩人耳目,还特意发布了一条推特:「我们社区有女童失踪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7-23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欢乐斗地主简直是毒害全中国了!
发表于 2021-7-23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很早就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当时我不屑。
然后它又刷到了我的TL上,看到题主提到是“英雄联盟”毒害年轻人。(后来修改了)我就坐不住了。作为一个游戏玩家,我好蓝过。
我们班八个男生,一个学霸。除学霸以外,全部都玩英雄联盟。是不是这个时候你要跳脚出来说“你看!就是因为英雄联盟让他们成了学渣的!”
拿衣服啊!
学霸根本就不打任何游戏啊,你是不是要说“果然,就是因为不打游戏才成了学霸的。”错了。其实学霸除了不打游戏之外,他还不玩牌,不唱歌,不谈恋爱,不泡吧,不逛论坛,闲时就是图书馆跟自习室。他基本上算是个“百毒不侵”的人。
剩下七个男生,包括我们班长在内,都是逃课小能手。他们不是为了打游戏而逃课,纯粹就是不想上课而已,就算不打游戏,他们也会选择在寝室睡觉。
而且他们大学时间都花在游戏上了也没见游戏能力长进多少。就算在游戏里,也只是变成了一种消磨时间的手段,而不是真心投入在这个游戏里。
所以学渣就是学渣,没有自制力没有执行能力,你就算把外界这些你觉得荼毒年轻人精神的东西都给他撤走,他也不会选择去看书,毕竟,还能睡觉。
隔壁班还有一个学霸,因为是一起上课的,所以我们都认识。周末带着我们去网吧开黑,一个人carry全场没问题,为了给女朋友买iphone6,还做做代练跟陪练,一晚上挣个八百。
这个时候你还能说游戏毒害了他吗?
我认识的玩家里,从高中生到工作党都有,我碰到过开黑的时候瑞文打得惊为天人,进的去,杀完人,出得来的妹子,打完说“我得走了,待会儿晚自习”。还有我们战队里的头号大神,过了11点就说“不玩了,明天上班,老婆喊我睡觉”。真正有自控力和学习能力的人,即使在游戏里,也不会是常年在白银黄金坑里出不来的。
废柴就算没有游戏,也会被别的东西荼毒。
废柴即使在游戏里,也还是废柴。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7-23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毒害新一代青年的是告诉他们考上大学就胜利了了,而从不告诉他们人应该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很多青少年沉迷网游?因为他们的娱乐是枯燥的,多余的兴趣爱好是被禁止的(电子游戏当然也是),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相对来讲廉价易得的网游。
还有一些人是在游戏里找现实生活中缺失的成就感。上不了一本就是失败,学习差就被说拖后腿,甚至有的老师鼓励班上同学孤立学习差的学生,结果就是这部分学生被推向网游,甚至被迫辍学过早走入社会。
我们的社会只有一种评价体系,那就是成王败寇,好像学习不够好挣得钱不够多就不能过日子一样,所以很多人才被迫到游戏里变成“王”,而不是在生活中做一个普通人。
发表于 2021-7-2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相关,游戏行业开发者。

简单的说,世间毒药常有,能自持者不常有。
按先人的说法,若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
若为悦有涯之生弃有益之事,如果题主认为这标准算是毒害。那我认为是的,以英雄联盟为代表的游戏在毒害年轻的中国一代。

引子:孩子

说件闲事。
上周饭局上,一位教育从业者的长辈,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为读初中的儿子沉溺游戏露出痛心表情。LOL,DOTA2、页游、手游都玩,跨度很大更换频繁。
难怪自我介绍的时候,我说我是游戏开发者,对方露出审慎和不安的打量。
席间旁人倒是有不少对孩子的建议,更让我如坐针毡。

游戏行业被电子海洛因的责难绑架到今天。按贾行家的话,身陷社会性复杂不屑的其中,总有些哀怨而难以总结的情绪。私德难以指望的今天,若以道德情感驱动进商业竞争领域,又时常催生一堆别有用心自上而下的禁令,令人惶惶不可终日。

