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DomDomm

寒假未成年人最多玩 14 小时游戏,如何评价现在的游戏防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9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整个寒假就14个小时,这么做确实会有效果,熊孩子们的家长可能能看到哪里的井盖或者厕所被鞭炮炸上了天,可能能看到哪块树林莫名其妙有火光,可能能看到哪儿的鸡鸭猫狗乱叫不止,不过更可能看到的是孩子们还是抱着手机整天不撒手,扬声器传来了猴一样的傻笑,家长们恍然大悟——哦,原来我也爱看啊,那没事了。
<hr/>50年后:
小明一家正围在火炉旁聊天
10岁的小明开口了:“爸,我现在一个月都玩不了一次手游呢”
爸爸嘲笑他:“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个月能玩14个小时,牛吧!"
小明露出了羡慕的眼神,目光朝向一旁的爷爷:“爷爷你呢?”
爷爷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到:“我那时候爱玩,一天就能玩14小时了。”
<hr/>我在另一个差不多问题上有回答过,链接中是原回答
腾讯游戏公布寒假未成年人限玩时间, 最多可玩 14 小时,将产生哪些影响?
发表于 2022-1-19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大利好短视频
发表于 2022-1-19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方要求网游企业仅在周五到周日和法定节假日 20-21 时,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时服务,将有何影响?骂归骂,天塌下来之前,日子还是要过的。
我们这些成年人都在钻狗洞玩游戏,未成年同学们也该学学钻狗洞的技术了。你们的同龄人之中不可能一个会钻的都没有,去问问他们,不要不好意思。
我的世界登录不上了,就去玩国际版。和平精英被踢下线了,就去试试APEX。外服延迟高,就去玩单机联机游戏。正版游戏买不起,就去找盗版,把盗版链接发给你的同学。没人能苛责你们什么,任何手段在此时都是正当甚至高尚的。
去找回你们应得的游戏时间,你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更多快乐。
另外,学好英文,以后总会用得到。
发表于 2022-1-19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指,不会安汉化包就反手举报我百度云,在线解压我给的资源的那种小学生吗?我巴不得他们别沾网络。
发表于 2022-1-19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把游戏直播也全停了?
或者看游戏直播也得报身份证,未成年人只能看一小小时?

现在的情况是,你不让小孩玩游戏,他就看直播,直挺挺在那看两小时不累,烦。
发表于 2022-1-19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防沉迷?什么防沉迷?
<hr/>


虽然但是……我在新西兰啊?
中国政府不让我在正常的当地时间玩中国公司的国服游戏,必须半夜才能登号就算了,它还能让我正规渠道购买的欧版机器预装上防沉迷?
这是否有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2-1-19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有点理解了:
为何游戏圈似乎总有人认为大多数人需要的是单机游戏?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1688844

而且这是腾讯作为服务提供者发表的声明,为啥要把自己能玩的游戏限定在腾讯····
发表于 2022-1-1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小沉迷的东西如下:
陀螺
玩具赛车
漫画
小说
手游
大型网游,端游,单机,b站
你真以为没个游戏,你家崽子就没得玩了?
爷当年蚂蚁都能玩一下午
发表于 2022-1-1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假来临,孩子完全进入到家庭生活之中,而家庭教育在面对假期最容易引爆孩子热切期待的游戏之时,能否做到防沉迷呢?
事实上,游戏防沉迷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家庭,不止是假期。
最近的一则消息是,腾讯游戏在17日对外公布2022年寒假暨春节假期未成年人限玩时间,寒假未成年人最多玩14小时游戏。
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最严防沉迷令下达百日之后,新的“问题”出现了。
2021年12月,媒体报道称,杭州一位家长在浙江政务服务网留言反映称,国家出台“防沉迷”政策后,自家初三的孩子对一周3次的时间更加珍惜了,更加光明正大地玩某游戏了,孩子在每周3次游戏后,会把游戏过程用录像保存在手机“相册”、“视频”里反复研究。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12月8日回复称,游戏公司正常运营,资质合法,该公司对该手机绑定未成年人身份证信息平板电脑的账号可以进行封禁一年,待孩子中考结束满一年后,再解封。
面对如此花样百出的孩子的“破防”套路,防沉迷系统已经做到了设计理论的极致,而如果家长没有察觉、并主动联系有关方面,则防沉迷至少在这个家庭的现实层面上,将再一次失效。
事实上,随着最严防沉迷令的出台,过去萦绕在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这一社会问题之上的许多纠结已经成为过去式。比如家长责任大、还是游戏公司在放纵?
防不住沉迷,根子在“家”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从“家事”上升到“国事”,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这一条文同时意味着防沉迷的责任正在从基础设施(防沉迷系统)构建层面,转向家庭层面。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每周最多三小时”的最严防沉迷令之下,未成年人的游戏沉迷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解决。
据2021年11月伽马数据发布《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防沉迷”政策落地后,有四成家长显著感知孩子游戏时间减短,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说明相关措施对于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报告显示,仍然有两成未成年人可以绕过防沉迷系统而不被识别,未成年人防沉迷举措仍面临一定挑战。




报告也指出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措施中,用父母或长辈信息直接解除防沉迷限制、用父母或长辈账号登录游戏的不在少数。
在家长大声疾呼、声讨游戏厂商多年并达成最严防沉迷之后,一个“不在少数”的结果,可以说明的东西实在太多。
至少,家长们的不作为或乱作为,要负一部分责任。




有系统“配方”,还要家庭下“良药”

