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4|回复: 5

从整个宇宙来看,人类有无可能已经点错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整个宇宙来看,人类有无可能已经点错 …
发表于 2023-3-1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可能,因为我们演化出了“阵营竞争”社会体系

假如人类是三体文明那样的无间隙交流,每个个体都是透明的思维,无法撒谎和隐瞒,那么也就不会有团体、部落、国家之间的隔阂,能全力的一起为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在这样的“一条路走到头”思维下,的确可能“点错科技树”而错过更好的其他技术发展路线可能。
但生物进化的奇妙也在此。我们除了社会属性,还保留了个体的欲望和自然本能。这让我们出现了“阵营竞争“关系。
小到一对夫妻组成的家庭,大到不同国家、人种、大陆、宗教、文明之间的合作与对抗,人类的发展史伴随着各种冲突的关系。
这些冲突的确消耗了一些我们的资源和发展时间,但每次战争和冲突也是让文明飞快发展,甚至出现跳跃式前进的契机。
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优先合作、互相防范、彼此竞争”的关系,人类在发展科技的时候从来不是沿着一条路线的。
比如二战时期,是近代人类科技发展最快速的时期,轴心国和同盟国阵营都为了胜利都在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进行了最为激进和大胆的尝试。
比如最急需的热机传动领域,几乎在同一时期,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都作为可能的方向分配给不同的实验室研究,并将最新的研发成果在不同的机械上进行实验。
再比如武器领域,动能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核武器、甚至对人体潜能的神秘学研究都在同步开展。阵营之间互相监视彼此进度又不完全信任获得的情报,对每种可能都进行尝试。
实际上,因为文明的冲突和各种团体的利益阵营关系,人类的发展历史始终都不是单一的科技走向。大家都在为了利益保密自己的科技,同时尝试新的科技。
比如今天的基因领域研究,全球上千个实验室都在展开,彼此又是竞争关系,甚至某些课题是重叠的竞争研发,看谁先做出成果申请专利。
在这种竞争合作的关系下,每种科技成果都是充分实验了多个方向的可行性,将单一的科技偏差已经降低到了很小。
或许某个团体会搞错方向,但整体人类不同的国家、组织、机构都弄错研究思路方向,和更好的研究路线擦肩而过的可能性并不大。
发表于 2023-3-1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毫无疑问人类已经点错了科技树,拐点发生在公元前134年。
四千年前的夏商时期,人类已经通过各种探索实践,找到了开发人体潜能的途径。当时的人类已经可以一头撞塌一座山,徒步跟上地球自转的速度,最强者甚至可以用冷兵器击落九颗小行星(NASA的DART算个啥)。虽然当时人体潜能开发还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持,但实验数据已经积累得非常完善了。
到了文明高度发展的周代,出现了牛顿式的伟大人物,人体潜能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老聃,道德经横空出世,照亮了人类未来发展的道路。在道德经的指导下,经过庄周等人的不懈努力,开启了从人到神进化的路径。
可惜到了西汉时期,出现了一个猛人,董仲舒说服了当时的皇帝,政治干预科学,强行打断了科技发展的势头,从此真正的科学理论渐渐失去了传承。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等到欧洲机械文明逐渐兴起,人类彻底失去了开发自身小宇宙的可能性。
如果科技树没有点错,机械文明对地球生态的破坏完全不可能发生,人类将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向星辰大海不再是梦想,毕竟数千年前一位中国女性已经登上了月球。
可惜。
——————————————————————
好多收藏啊,我想说不点赞的收藏都是耍流氓……
发表于 2023-3-1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点错。
地球的环境和矿藏就这样,人类文明也只能发展成现在这个样。
比如南美土著,缺乏特定矿藏和大型家畜,所以根本没法解锁很多关键科技点,于是被欧洲入侵者轻松平推。
比如建筑上,中西方各自点亮了木制和石制建筑,但由于木材/石材可得性的差异,我国在木制建筑上点亮了很多独特技能(榫卯结构等),而欧洲则在石制建筑上点亮了很多独特技能(天然混凝土等)。

