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8|回复: 20

有什么事情是一旦成为职业就彻底失去乐趣的?为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6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职业情报局,更多「职业」讨论欢迎关注。
或者说是职业的眼光让自己无法再作为业余爱好者来体验一件事?
发表于 2021-9-26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目前的大部分回答都同意:几乎所有兴趣,一旦成为职业就会失去乐趣。真的是这样吗?
总结来看,我认为,具体的事因人而异,但如果最初乐趣并没有很高,那一旦成为职业,又遇上了不够让自己觉得有胜任力的工作环境,可能就会彻底失去乐趣。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区分一下「职业」和「兴趣」。二者的区别存在于各个方面,我尚未真正地从事过一份职业,自然难以从体验上区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动机也许可以解释二者一个很大的不同。
我们为什么会做一件事?自然会有原因、有动力。动机(motivation)就是激发和维持人们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呢?钱?

也许十年二十年前,「热爱工作」还是主流美德,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宣称,「别跟我谈梦想,我的梦想就是不工作」。个人成长、意义感等依然是工作的理由,但同时,想要高薪、不被人看不起,这些也逐渐开始变成可以「拿出来说」(虽然当然还是不能直接跟 HR 说)的工作理由。


薪资、他人的眼光,这些都跟工作这一活动本身并无关系。这些并非出于对事情本身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而去做一件事的倾向,就是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金钱是最常见的例子,服从权威或者惩罚的威胁也是常见的外部动机,如职场中,产生项目成果、领导的表扬、想要显得比同事强,都是外部动机。

我们为什么有兴趣?热爱?

师妹近期说过几遍,想要去「热爱」一件事。
「热爱」听上去就很美好。有好奇,有想要胜任的欲望,有惠利他人的爱心,好像能从事一项活动本身,就已经是奖励了,而这种指向活动本身的,人们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先天倾向,就是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所以,「职业」和「兴趣」的区别可能是,「职业」往往关注结果,靠外部动机进行维持,而「兴趣」是一种内部动机,关注过程

为了拿高薪,反而失去了乐趣?

小时候我们也许都听过这样的鸡汤:有一群小朋友喜欢在老爷爷家门口吵吵闹闹地踢球,深苦于此的爷爷想出一个办法,他「请」孩子们继续来踢球,每来一次,就给他们一块钱。过了几天,爷爷苦着脸告诉他们:我没有钱啦,以后还可以请你们来踢球吗?孩子们纷纷拒绝:没钱谁来呀?于是,爷爷门前再也没有吵闹踢球的小朋友了。
这就是「德西效应」,指的是外在刺激会削弱已存在的内部动机,就像兴趣一旦成为工作,工作往往会要求交付成果,此时外部动机就会发生作用,对产品的追求压抑了我们对过程的享受,挣钱的欲望、领导的压力会削弱我们内心的热爱。


其实就算为了钱,也可以保持兴趣……吗?

其实其他答案里也有提到过德西效应。鸡汤止步于德西效应,但心理学研究者并没有止步于此。
还是德西(Deci)继续检验了这一效应是否会稳定存在,并发现在一些研究中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比如,如果让大学生进行这个感兴趣的活动时给他们一定的报酬,那么在后来得不到报酬的条件下,大学生们会表现得对这些活动不那么感兴趣了。
但在另一些研究中,结果并不一样。获得「比同伴要好」的反馈的人们,在字谜任务中,能比无反馈者在随后任务中的内部动机更强。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研究中,出现了跟德西效应相反的效应:外部奖励还增强了内部动机
后来的研究结果也一直存在分歧,有的发现奖励削弱内在动机,有的否认削弱效果的存在。(心理学,果真还是让人迷惑的呐(。)


