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0|回复: 0

电子竞技新闻评论消息写作---新传考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7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计划第八十三天,每天一道新传真题。
2022西南大学新传440评论:材料第一段是中国代表团EDG夺冠;第二段。电竞成为亚运会项目;第三段我国发布《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第四段,电竞成为不少高校的专业。结合你看到的新闻现象,自选角度写一篇评论。
直面游戏问题,正视电竞产业
本报讯(记者XXX)2021年英雄联盟游戏全球总决赛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冠军吸引了大量关注,同年,电子竞技正式被确定为2022亚运会项目,电子竞技第一次被“正名”,与此同时,我国发布《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如何看待电子游戏和电子竞技?究竟游戏是正道还是毒药,这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电子竞技作为网络发展的衍生品,在二十一世纪初才逐渐进入大家视野,它的出现一开始就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大部分人将其视为危害青少年的毒药,甚至不少家长将这些整日玩游戏的孩子送入特殊学校进行教育,也引发了不少社会话题。游戏作为娱乐的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好坏,但是游戏的生产、使用、舆论,则会引发不同的社会反应,笔者认为,应当正视游戏和电子竞技,将矛盾的源头指向人这一主体,从而更好的让游戏为社会发展出力。
一、游戏生产中的利益驱使。“如果游戏是好的,为什么国家要出台防沉迷政策呢?”很多人会用这一观点反驳游戏的支持者,笔者认为,防沉迷政策第一是为了加强青少年自身的自律能力,第二也是更主要的是为了监督部分资本企业利用游戏产业过分盈利。新冠疫情爆发后,伴随中国封禁政策,游戏成为了大多数人居家消遣的重要手段,近年游戏厂家的营业额屡创新高,被称为近年“最暴利的行业”,部分公司利用各种广告和营销手段,促使玩家充值诱惑未成年人消费,这是毒害未成年人消费观、世界观的根源。我国的游戏系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整,建立类似于反沉迷法的政策有助于优化社会主义游戏产业相关发展,还给游戏领域纯粹的净土。
二、游戏使用中的心理框架。大部分玩家进行游戏行为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娱乐、发泄,在当下压力剧增、社会环境变化不定、国际秩序紊乱的环境下,进入虚拟世界寻求自我实现是一种成本较低、危害较小的方式,但是部分个体为追求游戏的等级或是成就,进行攀比、炫耀,甚至利用游戏社交平台达成非法交易等行为,也是大部分家长和社会学者认为游戏“有毒”的重要原因。游戏中的攀比和竞争意识仿佛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游戏必定有社交和输赢,但正如笔者观点所说,游戏不是造成这些意识产生的来源,个体心理成熟度缺失、社会化环节缺乏、原生家庭环境等原因才是导致部分青少年为逃脱现实,沉迷游戏的主要原因。
三、游戏舆论的根本观念。除以上两点反对游戏的大众一般认为游戏的目的是娱乐,其本身就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笔者认为,正如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提出的观点,任何人的行为都具有娱乐属性,如果将游戏看做娱乐,那么任何事情都是游戏,例如运动比赛、唱歌跳舞、吃饭旅游,都是带有娱乐性质的,所以面对“游戏是给小孩子的”“游戏很肤浅”等舆论时,大众忽略了娱乐本身就是否定意义而存在的,是非理性的。电子竞技之所以能成为亚运会的项目,就是因为其本身的竞技属性和跑步、打球、跳高等追求第一、追求记录突破的模式没有区别,只是换了渠道。
几十年前我们面对漫画、电视、手机,也都带有一样的抵触心理,个体在接受超离框架外的事物时会感受到抗拒是非常正常的,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未来将会有更多”游戏“展现在大众视野中,如何接受他们,是永恒的命题,在笔者看来,只有完善自身、完善法律法规,才能让“人”掌握主动权,从而更好的让游戏为社会发展提供力量。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4-11-24 11:01 , Processed in 0.09074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