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这里需要补充回答两个问题—— 其一是,新闻真的这么“贵”吗?不是说现如今是”人人是记者,个个是媒体“的时代吗?为什么我看到有的自媒体一两个人就能做新闻? 需要说明的是,那些集纳、点评新闻(B站有不少up主做这个)的作品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新闻,偶尔发一条微博、提供信息源更不能算新闻,其成本远远低于自行采编播。这就好比你做一道菜很辛苦,但如果要你自己去种菜、摘菜甚至生产油盐酱醋,这工作量就不是“辛苦”能形容的了;至于少量自行采编播的自媒体,他们的更新效率、新闻素材覆盖面完全无法与专业媒体相比,这就好比你在花盆里种棵西红柿、偶尔做个西红柿炒鸡蛋并不难,但要想全家每天都吃上自己种的菜难度可就大了去。 其二是,既然地市级新闻媒体这么耗钱、又没什么人看,为什么不直接关闭? 我估计部分知友平时比较少看本地的地市级媒体,所以会认为其可有可无;但现实情况是,如果离开地市级媒体,本地公安(交警、消防),教育,医疗卫生,民政,社保,气象以及水电气等等部门每家都得养一支较小的公开信息发布团队,否则你将很难获知本地重要的信息、更无法获得相对专业的解读,还可能导致小道消息满天飞。把这些团队消耗的成本累计起来,只怕是还要超过前者。 即使上述团队(包括一些集纳本地信息的自媒体团队)能满足公众的“信息刚需”,但基于自身诉求,团队不大可能像新闻媒体一样主动去寻找新闻线索,很多稀奇古怪的民生/社会类新闻就可能只在极小范围内传播,类似B站常见的“沙雕新闻合集”之类“快乐源泉”也会随之减少,并且同样可能导致谣言满天飞的局面。
这里又需要补充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有一部分读者愿意花钱养着媒体,是不是这样的媒体做出来的新闻就能“客观公正”呢? 抱歉,也不能。 “明月皎洁,诗人赞其皎洁,盗贼恶其明亮;春雨如油,农人喜其润泽,路人恶其泥泞。”读者的口味、对媒体的诉求各不相同,有时候即使是同一事件、不偏不倚的报道,由于读者所处的立场不同,其对报道的评价也会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即使一部分读者愿意花钱养媒体,天长日久其中也会有不少人对豢养的媒体不满;更何况,谁又能保证实际操控者不会反噬?
这里再补充回答一个问题:那到底是以前那种状况比较好呢,还是现在这种状况比较好呢? 我不和稀泥,我认为现在的状况才比较好,或者说比较合理。 买单者简单纯粹的确更容易尊重媒体的自主权,但如果媒体从业者由此产生某种莫名的自负,就容易出现以个人主观判断代替客观事实、以偏见遮盖大局的现象(例如“缝肛门”事件、某湃新闻“寻找汤兰兰”等等);相反,竞争者多也就意味着媒体的声音更多,选择接受、认可哪种声音的权利应该在受众自身,而不应该由媒体越俎代庖。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5-2-24 19:56 , Processed in 0.1060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