不一致,就意味着还可能有调节变量。后来的研究者总结认为,外部刺激是否会削弱内部动机,是可能分为以下几种条件的:
奖励是一定能获得的吗?非必然的外在奖励,即活动结果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得到的奖励(比如奖金),相较那些必然伴随的奖励,即只要活动就能获得的奖励(比如固定工资),对内在动机更少地造成损害效果,更多地产生促进作用。
被奖励的人事先知道会有奖励吗?未预料到的奖励对内在动机产生更大的积极效果(但是工资都是可预料的)。
奖励是否有形?无形的外在奖励,如口头的、社会的,会产生更多的促进作用与更少的削弱作用。
能让人觉得自己更棒吗?为人们提供明显的胜任与能力感的奖励,对内在动机产生更多积极的效果。
最初的兴致高吗?被期待的有形的奖励会削弱高初始兴趣活动中被试的内在动机,而对很少或无兴趣活动中的内在动机不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最初的兴趣很高,没有预料到的、无形的、能让我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奖励,能让我们更有兴致;但工作中,必然到来的、有形的工资,以及可能让我们感到有压力、胜任不了的环境和社会比较,都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兴趣。
(看起来,开头那个问题,如果是常规意义上的「职业」,那答案八成还是肯定的……)


怎样才能继续保持兴趣呢?

从领导的角度来看,时常给大家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无形的、能让员工觉得「自己有能力」的奖励,也许能更好地保持他们的兴趣。
而从自己的角度呢?如果外部奖励就在那里,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呢?
那,就让自己觉得有控制感
Deci 对内外部动机相互影响的研究也没有止步于调节变量(就喜欢这种撩完也不跑的研究者)。Deci 的另一大贡献,也是为许多人所熟知的: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主感是内部动机的重要部分,如果人们觉得自己能控制自己的选择,并能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环境时,就能产生胜任感,从而保持兴趣。被要求 996 很烦,但主动挑战工作项目、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能改变世界就让人干劲满满,说不定下班还能 669。
所以,哪怕现在大部分答案都在说,兴趣变成职业就会失去乐趣,但如果对一件事的初始兴趣足够高,主动做出在将其作为职业的选择,并在选择后还能觉得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以及遇上好的工作环境和好领导,那也不会彻底失去乐趣哇。

欢迎关注专栏:心理学生看点啥
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微博:心理学生看点啥(WhatPsySee)