感觉良知应该存在游戏开发者的心里。即使孱弱摇摆,仍应踮脚踯躅而行,绝不能给孩子们造成灾难,是起码的底线。仁义的游戏企业,如果在商业化的铜臭里败下阵来,也算是体面归宿。仔细想想难免让人伤心。最难堪,是别人偶尔说“这并不是在怪你”,露出洞察熟悉的悲悯。

我曾经学过几年传播学。偶尔和人解释,在仿真和拟像时代,游戏恰好站在了符号学的最前沿,在文化产业,电影业驾驭着肾上腺素而游戏业驾驭着多巴胺。游戏在用超真实吞噬真实。
然后被人用错愕的眼光打量。

沉溺游戏的,未列席的这个孩子,恰好站在了传播学,教育学和游戏学界的交叉课题之中。就是题主所说,被毒害的年轻中国一代中的一员。

一:毒害与毒性

插一句废话。
题主提了一个是非问句,我差不多把200多条答案看了一遍,几乎没有答题者直面是否。
只回答说:
怪青少年没有自制力。
怪应试教育和教育水平。
怪青少年娱乐生活的匮乏。
这个题目下充满了在清晰与不清晰之间摇摆的价值观。代入感和情感层面不接受又不愿意面对,通过一套连环的说法,看起来很客观。
两元分裂着的回避这个问题本身。很有趣。

青少年的自制力不如成年人,在(以英雄联盟为代表的)网游这个细分娱乐品类里,成年人一个个都陷进去了。我们对孩子们要求也太高了。

古今中外,人类始终都有寻求娱乐、打发时间、逃避现实之类的种种目的,去接触各类娱乐方式。@肥狼说八十年代怪霹雳舞录像厅,九十年代怪电子游戏,进了新千年怪网络是有道理的。往前还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往外有荼毒美国青少年的毒品、和荼毒北欧青少年的滥交。

娱乐会使人沉迷,废财乃至伤身。
作为娱乐的一项分支,网游是效率最高且成本和门槛均最低的娱乐获取方式。
不说个案,之前有统计数据青少年每年在电脑和移动终端上耗费的时间,以及游戏和非游戏投入时间的占比。
扳指算算,作为游戏开发者,我都必须承认有毒害。

上个月我耐着性子把齐格蒙特看完,里面有个小故事叫笼中人。
说现代社会人生活在笼子里,被高科技的链条锁着,每个人都有本舒适愉悦的书,高科技实现了极度拟真的图像和声音强化这种愉悦。一旦离开这种状态,他们就会恐惧和迷惑,人变得乐于享用这种舒适,成为“悬挂在他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之物。”

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尼斯·史密斯 (Dennis Smith),我觉得他被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影响了。我晚点如果还有空,打算说说鲍德里亚和这题之间的关系。这里先埋个伏笔。

“悬挂在他自己编织意义的网中之物。”这句话简短而残忍。我这个做游戏的游戏爱好者,简直无力反驳。

二:游戏开发的消极悖论

1、养分

少年起,我就常反思,自己沉溺游戏,被师长责骂,被父母吊打是否值得。
最初游戏吸引我的,是有趣的任务、是探索和冒险;到高中接触网游,是协作、对抗、攻城;再然后是贸易和互动。

到端游兴起,有些事开始避不开了,练级刷怪打装备。我将其视作最浪费生命的行为,也是最低档次的乐趣。
还有比这更无聊么?当我懒得练级,删掉一个个画面不错的棒子游戏时,国产网游给了我一些更屌的答案,跑环、答题、每日活动。

做了很多年玩家,现在又成为从业者,如果有人给我一份“最没有养分的娱乐”答卷,我恐怕还会选网络游戏。
看话剧、看电影、哪怕狭隘的肥皂剧和最无趣的综艺;多少都有知识和信息量的取得。打篮球、打网球、哪怕踢毽子;都会带来身心的锻炼。

