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7.06 补充说明
最近浏览文章的人突然多了一些,感觉有必要在此说明:此文章完成度很低,而且是以外行人身份写作,主要内容来自于总结翻译,因此仅供参考。如有机会,最近两个月我会重写一篇,如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hr/>2020.07.13 补充:基础概念阐明
虚拟现实与在场感
虚拟现实将其用户沉浸在以拟真和互动为特征的三维叙事环境中,从而在构建的世界中唤起用户的一种在场感或具体的临场感(Bryson 2013; Lelyveld 2015; Steuer 1992)。
360°报道
360°视频/图像是一种捕捉球面视野的视频/图像,使观看者可以朝任何方向看,就像他们位于一个球体的中心一样(FRONTLINE&Emblematic Group 2018)。与视频相比,360°图像更易于拍摄、传输和展示。它可以作为叙事元素穿插在文本故事中, 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媒介来叙事。
典例
《黑人出行时 (Traveling While Black)》通过让观众旁听主角口述的方式,带领观众重回上世纪50年代、种族主义横行的美国,时值电影《绿皮书》大热,此片也带领观众了解了绿皮书对于美国黑人群体的重要意义。
主创 / 年份 / 时长:纽约时报 / 2019 / 20:08
观看渠道:1、纽约时报 2、YouTube
VR新闻
诺尼·德拉佩拉(Nonny de laPea ,2010)提出了沉浸式新闻的想法,并制作了业界公认的第一部VR新闻记录片《饥饿洛杉矶》。 她指出,“沉浸式新闻的基本思想是允许参与者(通常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新闻故事的虚拟场景。”
典例
《格陵兰融化》(Greenland Melting)讲述了一个新闻记者和科学家如何调查日渐增长的冰川融化速度与其后果的故事。 它结合了各种最先进的技术,以重建格陵兰岛的“新闻现场”,包括摄影测量、360°三维视频与高保真CG模型重建等。
主创 / 年份 / 时长:FRONTLINE(PBS)、Emblematic Group 等 / 2018 / 12:16
观看渠道:1、Steam 2、YouTube
360°报道与VR新闻的基础异同点
在新闻领域,我们大多数时间见到的“VR新闻”应被称为360°视频报道或360°图片报道。
VR和360°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缺乏交互性。 但是,这两种媒介的“临场感”都允许观众将自己置于新闻现场,这是他们新闻价值的核心基础。
在360°图像或视频中,观众无法移动或与环境互动。 而在VR 新闻中,工作者通过使用计算机3D建模(例如Unity 3D游戏引擎)重建新闻场景,在突破传统新闻报道局限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疑问。
<hr/>一 不不不!这不是“沉浸式新闻”……
如果我们乍一看到是“沉浸式新闻”,应该会联想到的是Vrse: Storytelling for Virtual Reality和Vice合作的《纽约百万人大游行》(2015)。即一个有“沉浸感”的“新闻”,一般指的是用360°全景摄像机与其他实体设备记录新闻现场,经过处理后呈现在虚拟现实的头戴式设备上,从而使新闻受众能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此暂且称这类作品为VR纪录片,以示区分。
这里我们先引入诺妮·德拉佩纳(Nonny de la Pena)等学者发布的《沉浸式新闻:为第一人称新闻体验设计的沉浸式虚拟现实》(Immersive Journalism: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for the First-Person Experience of News, 2010)一文中提出的“沉浸式新闻”的概念,并用时下的内容进行丰富。
沉浸式新闻(Immersive Journalism)是指一种能让观众获得新闻故事中描述的事件或情形的第一人称体验(First-person experience)的新闻生产形式。
它的basic idea是让参与者成为一个在场者的数字化身(Digital Avatar),并以其的第一人称视角(或者第三人称视角等)进入一个虚拟重现的新闻故事场景,尝试创造出一种“存在的二元性” (Duality of Presence),并带来更真实的新闻体验。目前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利用游戏平台(如Unity)与构造虚拟环境。
所以我想我们可以把它的逻辑理解为“VR+游戏+新闻”。
它的最主要目的是通过让观众化身为一个新闻事件现场的“目击者”(Witness)而不仅仅是一个新闻的“观望者”(Viewer),给观众更强烈的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激发观众的关怀与同理心,使在世界其他角落发生的新闻事件和它们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具有更多、更实际的关注。因此德拉佩纳最早也称其为“同理心机器”(Empathy Machine)或“同理心产生器”(Empathy Generator)。
诺妮·德拉佩纳是谁? VR visionary Nonny de la Pea speaking on a panel at Tribeca Film Festival in 2014.