广义上,人类很可能点错了。
举个例子,也许某些星球自带反重力矿石,不一定漂浮,但可以局部抵消重力影响,而且在地表浅层,很容易就挖掘出来。
这样一来,人类进入工业时代靠的是原始的蒸汽机,而对方很可能靠的是原始的反重力机。
同时,因为有反重力矿的样本,对方文明可以轻松在反重力物理学上面取得突破,就好像因为地球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我们在蒸汽机和内燃机上取得突破一样轻松。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我们进入电子时代的时候,他们已经开着简单的反重力飞船在他们自己的月球建立基地了。
甚至说,我们的路径是蒸汽机 - 内燃机 - 电机,而对方是反重力机 - 重力机 - 重力约束聚变机
在他们动辄数万吨、甚至数千万吨的反重力聚变飞船轻松穿梭在星河之间的时候,我们还在苦兮兮地研究怎么才能让燃料火箭的负荷再增加一点,好多带几吨东西。

就像倒霉的南美土著文明一样,也许地球是宇宙中那个没有反重力矿石的倒霉星球。
<hr/>我就随口拿重力/引力这个地球物理学现在都没法理解其原理的东西举个例子,评论区出来这么多把引力理解的一清二楚的专家。
看来我国真是藏龙卧虎。
尤其还拿元素周期表举例子,真就拿初中物理学课本来指证博导级研究的问题。
都是人才。
<hr/>评论区聊到科幻,最近很多高校也开始做引力波探测项目,我引申一下《沙丘》里的某经典片段:

对于蝙蝠而言,光亮没有意义。
在蝙蝠眼里,其他动物是天生没有超声波器官的残疾生物,永远无法感受到蝙蝠脑海中的宇宙。
人类究竟缺少哪些器官,让我们无法完整地感受到宇宙的一切信息呢?

人类主要用双眼感知世界,所以我们科技树发展的基础与惯性也来源于此。
如果蝙蝠类生物发展出文明,光线对于他们而言是陌生的概念,他们要怎么明白红绿蓝、明白光谱这些东西呢?对于我们来说轻而易举的光学技术,对于他们来说很可能是中期才会点亮的科技。
但同时,他们的科技树在早期一定是基于超声波科学的,那么他们生产生活娱乐,一定是非常不同的科技展开逻辑。
另一方面,也许恰恰因为缺乏某些器官,导致再过100亿年,蝙蝠类生物也无法发展出文明。
这大概也是生物器官类"矿藏"差异导致的进化差异。

前两年,人类刚刚检测到引力波。
还有多少种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波/粒/射线等等,是我们现在还没能力检测到、甚至可能永远也没能力检测到的呢?
要知道,距离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已经过去了300多年了,我们才刚刚检测到引力波的现象,但现象背后的原理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为什么引力场无法量子化?引力子是否存在?
别说引力子这个假想粒子了,现在我们连电子为什么全都一样、根本无法标定这个事情都一无所知。

人类对物理学的理解,刚刚迈出万里长征的前几步而已。
宇宙很大。
<hr/>评论区一堆堆最多读个破本科还不是天文物理学专业的人谈反重力不可能。
先不谈引力子这种假想粒子。
从物理计算角度,反物质和相关联的反能量都能够引发直接的反引力/反重力效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有的设备很难观测到两者的原因之一。
反物质可不是科幻,它已经被证实观测到了,是宇宙中确实存在的物质。

我都懒得删那些张口闭口大谈"反重力不可能"的评论,给大家看看那些评论多么荒谬、如此荒谬还有多少人赞同、无知带来的自信是什么样子、以及我国科学方法论普及多么任重道远。
<hr/>有人说我双标也是乐了,评论里好多根本分不清前沿科学、科幻和民科的八本科研盲,在现实里这群人压根没任何资格跟我讨论任何问题,上网倒给了他们有资格讨论前沿科学的幻觉。
懒得再回复了。
发表于 2023-3-1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举个例子,在刘慈欣的《山》中出现的外星人,从原始时期就掌握了电磁转换和我们的欧姆定律 却到现在都没有掌握火的使用;《异星歧途》中的外星人掌握着超空间迁跃却连铁质飞船都造不出来。
科技的发展,和这个种族的生理构造,自然环境,文明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先不往大了说,开个微小的脑洞,给大象一台托卡马克装置,给麻雀一艘登月飞船,对他们的意义大吗?(大象内心:我觉得还不如给我一把香蕉)同样,文明的生理结构决定了维持文明延续的需要,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明发展的方向。我们作为人类能用火却掌握不了可控式的核聚变 别的文明没准随随便便御使雷霆(种族天赋等等)却连半个子弹都造不出来呢。但是这些文明他们发展错了吗?或者我们发展错了?
所以我认为从现在来看,至少我们发展起来的也都是我们能发展的,我们能繁衍下来,也就证明了至少我们的科技树点的还不算歪。所以在这棵科技树上暂时还不存在点不点错的问题。至少在与类似文明接触之前,我们发展的科技就还没有对错之分。
所以人类是不是点错了科技树,我们以谁为标准来判断呢?我们至今还没有接触过了解过其他文明,也没有与类似的文明进行过碰撞较量,怎么知道我们是不是走错了路呢?
我想我们自己是无法评价的吧。