现实世界的娱乐,充满各种可能性。而网络游戏是一个封闭的幻想世界,和看毛片难分高下。在一款游戏里,总共刷500个小时五万只怪,无数次的登入登出,你的人生不会发生变化,500小时和5秒钟,并没有区别。青少年被游戏禁锢在网吧或者家里的电脑前,不踏青不运动吃饭都懒得出门,游戏正在事实上进行大规模且类型化的方式取代了真实和原初的东西。

2、突破

国内有一个特征明显的庞大群体,他们成就感廉价,寻求空洞消极的手段进行自我满足,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打发时间的目的高于获得乐趣。
游戏开发者对他们很溺爱。通过产品内容设计,培养用户习惯,并最终得到对游戏产生过度依赖的结果。这些枯燥重复的内容,从产生和扩张,既是用户自身需求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开发者对用户的培育和教化。

这绝非在贬低今天的游戏开发者,事实上,这种做法抓住了用户需求的本质。
主机游戏之前走的是另一条路,可到了这两年,即使被开发者封神的岩田聪社长,离世之前也向手游低了头。

3、建立于廉价满足上的枯燥化创新

免费网游颠覆了这个行业赚钱的传统手段,免费旗号完全剥离价格负担,能广泛接纳逃避现实压力的玩家。

包括英雄联盟在内的成功游戏,在设计上都有强调零开支的廉价性、以简单重复培养用户习惯、复杂结构化并可预期结果的深度耐消耗的设计思路,并终于构建了游戏的核心玩法,成功引导玩家重复机械动作的设计。玩家体验过中前期游戏内容之后,成功的让已经上手的他们陷入重复动作,养成习惯并保证寿命,这个游戏就在接近成功。

作为理想主义者,我参与设计游戏,是希望做一款充满乐趣和激情的游戏,让人废寝忘食发自内心觉得好玩的游戏,能让玩家欣喜若狂。但产品研发的追求并非爱与勇气、也不是什么良知和正义。归根结底要了解用户需求之后定向开发,和渐进式的完善。即便网游产品不该去迎合甚至助长用户逃避、消极、空洞的自我满足方式,但网游行业不可能承载和解决社会问题。

三、赝象花开

大学的传播学课程学过鲍德里亚的观点:“必须看到现代技术驱逐人类本身的现象。不管是通过具有驱除魔咒功能的言语还是通过人类发明的所有技术赝象,在这些赝象的境遇中,人类正在通过一种不可逆转的迁移和替代过程来消失自身。”
我一直认为鲍德里亚是传播学的奇迹。他始终处于被批判的定性,虚无、混沌的形而上学的学者,被称为传播学界的恐怖主义。

由此想起之前有一款在小众领域火爆的游戏产品叫Evoland,他模拟了整个RPG历史的进化过程。从最复古的黑白像素画面,慢慢进化为8bit、全彩。主人公的形象配合图像和音乐,横跨了早期FC到MD、SFC,到PS/SS的简单多边形一直到今天的3D引擎时代。我们都知道,对游戏而言,下一个时代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且触手可及。

游戏的发展让我看到过很多灿烂的奇迹,在我青春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游戏比花朵般的少女更具吸引力,更不要提课业和工作。我蹲坐在主机前面,对游戏的开发者的努力和技术的进步心生感激。游戏边界扩展的如此之快,技术和创意的叠加,让游戏产业如此生机勃勃。

从雅达利和PS4,从西洋景到IMAX 3D。现代电子技术和代码的方式,正不断扩张并构建着虚拟、仿真的方式。消解了现实世界与表象之间的区别。以英雄联盟为代表的现代游戏,完全超越于过去文字、绘画、语言的自然符号系统。全世界最聪明的人聚集在一起,混杂着资本的推力,追求更为逼真的视听方式,追求对现实事务的置换。超远距离传输和无成本复制的特征,不断创造比真实更为真实的超真实(hyper-reality)。

