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小学四年级,我当上了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有一天馆里送来一台Apple IIe,听说是一家公司换IBM PC而留给学校的。那台没软盘没录音机的Apple IIe,只能用来编写BASIC程序,不能玩游戏。当时心里传来一道声音—— “想玩游戏?自己写啊!” 我借来一堆Apple IIe书籍,阅读、上机编程,把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都用上了。课上和晚上,还会把程序写在纸上,在脑海中运行程序。那时候写的程序,主要围绕游戏和图形。记得曾经在Apple上重写BBC Micro上玩的“撞砖”游戏,从中学到了一点游戏模拟技巧,后来还学习了一点6502汇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编程的世界是虚拟的、完美的,不像机械或电子等物理系统有许多限制,几乎凡是想得到的事情都能用编程实现,并且能完全自动化地执行。这让我感到,编程本身,比使用软件的乐趣要大得多。 初试啼声 从小学升上中学,1990年的暑假我终于获得人生第一台电脑——一台二手的286。那个暑假我躲在家中,使用GW-BASIC继续编程。286可以存档,意味着可以写更大型的程序。规模越大,更让我认识到BASIC语言在编程上的局限。尽管如此,当时仍然很快乐地编写了不同类型的程序:图形、音乐、游戏。通过阅读书籍,我还学会了画不同的二维图形,包括曲线、分形(fractal)、简单的三维渲染等。 在升中二的那年暑假,我就开始转为学习C语言。DOS对许多设备都没有直接支持,不同的设备甚至连标准的接口都没有。所以那时编程,还必须学一些x86汇编知识,以及使用不同设备的底层技术。 中二时得知有一个“微电脑教育(MIE)”比赛,这是我个人电脑比赛生涯的开始。我用Turbo C写了一个名为《3D Solid Maker and Viewer(三维实体制作及检示工具)》的软件,其实只是个非常原始的三维建模软件,可以设置简单的摄像机动画。当时花了许多时间去编写GUI系统,就是要由绘画控件、处理滑鼠键盘事件等做起。基于知识经验所限,系统架构很糟糕,并有大量硬编码。初试啼声,这个作品最后获得全场总亚军,大大增强了我对编程的信心。 进入业界 1992年前后,我在BBS上结识了一群有意开发游戏的朋友,成立了香港首家游戏工作室M&P System。最初我并没有直接参与开发,只是向朋友们学习更多游戏开发的知识,写过一些引擎和工具的原型,有时帮忙做点小事情。例如在公司首个作品《疯狂双响炮》(1993年)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关卡和做游戏测试。之后公司开发RPG《勇者传奇》(1994年)时,我在开发另一个RPG,做了地图编辑器和引擎,可操控主角行走,也有初步的战斗模式。 后来公司改组为阿博克。我在新项目里首次担负重任,那时我在读中四理科班。这个新项目《王子传奇》是我发出的提案,一个奇幻背景的策略角色扮演游戏(SRPG),采用等角(isometric)的无缝(seamless)游戏世界。我主要负责游戏策划、编剧、游戏性编程(gameplay programming)。项目的野心很大,或是太大。整个项目约由6位成员,历时18个月完成。 当时DOS运行于真实模式,能直接使用的内存只有640KB,完全不足以做无缝的地图渲染。最后,我们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用汇编开发32位保护模式的引擎,用Turbo C++开发16位真实模式的游戏性部分。引擎部分由我那牛人拍档开发,而我主要编写游戏性部分。那个引擎,基本上就是要先从头写一个32位保护模式的操作系统,管理内存、磁盘读写、设备驱动等,再开发地图渲染引擎。游戏的“脚本”使用C语言来编写(包括用宏来做数据驱动),利用覆盖(overlay)机制的按需载入。 在那漫长的制作期,星期一至星期五,放学后经常会返回办公室,有时候晚上11点才回家。周末和假期,也会经常到公司干活。后来一些伙伴在项目结束前就离开公司,最后在不太欢乐的气氛下完成了这个作品,游戏内容有点虎头蛇尾。听说这作品在台湾卖得还不错,可是由于一些问题,我最终除了暑假获得的一点津贴外就没有其他经济上的收益,当然,开发经验除外。自此我离开了游戏业界,继续求学之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5-2-22 02:08 , Processed in 0.13261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