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Domm 发表于 2023-2-11 12:43

旧日志 2023年1月5日 对动态笔刷教程的详细补充 ...

2023.1.5经典案例记录(其中对坐标轴的理解问题是当时一直存在的,因为通过坐标偏移产生的结果导致出现对SD坐标朝向的模糊,但在最近经过搭建矩阵变换和欧氏距离测算等发现是常见的坐标形态而不是本文中的形态)
对过往的讲解不周的官方教学案例的详解
有兴趣的可以了解
在此处:见实验组所对应的值
StampIndex:
作控件,与Count相除后有用作分子。StamCycleCount:
划分采样表循环一次的值。
两者相除得出的值将返回对应的float值给采样器。
此处的值只是在X轴上进行取出,每次相除则是对应划分区域下的坐标值,而Y轴为0,则代表不会向Y轴移动,此处的Vector Float2代表采样器的X,Y轴坐标值。
就本质而言是在操纵采样器的采样坐标。
而被采样的映射表是(16*16(之前的灰度图是blend节点使用的Alpha用于混合色彩的不是被采样的图),也代表16被lerp到(0,1)范围内,通过index/count:
1/16,2/16...16/16对应到整个(0,1)的范围内,而若是直接使用(0,1)的float型进行操控是相同的效果。
但因为这个值是要进入SP的(动态笔刷),SP自带对应的StampIndex和StampCount变量,所以需要更换为这样的整型变浮点。
详解完毕。
第一个为动态笔刷演示,第二三为动态笔刷节点与函数节点详解图,第四为核心概念详解。
//本质而言这其实是改变采样坐标点来达成采样不同区域的效果,官方的教学案例都是很基础的说了一下这个干嘛那个是啥,却没有对最基础理念的解释,尤其是自家软件坐标轴X轴正左,而Y上的情况进行强调,让很多新人以为坐标轴是Y右X下的情况,搞不清楚怎么运行的。//(结论存在问题但不修复,未来会重新更新一版)
所以我也算是对其补充,对UV的操控或者重新映射是多种效果实现的基础,理解最底层概念对整个函数图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





动态笔刷演示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600652081907691522



存在问题,但大致内容无问题

IT圈老男孩1 发表于 2023-2-11 12:44

补充内容,关于像素处理器采样一个像素的判断,假如想采样X轴的(坐标原点从左往右的第二个像素)设像素总和为5X5的25个像素分辨率,那么就需要1/25等于0.04,代表每+0.04的数值就是下一个坐标,因为整个UV是0,1范围内的,不管你怎么变化怎么处理这个永远不变,你只需要考虑你处理的坐标是怎么映射到0,1范围内的。以上也就代表你输入数值0到0.039都是采样第一个像素,而当你输入数值为0.04到下一个像素的坐标-0.001,则是第二个需要被采样的像素点的范围,当你调大分辨率,扩展到128,256,1024等,那么都是同样的方式重新进行映射,然后以映射后的坐标点进行判断。(可能存在疏漏,但只是临时进行补充,未来会增加更加详细的实践验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旧日志 2023年1月5日 对动态笔刷教程的详细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