-------------------5.30补充…在评论区有许多知友提出了我用科幻作品来举例应该属于想象 说服力不够的问题。确实问到了点上 我的观点是…毕竟我们没有接触研究过外星人 所以在我们真正大量接触和研究其他文明之前,我们做出的评价和对这一类问题的看法都只能算是猜测。就像宇宙大爆炸假说一样 它现在的地位也算是当今同类话题的主流观点,被许多人认可也比较有说服力 但是因为没有最直接的事实来验证,这也只是一个假说呀。同样 想像使我们从祖先的仰望星空走到了如今的漫游太空 想象使我们从钻木取火到了如今的光照万家 想象是坏事嘛?
学识短浅 表达出我的想法也算是抛砖有错误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分割线-------
谢谢大家的认可与指正 评论区都会认真看的 只惜我才学浅陋 有些问题也不能准确的表达…
发表于 2023-3-1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的科技树,最大的问题不是方向错误(科技树点歪),而是发展不足。
深空探索说起来很轻松,但是:燃料问题怎么解决?控制、传感问题怎么解决?有什么可持续的收益?囿于现有的科技水平,我们不是把本来应该用于航空航天的点数,点到了热门的互联网行业上,而是根本没法解锁外太空殖民地的科技树
以下分类讨论,科技树指广义的文明发展树。

看起来点错了,但实际上没有点错的科技树:
本题下大多数的回答都属于这一类。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只要认识到了某项科技的重要性,这个科技树自然就能点上去,即使是以牺牲科技树的其他分支为代价。然而,万户在明朝就想实现载人航天,手持风筝,坐在绑满火箭的椅子上,试图飞上蓝天,却只能悲壮地在爆炸中死去。缺乏足够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再宏伟的科技树也只是空中楼阁。


  • 经济、金融与量化交易
投行是不是吸收了大多数“本该做基础科研”的天才头脑?是的。
但是,如果人类在经济、金融、对冲基金、高频交易、博弈论等方面发展不足,我们在宇宙中说不定会被其他文明不费一兵一卒地吊打——他们只需要制定一些巧妙的交易策略,就能把我们的钱包和资源掏空。(说明一下,这只是不发展金融的一种可能负面后果,并不是发展金融的目的。因为比较生动形象,而且底下的那篇例子让我觉得挺有趣,所以就加进来了。显然,稀缺条件下资源的生产与分配是经济学永恒的话题,它的社会与政治意义巨大,在此就不赘述了。)
一个异曲同工的例子如下:
成堆的金加隆。一排又一排的银西可。小山一样的铜纳特。哈利站在那里,张大了嘴巴,看着他的家庭库房。问题太多了,简直不知道该先问哪一个。在库房门外,麦格教授看着他,表面上是随意地靠着墙,但是她的眼神很专注。无论如何,这是很有道理的。把人扔到一大堆金币前面太考验一个人的性格了,以至于这样的测试已经成为一个经典。“这些钱币是纯金属做的吗?”哈利最后问道。“什么?”在门边等着的妖精拉环不满道,“您是在质疑古灵阁的诚信吗,波特-伊万斯-维瑞斯先生?”“不是,”哈利心不在焉地说。“一点也没有,抱歉让你误会了,先生。我只是不了解你们的金融系统是怎样运行的。我想问的是,在一般的情况下,金加隆是不是用纯金制造的。”“那当然,”拉环说。“随便什么人都可以铸造钱币吗,还是由某个专属的部门负责发行然后征收铸币税呢?”“什么?”麦格教授问。拉环笑了,露出尖尖的牙齿。“除了傻瓜,谁敢相信不是妖精铸的钱!”“换句话说,”哈利说,“这些钱币的面值不比铸造它们的金属的价值更高?”拉环瞪着哈利。麦格教授看上去一头雾水。“我的意思是,假设我带着一吨银子来到这里。我能不能把这些银子换成一吨银西可呢?”“那要收取一定费用的,波特·伊万斯-维瑞斯先生。”妖精灼灼有神地看着他。“要收一定的费用。我很好奇,你从哪里弄到的一吨银子?”“我只是打个比方,”哈利说。至少目前是这样。“那么……费用是多少呢,如果按总重量的比例来算的话?”拉环的眼睛很警觉。“我需要请示一下上级……”“你就随便猜猜好了。我不会要求古灵阁遵行的。”“金属的二十分之一足够付铸币费了。”哈利点点头。“非常感谢您,拉环先生。”这么说来,不仅魔法世界的经济和麻瓜世界的经济几乎完全脱节,而且这里的人都没听说过套利交易。在更广大的麻瓜世界,金银的兑换比例是浮动的,所以每当麻瓜的金银兑换比例和十七银西可的重量对一金加隆的重量比例相差超过5%的时候,金加隆或银西可就会从魔法世界流出,直到目前的兑换比例无法维持为止。带一吨银来,换成银西可(同时付出5%的手续费),把银西可换成金加隆,把金子拿到麻瓜世界,换出更多的银子,如此周而复始。麻瓜世界的金银兑换比例不是大约五十比一吗?反正哈利不觉得是十七比一。这些银币看起来比金币还小呢。话说回来,哈利所在的这个银行是那种真正把你的钱存在装满金币的库房里,用龙看守着的地方,每次想花钱的时候,必须自己进来把钱币从库房拿出去。用套利交易去掉无效率市场的细节可能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他很想对这个原始的金融系统挖苦几句……然而可悲的是,也许他们的方法才是更好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能干的对冲基金职员恐怕一周之内就能把整个魔法世界的金融捏在手心里。哈利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以防将来万一没钱用了,或者碰巧有一个星期有空。
出处:《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