主要参考文献:
Deci, E. L. (1971). The effects of externally mediated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8(1), 105-115.
Deci, E. L. (1972).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reinforcement, and inequit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2(1), 113-120.
Deci, E. L. , & Ryan, R. M. (2000).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Psychological Inquiry,11(4), 227-268.
图:《我们无法成为野兽》《我,到点下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9-2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被竞争到白菜价,成了完全的买方市场的行业,一旦成为职业,都将彻底失去乐趣。
失去了选择权和定价权的职业都是任人宰割的苦逼行业。
什么兴趣和敬业精神都扛不住各种奇葩甲方的奇葩要求,以及同行的各种无下限竞争手段。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产业都是这个样子,价格被做烂了,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
这很无奈,但也很现实,你但凡提点要求,他们就双手一摊,告诉你,没办法,市场行情就这样,再说了,我的产品又不是不能用!能做好,谁不想做好?
弗兰克扬:能做好,谁不想做好?
发表于 2021-9-2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任何一件事情成为职业以后可能都会让人失去兴趣吧。当它是兴趣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考虑喜欢与否,但是当它成为工作了,把它做好就变成了一种责任。
我相信很多人都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非常放松,并且相当惬意的事情。那么我想问问,有没有人想过:当它成为一种工作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没错,我说的就是我自己的工作——文字编辑。文字编辑是一个需要不断看书,整天和书打交道的工作。就我自己这几年的经历而言,有很多时候看书看到真的想吐。
日常读书是选择性放松或者娱乐自己。内容可以选择,喜欢什么看什么,对什么感情就找什么看。时间可以随性,想看的时候就拿起来看,不想看的时候就可以放下。
当读书成为工作的时候,它就没有选择了。这本书无论想看还是不想看,都必须要认认真真地看完。一字一句甚至是一个标点都不能放过,一遍两遍不行至少三遍。
文字编辑最让人无语的就是,一旦你拿到一本书,无论你感兴趣或者是不感兴趣,你都必须硬着头皮去看。看完这本书,你还要在考虑怎样让它更完美,更受市场欢迎。
遇到水平比较高的作者,需要改动的地方少,那真是幸运了。
遇到性格固执的作者,他一个字都不让你动,简直尴尬死了。
遇到某些浪得虚名的作者,还得体贴一字一句地修改文章。
遇到懒惰的作者,他直接甩手不管,所有的修改都一力承担。
……
很多时候,当我在进行“看书”这项工作的时候,我甚至有撞墙的冲动,一边看稿一边骂人,既骂作者也骂排版,真心是一肚子恶气没处撒,恨不得怼天怼地怼空气!
可是,抛开工作这一部分的“看书”而言,日常生活中去看很多感兴趣的书又是非常愉快的体验了。无论是专业书还是课外书,我都会觉得特别的舒服,简直就是一种抚慰和享受。
总之,我觉得无论任何事情当它只是兴趣的时候,它就会备受喜爱,但是当它成为我们养家糊口的工作的时候,它必然就会让我们讨厌。
发表于 2021-9-26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有位老人,生活在巷子的尽头,享受着恬静的生活。
但不知何时,巷子里来了一群孩子。每天下午都在巷子里快乐的玩耍,大声的追逐,并使劲的踢巷子里的垃圾桶,哐哐作响!
从此,老人安静的生活结束了。
老人很苦恼,想要孩子们离开。并为此训斥过,吓唬他们。但一点效果都没有。孩子们甚至比原来吵闹的更厉害了。
老人思忖再三,决定换一个办法。
又一天下午,孩子又来到巷子里追逐,并使劲的踢垃圾桶。
老人来到来孩子们面前,告诉他们,其实自己很喜欢看他们追逐,并踢垃圾桶的样子。并和孩子们商量,如果他们能保证每天都来这里玩耍。那么每来一次,老人就给他们10法郎。
孩子们高兴坏了,第二天如约的来到巷子里。疯狂的追逐,比原来更大声的踢垃圾桶。最后如愿得到了10法郎。
第三天,孩子还是准时的来到巷子里追逐,踢垃圾桶。但结束的时候,老人为难的告诉孩子们,最近自己经济有点困难,兜里只剩下5法郎了。
孩子虽然感到不高兴,但想着5法郎也不少了。所以第四天还是来到了巷子里追逐,踢垃圾桶。但这次结束的时候。老人非常遗憾的告诉孩子们,他口袋里只剩下最后1法郎了。如果明天再来就没有钱了。
但老人还是作央求状,和孩子们商量,其实他还是非常喜欢看他们玩耍。所以希望他们以后还能来这里无偿的踢垃圾桶。
孩子听了,感到非常的愤怒,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狠狠的回绝了老人:
“休想!”
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来到巷子里玩耍,老人也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
上面的故事,是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案例,本意是探讨“期望管理”的心理现象。
这种理论也可以有效的解释与职业和兴趣有关的一系列现象。
人做一件事,如果基于纯粹的兴趣,那么期望就会是纯粹的快乐。过程也往往不知疲倦(所谓的“乐此不疲”)。
但如果把兴趣换变成了工作,那么人的期望就发生了转移(常见的如金钱、职位)。而之后,期望一旦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愤怒感,挫败感。甚至会“恨屋及乌”的对工作本身产生厌恶。
所以才会有人说“毁掉某个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它转换成工作”。
就好像故事中的孩子,本来对玩耍(兴趣)的期望是纯粹的快乐。但后来因为老人的承诺,对玩耍的期望转移到了金钱上。
再后来,因为老人拒绝继续支付金钱。所以,孩子就感到非常的愤怒,甚至为此放弃了玩耍本身,哪怕曾经是多么的快乐。
你我皆凡人,被生计所困,有七情六欲。想要把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更无论,我们大部分人,要么工作本身就无趣。要么是刚开始有趣,但做着做着就无趣了。
正如那句话所说的:
所有的脑力劳动,最终都会演变成体力劳动”。
教师如此...
程序员如此...
医生亦如此..
发表于 2021-9-26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么事情是一旦成为职业就彻底失去乐趣的?为什么?
很多职业吧,例如教师,木匠之类的。因为职业涉及到赚钱的问题。赚钱意味着生存的问题,你要满足别人的需求,别人才会给你钱。可有时候别人的需求往往跟我们的理想是相冲突的,自己内心矛盾,就会觉得做的职业没有乐趣。
我觉得人如果只是单纯喜欢一件事请,就算没有回报,也一样孜孜不倦地去做的话,这就是兴趣,因为他在做当中享受到其中的趣味,而且比较纯粹自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与看法,更容易体会到心流的体验。
例如我姑丈他是个喜欢做柜子的木匠,家里的柜子很多是他做的,即使他做的家具外观没有外面卖得那么美观,但依然经久耐用和实用。他认识每块木头的质量,知道怎么刨木,怎么使用各种工具,把刨好的木板和零件组装成一个柜子。他做的柜子可以使用好多年,除了螺丝钉坏了之外,其他一点也没损坏。他很喜欢做柜子,即使没钱赚,他那样子在我看来做木柜是他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后来我姑丈去当一名木匠,把它当成一种职业,他考虑的问题就会有很多,假如自己打工做个木匠或自己做老板的话,就要考虑到顾客的需求,怎么满足顾客,自己要核算一下那些木材、黏胶、螺丝钉、手把所需要的钱,然后核算一下自己的工钱,怎么赚到合理的钱。做完后,顾客还会检验,如果顾客不满意,还得修改,返工。就是感觉上受到别人的控制,没有那么多自由,就像被人束缚住一样。但没办法,为了生活,为了有口饭吃就要去做事,那自己主动去做与给别人做是两种感觉吧。
在我看来,兴趣是精神上的一种理想满足,职业是物质方面的追求,有时候两者会有相冲突,就看我们怎么去平衡了。
发表于 2021-9-26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卡耐基说过,人人都应有一种深厚的兴趣或嗜好,以丰富心灵,为生活添加滋味,同时也许可以借着它,对自己的国家有所贡献。
换句话说,如果兴趣能成为职业,既是自己喜爱的事,还能赚钱,大概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了。
随着近几年公众号的流行,自由作者就成了很多人渴望的职业。
写文章起点不高,只要会说话,基本就能写出几个字。
九年义务教育也让我们曾经背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借助下度娘之类的找找灵感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很多基础写手都忘记了,职业写作的目标,并不是随性地写写写。
上学时我们写作文,是拿到一个命题后想写什么写什么,工作后偶尔写篇旅记,发出来好像也能得到一片赞赏,这就蒙蔽了很多人,写作变现的对象是谁。
职业作者写文章,大多数是有创作目的的。
比如要参加一个征文比赛,或投稿到哪个出版社或公众号。既然是参赛就会有规则,每个公众号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涉及的主题是情感、读书或育儿。
作者需要有针对性去搜索素材,设定文章主题才能成功,这和我们以前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差别很大。
当然现在会有很多有名的作者,写什么火什么,都是编辑争着约稿。
到达那种层次的作者,本身的写作能力已经很强了,除了有过硬的文字功底,也同样了解读者的心理。
我之前也报过些写作班,当中有不少人会叫喊着边上班边写作时间太少,会选择辞职来逼自己在写作之路上冲一把。
但兴趣和职业之间总会有差距,当适应了两者之间的落差,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职业者的身份,再回过头来看个人的兴趣,也许就会找到最佳平衡点。
发表于 2021-9-26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我想用一张图片开头。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电竞专业的学生,所做的学习笔记。
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的这种幻想,如果上课就是打游戏,作业就是研究怎么打游戏,那我学习成绩一定是最好的。
不过现在看来,打游戏的课是有了,不过,我想这课上的却依然让已经告别课堂多年的我心有余悸了。
幻想中,电竞课应该是这样……


