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波反击是很必要的,否则立陶宛就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当年立陶宛是苏联解体的第一张牌,现在又想在中国上演,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
翻开《外交十记》之九记载的两次有关台湾问题的外交冲突,无不是以中方强硬对方妥协而告终的。
1991年和1992年法国两次向台湾出售武器,引发中方强烈反对:
中国政府宣布撤销部分拟议中与法方的大型合作项目,如广州地铁、大亚湾核电站二期工程、购买法国小麦等;不再与法国商谈新的重大经贸合作项目;严格控制两国副部长级以上人员的往来;立即关闭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这些措施将法国政府打疼了,时值法国政府换届,新政府上台后迅速转为妥协立场,与中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这份公报的核心内容只有一句:
即“法国政府承诺今后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 彻底堵死了法国再次对台军售的企图。
1995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出尔反尔,违背之前承诺,允许李登辉访美,从而引爆第三次台海危机。
中方对此的反击相当著名,暂停或推迟了中美之间副部级以上的互访,召回驻美大使,推迟第二次汪辜会谈,并在1995年和1996年两次在台海地区发射导弹,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出了叛徒,比如武器落后。
1995年10月,中美两国元首在纽约会晤,美方承诺继续坚持一中原则,对台湾地区领导人访美作出严格限制,其内容为:
首先这类访问必须是私人的、非官方的,只能是为个人目的,不能具有任何政治目的;
其次,这类访问不仅要避免实质性的官方性质,也要避免可能被人认为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礼节性和标志性;
第三,这类访问将是很少的,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被允许,并且是“个案处理”。 1998年,克林顿访华,在上海发表谈话,阐述了“新三不”的主张,即
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
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 这是美方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第一次比较清晰地阐述反对台独的具体主张。
20多年前,中国还很落后,中国的反击力度还不够强,因此每一次斗争都不得不带有妥协的性质,在维护国家主权大的原则下,做了很多妥协,比如法国前政府的对台军售案被迫吞下了,美国也只是限制台湾地区官员的访问,而不是禁止。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同于往日,中国没有理由妥协。在中国召回大使的情况下,立陶宛居然还敢死硬。这当然不只是立陶宛的问题,因为它的背后有黑手。但只能先把立陶宛打疼了,它背后那只黑手才不敢妄动。
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