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anim
发表于 2021-9-16 22:54
睡不着,起来写点东西。
精英,逆袭,鸡汤,阶级,成功。
这些话题永远都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隔三差五地就可以拿来换个体位说一说。
其实道理和结果大家都懂,
在当下的知乎,大家已经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共识-精英阶层主要是源于家庭因素。
看到上面的答案,我忽然觉得,以平等自由的而发家的互联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似乎也在逐渐的向后来者筑起了高墙呢。
哪怕是在知乎这种标榜理性高素质的平台上,先入的既得利益者们也开始大肆的宣扬出身血统论。
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也好,知乎回答也好,甚至是我自己的潜意识里,都开始觉得一个人的成功既需要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无形之中,精英的形象又变得高大了一层,我等屁民离着儿时的梦想愈发的遥远了。
当然,权贵们觉得只是通过意识形态的打压不足以让屁民放弃努力的希望。
于是他们用房价这种赤裸裸地条件教会了屁民们什么叫做社会阶层的准入门槛。
现在的中国社会让我想到了北京的地铁,最早上车的大爷们占据了最好的位置,一屁股坐下翘着个二郎腿眯着眼假寐,窗外的一切喧嚣混乱拥挤肮脏统统与他无关。后来上车的一些人虽然没了座位,但是总是可以有一些角落或者扶手可以容身。一旦站定了位置就戴上耳机拿出手机,任凭身边人如何推搡,也不愿意挪出那个位置。当然,还有一批最后时刻拼命挤进车门的人。刚挤进去的时候,他们还满头大汗诚惶诚恐的怕冒犯到了他人,一张脸被紧紧地挤在车门上压的变了形。而到了下一站,他们就成了这个车厢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一边喊着别挤了别挤了,一边对新上车的人投以复杂的目光。
阶级是一个很庞大的东西,你不是那个圈子的人的时候,你会很讨厌,但是当你进入了,你会不自觉的成为其中抵抗外力的一份子。
如果时间倒退个十几年回到2000年初,那时候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那么普及,上了互联网的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的精英。大家在网上交换的段子更多的是什么中日关系,历史话题,哪怕贴近生活一些的也是怎么追女孩子,夫妻如何相处。那时候新浪的军版还是很火的,如同今日的知乎。
你如果去开个话题讨论阶级固化精英阶层,恐怕会被板砖砸一脸。现在的网虫们可能对于我说的这些都很陌生了吧。所以看看那时候的文学作品,都是什么第一次亲密接触或者此间的少年一类现在看起来简直算是屌丝逆袭文的东西。反体制的英雄韩寒是那个时代的标签,大家忙着宣扬个性,宣扬酷,没人会觉得你爸爸是局长我爸爸是个工程师所以我这辈子肯定不如你。
可是没过几年,当那批读着轻舞飞扬读着像少年啦样飞驰的青年人进入到社会之后,现实给了他们迎头一棒。既得利益者们开始变得油滑,残酷而又隐晦地告诉后来者,老子已经把这个坑占了,你们别瞎寻思了。而失意者则是干脆被边缘化出了这个社会,他们的声音微小到你几乎听不见。君不见知乎上如此多的答案如此多的V,有几个人是失意者发出的声音呢?哪怕是感情这么私人的话题,拿上来问也几乎会得到入党申请书一样范文模板一般的答案。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不知在何时居然已经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公论。
当然,这次阶级的划分也是以两位决策者的两个重大的经济决策引起的。国企改革和卖地财政。一个人在过去这十年所作出的选择,决定了他这辈子,他孩子这辈子,和他孙子这辈子所能达到的高度。不得不说,这其实是很不公平很反常规的事情。二十年以后我儿子会问我,你说我这没能踏入精英阶层跟我爷爷当年没买房子有关系?还真的是...当然,一切的一切还是要怪那领导人最爱念的两句诗。林则徐啊林则徐!
其实也没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发表了一些看法,不知不觉其实自己也从当年那些个热血网民变得开始对现实有些失望乃至根本懒得去想了。但是和朋友因为一些事谈了起来,彼此都觉得现实哪怕再黑暗,也是需要一些理想主义的光芒闪耀去照亮。希望自己可以永远年轻,永不妥协。我们是幸运的一群人,很多同龄人还来不及达到他们梦想就永远地倒了下去,还站着,努力前行的我们没有必要活的像个四五十岁的老油子,接过他们的火炬坚定地朝着目标走下去才不枉青春一场。
你问我怎么做,我很诚实地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家庭因素再大,也没理由放弃,犬儒主义从来都不会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