  • 互联网、手机、电脑、移动社交、电子游戏、信息技术


你承诺我们会建立火星殖民地。但是,我们只得到了Facebook。
不少人对太空殖民的估计过于乐观了。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苏太空竞赛,受冷战的影响更大,却没有哥伦布航海那样巨大的直接利益。很有可能,廉价的航天技术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而这些创新所需的高度发展的科研平台,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表面上,互联网、社交和信息技术没有对太空探索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但其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arXiv是一个收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论文预印本的网站,始于1991年8月14日。截至2008年10月,http://arXiv.org已收集超过50万篇预印本;至2014年底,藏量达到1百万篇。在2014年时, 约以每月8000篇的速度增加。 出处:https://zh.wikipedia.org/zh-cn/ArXiv
arXiv打破了传统论文发表的模式,使科技成果能通过互联网,在第一时间迅速、免费地分享到世界各地。没有了arXiv,科研的效率将大幅降低,太空探索的步伐必然放缓。

被认为是让人“玩物丧志”的游戏,不但向人们提供了廉价的娱乐方式,维持了社会的稳定,还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了制作出更逼真的游戏画面效果,GPU和其他电脑硬件性能不断升级。
近几年,学术界以及谷歌、微软、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都发现了GPU在深度学习上的重大用途——它的并行计算能极大加速神经网络的训练。(谷歌最近开发了TPU,大有在机器学习方面替代GPU之势。)有了性能优秀的硬件,各种人工智能的新研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互联网的大数据,也为机器学习算法提供了充足的训练样本,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怎样评价SpaceX独家的CFD软件、新的分形湍流模型/小波solver? - 知乎几十年前,湍流问题因为其复杂度而被誉为“上帝问题”。现在,SpaceX用高性能GPU将其迎刃而解。在纯粹计划经济/科研的时代,科学家们恐怕只会想着如何基于那点可怜的计算资源开发出不可能完成的算法,而不是大幅改进硬件。在宏观角度看,当时若一意孤行,才是真正地点错科技树。(感谢评论区指出,这个CFD只是能更快地计算复杂的湍流问题,离真正的迎刃而解还差得远。但从整体而言,基础硬件能力的提升无疑为科研提供了便利。)


  • 人工智能
未来人类的太空探索,必然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大量帮助。机器学习算法能良好适应大量、复杂、高维度的数据,并发现其中各种有趣的隐藏规律。传统的人类专家则很难做到这一点。AI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疲惫或老去,不需要在教育和知识传承上耗费人类社会那么多的时间,这也使它们更适合长途的星际旅行。
如果强AI可以协助人类进行科研,那么人类的科学知识将以指数级别增长,这对文明的整体发展也大有益处。
人类的智能增长速度终究太有限了。不依靠AI,能否跨出太阳系的边界都是未知数。