诺妮·德拉佩纳现任“标志组织”(Emblematic Group)公司的CEO与南加州大学交互媒体艺术部门的毕业生研究员,并在过去的两年中担任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的“沉浸式新闻”高级研究员。她有20年的报道写作经验,曾任《新闻周刊》记者,并曾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首映》等媒体供稿。ImmersiveJournalism
她在2009年开始拍摄VR纪录片和学习编程技术,并与她过去的实习生、曾在南加州大学创新技术机构工作的Oculus Rift的创始人帕尔默·拉奇(Palmer Luckey)合作,他们在2012年的圣丹尼斯电影节使用Oculus的原型机展示了《洛杉矶的饥饿Hunger in LA》(Voices of VR Podcast, 2014)。 二 沉浸式新闻的报道方式?
⑴前期采集现场的新闻素材,如真实场景、实时记录的声音、图片、视频以及联系出现在场景中的人(目击者或当事人),基于图片资料建模或对他们进行动态捕捉以创造精确的数字化身等;
⑵后期结合素材,使用Unity游戏引擎(或其他引擎)建构一个描述特定线性新闻事件的虚拟环境,加入人物塑造等,创造出具有强烈在场性、真实性与冲击力的空间叙事(Spatial Narrative)现场;
⑶最终通过虚拟现实的头戴式设备和体感、运动追踪等其他设备进行呈现。
具体执行的案例如 《洛杉矶的饥饿 Hunger in Los Angles》(2012) 、《叙利亚项目 Project Syria》(2014)、《使用武力 Use of Force》(2014)等。有不少美国民众在看完叙利亚影片之后联系了德拉佩纳并向叙利亚儿童救济组织进行了捐赠。她担任CEO的公司“标志组织”目前正是以“激起人们的关怀”为目标在进行沉浸式报道的进一步研究。
戳这里看Project Syria的报道和视频示例:A New Virtual Reality Tool Brings the Daily Trauma of the Syrian War to Life 三 这玩意有啥特别的?
德拉佩纳在她的TED演讲中提到,这类沉浸式新闻不会改变新闻制作过程中的真实性原则,它与过去的新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场感(Sense of being on scene,也可称作现场感),“你可能体验到观看一个人因为饥饿倒下并对此无能为力,也可能感觉自己置身于一场爆炸的中央”。
她的合作伙伴Vangelis Lympouridis也强调:“我们使用的音频全部是真实的,这确实(给观众)制造出了在场感(Sense of presence)。”
与一般VR纪录片相同的是,观众在观看沉浸式新闻的过程中拥有视线自由,即360°的全景体验。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虚拟环境与体感、运动追踪设备的加入赋予了观众运动自由与交互自由的体验,这种突破不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感与在场感,而且能够丰富新闻报道内容上的多样性,这些都是固定机位且非突发的VR纪录片目前难以做到的。例如:
⑴在《洛杉矶的饥饿Hunger in LA》(2012),一个讲述洛杉矶饥民在食物银行拥挤排队的故事中,被赋予运动自由的观众可以自由地移动、起立或蹲下,当看到画面中的老人晕厥倒地,他们会小心谨慎地围着他转圈并观察周围的人,甚至是蹲下来试图帮助他,尽管他们知道这个“倒地的老人”在自己的维度并不存在;
⑵在《使用武力Use of Force》(2014),一个讲述美国与墨西哥边界上移民被巡逻警察殴打致死的故事中,被赋予交互自由的观众可以通过启动手上的设备,让虚拟现实的屏幕上出现一个“手机”,而同时他们也可以移动手上的设备,通过运动追踪将自己的动作实时同步在虚拟世界里,从而用“手机”对眼前的暴力场面进行60s时限的“拍摄”;
⑶在《叙利亚项目Project Syria》(2014)中,新闻团队以现场音频和视频脚本为基础,通过搜集大量信息找出爆炸的时间与地点,还原出真实的事件现场,让观众置身于一场叙利亚街区爆炸的中央,目睹街区的活动情景、爆炸的发生与爆炸后的慌乱。
这种体验与游戏的体验类似,但在沉浸式新闻中观众只是一个在场者的数字化身(Digital Avatar),他们没有能力对虚拟现实中的事件进行改变,这在一方面保持了新闻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则加深了观众的无力感,也将启发更多思考。德拉佩纳说,“我不会给你一个在虚拟世界里存在的身体或者一个物理存在形式,因为观看者不应该有媒介(Agency)去改变历史。”
四 未来……
可以预见,沉浸式报道的走向是将360°真实场景、新闻现场出现的人物与电脑画面(3D建模)结合,并在其基础上加入空间叙事和交互内容。
在建构虚拟场景方面,我们已经看到如Realit51团队的Chernobyl VR Project,他们采用实地取景与后期建模的方式将切尔诺贝利的城市全貌展示在这个教育娱乐性质(Edutainment)的虚拟现实应用中,使用者在戴上设备后可以观察切尔诺贝利的每一个角落,精细到墙上的青苔、游泳池上的涂鸦、甚至灰尘。(额,宣传片是超级好看的……可是究竟发了没有?)
虚拟现实影片——不论是科幻题材或是纪实题材——都已成为另一个让人惊奇着迷的实验性领域,特别是在新闻和叙事方面的运用。
链接啊视频啊图啊晚点上^_^没有视频和图有点难理解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