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6|回复: 0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视频网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6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考研视频网课简介:

本文为相关资料节选,所有资料均源自攻关学习网,共包括20个高清视频(共27课时),及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考研历年真题题库,课后习题答案资料等,具体请查阅完整版,每年更新。

资料名称: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视频网课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视频网课摘录:

第一章新间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

需要

第三节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人们通过新间媒介了解社会

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工具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人们生活在新闻媒体建构的态环境中。二、社会多元化的新闻信息传递活动

在茶坊中,在车船上,在亲戚朋友聚会时

信件、传真和电话中也有新闻

手机短信、社交网站

开会、听报告、研究工作

了解和传播新间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间,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国家领导人企业领导人军事指挥员科学工作者

参加考试的学生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人类为什么必须进行了解新闻和传播新间的活动?人类从事新间活动的目的何在?

我们从人类社会关系最原始、最简单的时期开始考察。1.原始社会的新间活动

(1)形式:用火做信号、用图画传递信息或口头语言。

(2)人类的新间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3)在原始社会,新间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结论:

①客见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②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③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观世界的变动。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视频网课

2.奴隶社会的新间活动

(1)奴隶社会的特征

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

②现了社会分工:农业与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脑力劳动与体力芳动。

(2)发展原因

①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集团为了运转国家机器,上下左右就需要互通消息,使各部门协调致,维护统治。

②社会分工产生后,从事不同产业的人们为了交换产品的需要,更需要大量的信息。③社会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余力来养活一批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

3.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

(1)发展条件

①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始终和灵敏的情况反映相联系。建立了规模巨大、完整的通信网。

②封建社会的战争,敌对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摸清对方的变动;双方内部也需要大量的新闻。农民起义前也需要大量的联络发动工作。

③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一定的自主权,他们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④地主阶级需要用新闻宣传从思想上软化或者说奴化农民。

⑤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角,尤其是大量城镇的出见,使城乡之间、城镇内各行各业之间的

联系频繁起来,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2)人类的新间活动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地向前发展。表现在:

①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增

多,传播范围旷大,出现专职人员。

②新闻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复杂了。人类

的新闻活动除了了解自然界的情况外,还包括政治、经济、事、文化等等。

③传递新间的手段多样了。原始社会只有语言和极为简单的符号、信号;奴隶社会开始用手写的文字作媒介,封建社会又有了印刷品。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动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间就越多;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即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视频网课

第三节,变动产生新间、关系决定需要

一、变动产生新闻

新闻的本质是报告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新间在事物的变动之中。新闻记者与编辑必须要从变动中去寻找新闻,挖掘新闻,然后才探索变动的原因、结果以及变动的意义。

二、关系决定需要

“关系决定需要”,即事物的变动跟人们有什么关系。如果与“我”无关,当然不必去关注

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密切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

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一、亲身传播

(1)方法

①言语传播:面对面交谈,远距离电话会谈。

②文字传播:私人信件、电报、传真、E-mail、手机短信。

③体态语言传播:以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

来传达一定的情感、情绪等信息。

④信号传播:如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地下工作

者常在窗外悬挂某件东西显示安全或危险。

(2)特点个人对个人的传播,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3)好处

传播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不同的方法可以交替使用。

(4)不足

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二、大众传播

(1)种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书籍、电影。

(2)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无定向传播。

(3)长处: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4)不足: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反馈慢,互动性差。

三、群体传播

(1)类:群众集会、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各种讲座、报告会、小组讨论会。

(2)特点: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所进行的传播,既属于定向传播,又属于无定向传播。

新闻发言人制度,信息公开政策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重大。

社交网站信息传播也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和意见交流的方式。

2.1本章要点·真实和新鲜是新闻与生俱来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为明显、最为独特的标识,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新间的两种定义:新间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

道;新间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新间的本源是事实,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间是第二性的。

·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新间有不同的类别。

2.2重难点导学

一、新闻的基本特点

1.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真实和新鲜是新闻与生俱来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为明显、最为独特的标识,是新间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由此延伸出新间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

新间为什么必须真实和迅速?

这是出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

人类传播新间的手段日趋丰富、复杂,人们对新间真实、迅速要求的程度不断提高。

2.新闻真实、迅速的意义

(1)新间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

新间媒介之间的竞争是以分、秒甚至零点几秒来计算的。

报纸的散装活页印刷形式

晚报早出

传统媒体上网电视现场直播

(2)塑造了新间媒介以及新间工作者的品格

①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

新闻真实决定媒体必须树立公信力,观、实事求是的报道新闻。

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调查性报道,是记者不断追求新闻真实的专业理念的表现。

(3)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网络作为新间媒体,受到中央领导人的重视。

地震中广播传播信息,及时,准确,有利于人们消除恐慌。

微博新间的报道,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引起传统媒体对相关话题的报道。

二、两种新间定义

(1)定义

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②新间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2)共同点:都概括或反映了新间的“真”和“新”这两个基本特点。

区别于谣言和传说。网络传播加速了这一趋势。

(3)区别:

定义①中新闻是(一种)报道,表达出新间的形式。定义②中新闻是(一种)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4)报道、分析、判断三个概念的区别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观叙述。所谓“可以查证的事实”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的事儿。

音观报道原则的盛行和影响。

案例分析:

新华社北京(2008年)4月11日电我国外汇储备继续攀升,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消息称,今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根据央行最新数据,在2007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超过1.52万亿美元的基础上,今年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又增加了15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82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3个月国家外汇储备增长呈现逐月放缓迹象。统计显示,今年季度国家外汇储备每月增量分别是598亿美元、573亿美元和350亿美元。

数据来源真实,通过数据对比呈现外汇储备增长。

……

>>>本文为节选>>>完整版及相关资料均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完整版>>>百度-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复制网址查找:http://ggw.100xuexi.com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考研视频网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5-5-8 04:00 , Processed in 0.3072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