@福音翔在评论中提到的,“我认为青少年应该有一定的判断力来让这个市场上的竞品变得更优秀而不是更糟糕。”
在(相对更长期)媒介技术决定论的语境里,个体产品的劣币驱逐良币并不是问题所在。媒介发展的宿命论观点认为,这些令人神迷的影像和娱乐性伴随着超负荷的信息量,最终融合成美丽的技术赝象。人们的生活最终被它所指导,用其生产的各种消费品及其生活标准来规训自己,完成对主体的建构。而且,人们并未意识到它的强大诱惑,而是自觉自愿地紧紧跟随。
“它们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经纬和体验,发挥着一种温和的效力,其构成方式复杂之至,以至于抵制和颠覆都难之又难。”(Laura Stempel Mumford)
今天的成年人正在在时间和空间的混乱感和无序性中挣扎。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手机游戏开发者发布了12742款游戏。在微博和朋友圈构建的信息源中,一个热点信息的文字和影像尚未消失,新的文字和影像已经出现,高技术化的娱乐方式和传播媒介,把我们带进信息愈多、意义愈少的符号世界。大众的注意力被不断转移。
之后的青少年则是直接出生于模拟(simulations)和拟像(simulacra)、媒介和信息、科学和新技术、内爆和超现实已经实质上构成了鲍德里亚所描述的后现代世界。

我们并不能对青少年提出比成年人更高的判断力要求。

所以站在社会角度,考虑救救被毒害的孩子的时候,也考虑如何自救吧。


<基本写完,看情况更新>
发表于 2021-7-23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改补充~~~有些童鞋没看到自己喜欢的游戏不开心了。。。

我来推而广之:
MUD毒害了年轻的中国一代,荒废学业。
魂斗罗毒害了年轻的中国一代,荒废学业。
帝国时代毒害了年轻的中国一代,荒废学业。
红警、反恐毒害了年轻的中国一代,荒废学业。
DOOM,CS毒害了年轻的中国一代,荒废学业。
星际,毒害了年轻的中国一代,荒废学业。
网游传奇毒害了年轻的中国一代,荒废学业。
魔兽毒害了年轻的中国一代,荒废学业。

我本人么,是被魔法门系列游戏毒害了年轻的中国一代,荒废学业。
发表于 2021-7-2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谴责游戏“毒性”的言论背后,都有一对“懒惰”的家长。

是的,工作忙要应酬,没时间陪孩子,是的,没文化,不能培养孩子的兴趣,是的,年龄大,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交流,是的,孩子叛逆,管不了,是的是的是的。

很多家长,有理有据地懒着,没有给孩子培养出乐趣,还期待着让孩子自己去寻觅乐趣时,喜欢上看书,喜欢上运动,喜欢上小提琴,喜欢上书法,最荒谬的是,喜欢上学习!这和期待天上掉馅饼有任何本质区别吗?

诚然,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生活的压力足以压垮一切,更别说什么兴趣的培养。但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其实压力并不是那么大,家长只不过就是懒而已,等到孩子沉迷游戏时,才反过来开始谴责游戏,甚至把孩子送去电击集中营,妄图用一个错误抵消另一个错误,人生不是数学,断没有负负得正一说,负负相加,只能让失望变成绝望。

很多家长眼中,最好的世界就是没有游戏的世界,最好连互联网也不要有,自己每天还是早出晚归,孩子身边除了书就是琴,除了笔就是纸,这样就算自己啥都不做,应酬回来还能让儿子背一首唐诗提神,女儿弹一首巴赫醒酒,学习就请补习,上学就是出国,工作就是裙带,未来有了孙子孙女一切继续循环。

对于这样的家长,有朝一日黄粱梦醒,发现儿子女儿变得分外陌生,勃然大怒抽几巴掌之余,自然是绝对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错。于是乎,游戏不邪恶一点,怎么才能推脱他们的懒惰呢?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5-1-17 03:42 , Processed in 0.2442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