以为走位很风骚,不料风大闪了腰。
电竞上课原来也可以是这样的(_)


妥妥的计算题呀,想当年,数学这门可怕的科目留给人的阴影也仅仅低于英语这类史前猛兽。
本来总以为只要学习打游戏,就可以做回那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可现实总是残酷的,事实证明,学习学不好,打游戏都没人要啊!
( `)
接下来言归正传,就好像是打游戏,本来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放松项目而已,可以在工作学习之余,让人打一把,身心得到放松。
当然了在放松的同时难免也会有和我一样的小哥哥小姐姐会希望,工作学习就是这么放松的打游戏。
可事实证明。
就算是游戏,只要职业化也就无缘于轻松。
在大多数的时候,一种事物或者是工作,让人喜欢和产生乐趣的根本原因是,带给从事它的,或者正在做着这个事情的人的轻松感和满足感。
但是绝大多数的可以带给人以轻松或满足感的东西,往往都只是另一件事物表面的娱乐性,让人在深度完成复杂工作时放松的方式而已。
这是经不住此类事物深刻研发和考量的。
我相信,每一个出现的,可以去做的事情,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和延伸空间。
而往往,在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的时候,无论他的娱乐性是多么的强烈,也必然会被其复杂的延伸发展所遮盖。
从而让大多数对其进行研究的人,产生逆反和反感的情绪。