  • 虚拟现实
无论是《黑客帝国》的脑后插管,还是黑镜《San Junipero》的云端意识上传,或是知乎上的这个思想实验(如果把你用营养液养着,控制你的思维,让你做一辈子的关于荣华富贵的白日梦,你愿意么? - 知乎),都表明有时人类为了追求快乐,即使是牺牲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能力也在所不惜。一部分科幻作家担忧,虚拟现实会欺骗大脑的目标函数,让人类失去探索外在世界的动力,从而沉迷于虚拟世界中,人类文明在地球上慢慢死去。(参见各种赛博朋克作品)
对此,我个人持更乐观的态度,理由如下:

  • 和电子游戏一样,虚拟现实无法彻底剥夺人类对外在世界的好奇心。现在的社会中,大多数人也终其一生庸庸碌碌,不会像少数天才那样凭一己之力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虚拟现实能最大化人类的幸福感,人们在低压力下,反而能迸发出更强大的创造力。
  • 如果意识上传、虚拟意识备份成功实现,那么AI一定已经发展到了极高的境界。我们完全可以复制无数份某个天才的意识,让他们在超级计算机的高速运算下思考,促进各项科技的发展。
  • 虚拟现实和互联网一样,可以显著减小交通和交流的成本。

成功避开的错误科技树:
现代人回顾历史,会发现不少点歪了的科技树:人类历史上有没有点错科技树的情况? - 知乎。我们应当明白当时人类文明的局限,并保持谦卑,警惕现在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在以上的例子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查尔斯·巴贝奇发明的差分机(Difference engine):


没错,这个大家伙是一个机械计算机。它能计算多项式函数,并通过多项式函数来估计其他的一些常用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等)。我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的蒸汽朋克小说里看到差分机的身影。蒸汽朋克的开山鼻祖——威廉·吉布森与布鲁斯·斯特林创作的小说,就叫《差分机》。
限于当时的种种经济条件,以及差分机本身的重量与能耗,它没有为我们带来信息时代。用着电子计算机的我们,看用着差分机的蒸汽朋克文明,或许会暗暗庆幸自己没有点歪科技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说不定某个外星文明在充分发展电子计算机之前,已经完善地实现了量子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如此一来,我们才是点歪科技树的那一方。

从宇宙角度看,可能真正点错了的科技树:(现在的)文学、艺术、音乐
文学是主要基于文字语言的表达,艺术是主要基于视觉的表达,音乐是主要基于音频的表达。仔细一想,人类对于文艺作品的审美,完全依赖于所谓的人性,在宇宙中显得相当狭隘。无论如何,一般人都很难对老式电视机的雪花屏、随机的字符串,或是收音机故障时的白噪声,产生任何的审美感受。
一个外星文明,可能拥有人类看来神明级别的科技,但它的文艺体系却迥然不同。他们会认为人类的审美毫无意思,人类则会认为他们的文明晦涩难懂。(之前举的三个例子,都是熵极高的无序信息。外星文明的审美对象,大概率是有一定规律的信息结构,但人类可能完全无法理解这一规律。)此时,人类文明的何去何从,将受到巨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文学、艺术与音乐,是作为人类的核心价值存在的。放弃了这一切,我们大概就不能再被称为“人类”了。倘若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单,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利用科技树的其他分叉(基础科学、数学、军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守护并发展这种文化认同。
一战爆发,大哲学家罗素不去参战而去反战。有个老太太很生气地对他说: 「别的小伙子都为了保卫文明穿上军装打仗去了,你就不惭愧吗?」 罗素回答说:「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更新的分割线=====================
最早写答案的时候,我主要打算反驳“人类沉迷于金融、互联网,忽视基础科学,导致点不出太空科技树”的论调,并指出现有科技树的必要性。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科技树点错”,其实是科技树本身发展不足带来的错觉。
这个答案只是随手写的,偏向个人观点而不是严谨的论证,所以每个论点下的论述无法面面俱到,还有可能以偏概全,就当是分享观点好了。举HPMOR的例子,大概是为了展示一个发达金融体系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讲罗素的轶事,则是为了说明文化(文学、艺术、音乐等)作为人类文明的核心认同,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狭义的科技树)一样不可或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4-11-16 12:30 , Processed in 0.0965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