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8|回复: 0

《我的对面是你: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意识的有效控制
<hr>
常常看到社媒有外交官的视频出现,满屏都是爱国情怀的弹幕飘。

我起初对外交的认识都是在周恩来总理那里,可能是课本上,可能是读物上,也可能是后来的媒体、杂志的报道中,才渐渐延伸到现在的大环境中。

近来又被一位新闻发言人深深吸引,即傅莹女士。

在读《我的对面是你: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笔者就是傅莹女士。傅莹女士曾是新闻发言人,也曾是驻英国大使等。本书,就是傅莹女士从2017年的人大新闻发布会写起,讲述新闻发布会台前幕后的事。作为一个内蒙人,傅莹女士在文章也多次提到作为内蒙代表的一些表达。书单推荐中说:这本书对思考如何做好公共和国际传播,如何与世界相处,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参考价值。

傅莹女士在文中也提到周恩来总理对她的影响:我在外交生涯中崇拜的“第一人”是周恩来总理。我主要是从历史和档案中了解了他的理念和外交技巧,深受教益。

但我印象深刻的,在另外一个细节里:是每一段叙述里,针对新闻发言中,每一段对媒体、记者的回答,傅莹女士都会讲述这段话用时多少,合计多少个字。

我从刚开始觉得,写这个字数和用时不甚理解。到后来,每看到这个用时的记录,我都会去想,接下来傅莹女士对这段话反省和深思。

新闻发布会前后,傅莹女士和团队都会针对可能的问题尽可能的整理素材和回答的角度、回答的逐字稿。发布会现场回答问题时,傅莹女士这样描述:我总是试图记住开场白当中的一些熟悉的内容,念到这样的地方的时候就可以抬起头来,形成与记者们乃至镜头背后公众的眼神交流。

在2017年外媒采访的一次描述中,傅莹对其中一个日本记者的回答用时时分零六秒,约1675个字,傅莹女士说这是她在新闻发布会上最长的一次答问。这是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回答过长,很容易让听众觉得拖沓,抓不住重点,甚至怀疑回答本身。

我又想起上次和一位资深的HR交流,她跟我分享她做就业辅导的过程。她说,在做面试辅导的时候,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的自我介绍,我都会要求学员写逐字稿,三分钟的逐字稿,按照学员的语速应该准备多少字,按照常规的语速应该准备多少字,都会精确到这个区间内。

写逐字稿的好处很多,首先是表达可以有框架,有逻辑,有节奏,有层次;其次是每一小节中关键词的使用,可以抓住听众的心;第三是,逐字稿可以记忆表达的情绪,这个不同于背诵,是在你真正要用的时候,可以做到眼神的交流。

还有刚毕业MT的时候,每次过报告,上司都会要求把要表达的内容言简意赅的写在PPT备注下面,首行写清楚这一页PPT的表达时长是多少,用来严格控制30分钟之内要输出的全部内容。

再后来准备讲课资料的时候,也会在课件里备注PPT的关键词,备注每到一个节点的用时,以保证整体的课程节奏。

我本身是语速偏快的人,尤其是遇到自己擅长的点的时候,很容易再次加快语速,那控制表达的字数,是控制语速的方式之一,很容易让节奏慢下来。我曾无数次被同事cue说请我慢一点,很长的时间里我都是用控制输出内容的方式控制语速。

读此书之前,我没有系统的想过语速这件事。甚至,较多的时候,我都会把语速这件事作为一个很个人的事。

未来,有意识的有效控制这件事,应该是要被训练的。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4-11-26 14:41 , Processed in 0.0905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