然后让人对这个原本很喜欢的事情,丧失原有的兴趣。
所以对一件事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无论其可娱乐性多么的强烈,都势必会被中间各种复杂的衍生所纠缠,而这样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人,对其丧失兴趣。
那么应该怎样避免所感兴趣的职业,因为复杂和难度而丧失乐趣呢?
虽然说,荣誉感和使命感是对个人的催眠。
可也总是需要仪式感来提升生活的乐趣。
同样的,虽然保持清醒是一件好的事情,但适当的催眠自己,欺骗自己也是应对枯燥无聊的有力武器。
一直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应该有太多的人听过的,烂大街的故事,不过,在这里还是稍微提一下。
有一个建筑师,来到一片工地上,看到有三个年轻的工人在手拿着红砖在砌墙,于是便上去对着三个年轻人分别问了同样的一句话。
“你们在做什么?”
“当然是砌砖。”第一个工人头也不回的说道,在这里我想这特么真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员工,他说的很清楚很明白自己在做的事情,并且还没耽误手上的工作,我要是老板,我应该挺喜欢他。
第二个工人,回头看了看建筑师,想了想说道:“我在砌一堵墙。”这哥们就有点开小差了啊,上班时间瞎聊什么。(  )
放下了手里的砖,第三个工人眼睛里绽放出有神的色彩,手舞足蹈的对着建筑师说,
“我在建一座宏伟的宫殿!”
我去你大爷的吧,不好好干活还偷懒,怎么看都不像好小伙。
在这里,建筑师站出来了,做出了神秘的预言。
他说,第三个年轻人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虽然不知道这个建筑师为啥会充当预言家的角色,但作为凡人一个在这里咱也不说话,咱也不敢问。