上述报告还显示,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目前实名验证的基础上,仍然有20%的未成年人因为身份信息冒用或网络原因不被识别。48.6%的家长认为需要强化人脸识别,确定游戏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
但仅仅靠越来越严苛的系统,就能解决问题吗?
有的游戏平台单机版游戏无需认证、注册,打开即可玩耍;还有的游戏需要注册认证,但在等待实名认证结果之前,依然可以正常游戏。
这些“漏洞”后续都必然逐步被封堵,但家庭这个主战场却有可能在一系列防沉迷系统的胜利下,而出现新的漏洞。
在2021年12月末,有媒体从湖南邵阳公安获悉,有人建立“解除防沉迷网站”,宣称可以解除玩网游时间限制,致使未成年人被骗近3000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近年公布的近二十份判例显示,帮助解除游戏防沉迷成为电信诈骗分子新的诈骗套路。




而在这则新闻里,有一段内容,颇为引人侧目。
办案民警称:未成年人没有支付方式,只能通过成年人获取。后来我们通过多方努力,联系上了一部分受害人。发现有些受害人其实也是“小大人”,他们是玩游戏的小孩的堂哥表姐等等,这些人帮孩子买的单。
让人唏嘘的是,近3000名受害人确实没有一个人报案,最后还是某游戏平台的报案,才让案件浮出水面。
结合伽马数据的报告中11.3%家长对未成年人所要身份证的一脸迷茫,防沉迷系统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十分明显,且不止是父母、爷爷奶奶等直系长辈,还有明知未成年目的而放任其行为的同辈成年人。
家庭教育要达成的疏导,也就变得任重道远且远比一纸“每周最多三小时”最严防沉迷令更难达成、更亟待针对性破解的关键之难。
如何解?新闻中杭州那位初三家长在屡屡劝说无效后,孩子用离家出走、跳楼相胁迫,并反向运用最严防沉迷令来达成自己沉迷游戏目的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种极致案例,其最终通过有关部门与游戏公司协调进行封号,也仅仅能看做是权宜之计。
此外,更多的家长对于自己所需履行的家庭教育义务的认知单薄,则可能将此类漏洞进一步放大。
在伽马数据的调查中,尽管受访家长有70.5%认为管控孩子游戏是自身的重要责任,但家长认同的必要性防沉迷举措中,占比较高的如人脸识别、游戏分级、课外兴趣班、限制充值与注册,乃至加强家长培训,教家长如何正确防范孩子沉迷游戏等。




这种数据对比中,不难发现,知道责任却不知如何实施责任,是当下家庭教育在防沉迷中最为重大的“漏洞”,以至于家长潜意识中依然将防沉迷停留在借助外力之上。
真到了自己为主开展教育,反而无计可施,才是真相。
有系统并非万事大吉,在最严防沉迷之下,责任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家庭主战场胜了,游戏产业的牺牲才不白费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防沉迷系统的支撑,正在越来越细化和深入。
1月5日,《原神》在版本更新时公告调整女性角色服装外观。这一“加衣服”事件的背后,则是此前游戏里相关角色穿着过分暴露……
防沉迷系统不止是时间上总控,也在内容上进行把控,成为了一种必然。但这样的强力监管,某种意义上也将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游戏产业整体增长为代价的,同时也体现出了有关部门和游戏厂商为了未成年人而“壮士断腕”的决心。
相关的例证,可以参考韩国的“游戏宵禁”制度。
2021年8月,韩国相关政府部门表示,由于该制度(禁止16岁以下的儿童在凌晨12点至早上6点玩网络游戏)已经不合时宜,且没有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也并未反映出游戏产业环境的变化,所以决定在近期取消儿童游戏宵禁。
究其所以,不在于游戏厂商的执行问题,而在于家庭教育层面的缺失(韩国媒体指出,40%的青少年通过盗用身份证号码的方式继续玩游戏),一味的对游戏厂商加压,不仅未成年人网瘾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反而从2011年开始实施后,其当年度18.5%的游戏产业增长率,在2013年急剧下滑至-0.3%……
为此,韩国最终决定停止单方面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游戏宵禁”制度,并让主体责任回归于家庭。
半拉子的游戏防沉迷,最终没有取得实效,恰恰在于家庭教育的掉队。而国内在最严防沉迷令满百日后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则可视为参考了韩式防沉迷失败的一个“神同步”。
系统已成,且在不断深化,主战场已经抵达家庭。在这一大背景下,从家庭内部来说,要解决好游戏沉迷的问题,更重要的,更要同步建立起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才不会错过有关部门和游戏厂商搭建的这一防沉迷窗口。
数据显示,九成以上家长会管控孩子的游戏时间,整体在管控孩子游戏时间上比较开明。
这其中的问题,您细品、细细品。




毕竟,防沉迷游戏的系统有了,沉迷短视频、长视频或其他系统管控不到、家长置若罔闻的领域呢?




在这个主战场中,双减之下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所要达成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其设定初衷就在于家长责任的实施,同时由“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至少在游戏防沉迷上,指导、支持和服务已经成系统,而家庭教育能否跟上,能否跳出只是说说而已,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唯有家庭教育这个主战场胜了,国家的期待、游戏产业的牺牲和未成年人长大成人后的大未来,才能得到最终的保障。
最严防沉迷令之下,来自家庭的漏洞更清晰的暴露,这就是警钟,切莫掩耳盗铃才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2-1-19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耶,熊孩子有的是时间去围着你要微信红包了。
还要拉着你去逛街买玩具,吃的。
还有死皮赖脸要拿你手机去玩游戏。
同志们过年回家记得带个备用机哦。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5-5-14 10:44 , Processed in 0.3395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