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定义众说纷纭。
IEEE 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定义为:Computer graphicsis the art or science of producing graphical images with the aid of computer。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将计算机图形学定义为: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研究通过计算机将数据转换成图形,并在专门显示设备上显示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是建立在传统的图学理论、应用数学及计算机科学基础上的一门学科。
总而言之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怎样利用计算机来显示、生成和处理图形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这里的图形是指三维图形的处理。 1.2图形和图像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出现了带有光栅扫描显示器的微型计算机和图形工作站,极大的推动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如 Machintosh、IBM 公司的 PC 及其兼容机,Apollp、Sun 工作站等。随着奔腾 III 和奔腾 IV 系列 CPU 的出现,计算机图形软件功能一开始部分地由硬件实现。高性能显卡和液晶显示屏的使用,高传输率大容量硬盘的出现,特别是 Internet 的普及使得微型计算机和图形工作站在运算速度、图形显示细节上的差距越来越小,这些都为图形学的飞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扫描线渲染与栅格化:扫描线渲染是一行一行进行的一项技术和算法集。所有待渲染的多边形首先按照顶点 y 坐标出现的顺序排序,然后使用扫描线与列表中前面多边形的交点计算图像的每行或者每条扫描线,在活动扫描线逐步沿图像向下计算的时候更新列表。这种方法的一个优点是没有必要将主内存中的所有顶点都转到工作内存,只有与当前扫描线相交边界的约束顶点才需要读到工作内存,并且每个定点数据只需读取一次。主内存的速度通常远远低于中央处理单元或者高速缓存,避免多次访问主内存中的顶点数据,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运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