不过,显然,第一个小伙说的,那无疑是个实在话,人家确实是在砌砖,没毛病啊。
第二个也只是说了他们正在做的事。
至于第三个那就是在扯犊子,就算是殿堂,那他也只是一堵墙。
不过,如果这么做下去的话,那无疑,第三个年轻的小伙,无疑是最有干劲的。
为啥呢?
因为人家连自己都坑了,能没有干劲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9-26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很多事情是一旦成为职业就彻底失去乐趣,说说我的教育行业吧!
从小梦想当老师,觉得老师在讲台上威风凛凛,对着台下几十人指点江山,在课室呼风唤雨,对待家长简直可以只手遮天,教师在我心中所向披靡,无所不能。
从事教育行业以后,才发觉这只是最基本的生活常态,我是被教师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所蒙蔽,哪里光辉了?事实上老师一点都不威风,甚至可以说是很卑微,随便一个社会上有头有脸的家长就可以当面数落你,得罪了哪个猴子猴孙,你就准备收拾包袱,授课改作业评分只是常态工作量的十分之一,挑灯夜战备公开课处理学生矛盾各种各样的考核那些才是王道。特别是长期单调无趣的工作形成的职业怠卷好像雾霾天气那样萦绕着你,你想逃也无处可逃。曾经天真的以为孩子心思单纯,连着自己也变得活泼开朗热情可爱,呵呵,想多了,没被学生背后叫母夜叉已要感天谢地了!至于人人羡慕的寒暑假,只不过是提前把两三个月的事情堆放在假期前完成,再利用假期做无形的工作,俗称换个地方上班,压力大工资低得可怜。
当然,如果你把兴趣变成了职业,且有幸甘之如饴,这几乎是理想主义者的高潮。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这点。当我们对某件事感到快乐的时候,是因为这件事可以给我们带来成就感,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非常纯粹的快乐。
而当它变成职业的时候,你不能随心所欲了,你必须承受着这件事所带来的商业属性,你的功利心会摧毁了你,你的状态变得有目标有压力,最主要的,当你需要这份职业给你产生价值特别是金钱的时候,你就只能屈服于它之下,跟它作对往往会得不偿失,甚至等于自掘坟墓。
我们只能尽量的从职业生涯中寻找乐趣,不至于把日子过得这么苦,尽量平衡职业与兴趣的落差。愿每个人从事的职业都能带来快乐,愿每个人的兴趣能产生价值。
发表于 2021-9-2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大多数兴趣爱好,一旦成为职业,就会像贾宝玉看出嫁的女孩一样,变得失去灵气、兴致全无。真正的兴趣是天然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一旦承担了挣钱的责任,承受力养家糊口的压力,必然受到各方面的干涉、挤压和扭曲,不得不达成某种妥协,跟初衷相去甚远。
所以,无论是大学专业还是职业,以兴趣作为评判依据,都相当不靠谱
比如现在的职场人士似乎都在苦闷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不能忽视——工作没劲、枯燥、乏味,对工作提不起来一点兴趣。
那为什么不去找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么说吧,这个世界上几乎不存在感兴趣的工作,大部分人都是看在钱的份上忍受工作;一部分人没感觉,说不上讨厌和喜欢,反正自己也没啥讨厌和喜欢的;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这极少一部分人并不是很轻松就做到的,而是历经千辛万苦,走过无数个现实和思维误区才做到的。
现实为什么会这么残酷?
大部分所谓的兴趣,其实是没有兴趣
如果你问一个觉得现有工作没意思的人你的兴趣是什么,能详细和展开说说吗?你会发现大部分人根本说不上来,只是拿“我不清楚我喜欢什么,但我知道讨厌什么”来搪塞。明白没,这一类情况跟兴趣没有关系,只是单纯的不想工作,或者不能胜任工作,不信你看他换来换去还是一直不满意。
大部分人所谓的兴趣,其实是伪兴趣
我想当演员、编剧、歌手、写手——其实是喜欢这些人身上的光环和浪漫文艺的气息,以及轻轻松松挣大钱。只看到了成功者的光环,没看到99%说的炮灰。
我想开民俗、开咖啡店、开书店——其实是羡慕店主表面上悠闲优雅的可自由支配的生活,既有情怀也有钱挣,多爽。只看到了诗和远方,没看到占工作量百分之九十九的苟且,也没看到个别风光背后的大量亏损和身心俱疲。
比如有人说我特别喜欢电影,对中外电影和演员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只要让我干电影相关的事情钱不多都行,我想把这个兴趣变成工作,现实吗?一点都不。
你写影评吧——我不善于写作,写作也枯燥无味。
做电影宣发吧,好好好——干了几天方向也是枯燥无味,天天搬物料布置会场的,跟电影没一点关系。
写剧本吧——那我可干不来,我哪有那本事。
做群众演员吧——那可不行,多丢人,还没出息。
看见没,他只剩喜欢看电影了,要么不能干要么不愿意干,什么时候看电影也不能成为职业,谁也不会因为你看电影看的好就给你钱。这种喜欢就是典型的伪喜欢。
理想和现实是天然冲突的
兴趣和实际可能会有出入,甚至出入很大。很多情况下兴趣一旦成为工作,也就变得不那么有趣了,因为兴趣是纯粹的自发的不带有任何功利心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一旦加上实际工作、人际关系、收入、行业潜规则等因素,兴趣也就变得脆弱了。
比如一个人喜欢文学,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做了新媒体编辑,按说这是兴趣和工作统一了吧。没那么简单,做过新媒体运营的都知道写东西自己根本做不了主,也由不得自己的兴趣,还要经受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各种变态要求,还要负责运营工作,什么活动策划、执行、统计、互动,结果做下来身心俱疲,兴趣全无。
什么是真正把兴趣和爱好完美统一
其实从来也没爱一行干一行之说,绝大部分情况是干一行……干好了……爱一行,真正把兴趣和爱好完美统一的人,一定经过了无数的阵痛、彷徨,然后在工作中获取了成就感、满足感,慢慢抛开刚开始的虚荣和华而不实的想法,慢慢爱上了这个职业,就算不爱,也不那么讨厌了,心态也平和了,知道换一个工作也会这样,这是所有人成年人都应该认识到的问题。
不否认兴趣,而是要正确对待兴趣,真正的勇士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真正的兴趣是认清了工作的真相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4-11-24 16:35 , Processed in 0.0980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