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人都提倡禁止游戏,你怎么看?
高赞那个回答“降低犯罪率。”这个我深有同感
怎么说呢?我以前就读的高中,应该算是全国环境最差的高中之一了,而我那一届应该算是上三届下三届最差劲的一届。(可以以《热血高校》里面的铃兰做参考,热高二里面捅人事件我们那也发生过,当然这是那群混子学生,安心念书的在不同的班。)
因为怎么说呢?大几届的虽然混子学生也多,但人家盗亦有道,起码还是明事理有点规矩讲的。
低几届的小朋友们胆子又没有我们那么肥,不太敢过分惹事。凝聚度也没我们那么强。
就我们那一届,头铁的一逼,高一进来就被一班的老大凝聚起来捶高二高三,跑到他们的教学楼去打他们。
我们那时一个全封闭式学校,每周只有周日下午七八节课开放校门放假,往常都有一大堆混混学生骑着鬼火在外面溜达,自从不知道哪个混混学生把LOL在里面带火之后,放风时间在外面骑着鬼火乱擂的混子学生逐渐变少了,网吧开始没机子了...
混子学生反正不怎么读书,学校的翻墙地点被他们开发挖掘知晓得一清二楚,然后在我们还在傻等着第六节课下课铃一响直接男子一千米冲到网吧抢机子的时候。
那群混子学生已经在午饭的时候翻墙外面出在网吧开好机子打游戏了。
学校严令禁止的混子学生在放风时间骑鬼火怕撞到行人的行为,被一个游戏的爆火给解决了。
因为上网要网费,学生之间攀比皮肤,我见过几个混子学生把自己整价买的鬼火低价卖出.....
还见过两帮混子学生闹纠纷,正好那时候因为高年级出现了砍人事件,学校那段时间严打,于是那两帮我们这一届的起了矛盾的混子学生约到网吧去打LOL内战......
输的一方给赢的一方一人配一包和气生财。
就是每人五十的赌注...
为什么我知道的那么清楚,因为我是外援...允许拉外援,我那时候是我们学校仅有的几个黄金铂金选手之一,一手诺手把对方头都批裂了顺便挣了五十的伙食费。
然后到了后面发展成,只要不是太大的,可以化解的矛盾,但是双方都不服气,以前就是一堆人围着让两个人真人格斗solo,一不小心下手过重打伤鼻梁或者上头打狠了加剧矛盾大有人在,现在则是就约到网吧去打solo,一包和天下一把,输了的不服就再来一把,技不如人或者囊中羞涩的就老老实实认怂,要么苦练技术再来,要么就当交学费了。
别说什么把他们引领去学习,是游戏害了他们,不是这样的,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和眼界的狭隘,那群碌碌无为混吃等死的混子青年要么是单亲要么是留守,家里人都管不住的那种,青春期过度分泌的荷尔蒙无处释放只能依靠打架来宣泄,但是打架下手有轻重缓急之分,下手重了矛盾激化就是大麻烦了。
男生无处安放的荷尔蒙总得找个地方释放宣泄,得寄托在某一种事物上面,有的寄托在恋爱上,但是因为恋情打架的更是大有人在。有人寄托于小说,后来有人寄托于游戏。
慢慢续更一点后面想起来的。
以前起矛盾都是:“怎么?不服?搞起?星期天xxx地方,你多叫点人。”
后来则是:“怎么?不服?solo?100块一把,你可以喊朋友替你打。”
男生的竞争实力慢慢从拳头变成了游戏水平,免不了少了许多流血冲突。 如果KTV,洗脚房,麻将馆都能关闭的话,我也同意禁止游戏。 只要你是人类,就会沉溺于游戏,因为游戏是最符合你人性的设计。问题仅仅在于,沉溺于游戏是不是一种罪恶?以及能不能像沉溺于游戏一样,沉溺于工作、学习与生活?当你百无聊赖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打开书本学习一些知识,去户外做一些运动,还是打开手机 or 电脑,来一局游戏?我相信几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会选择后者。现如今,大多数人的首选消遣方式,除了短视频等 APP,就是各式各样的游戏了。
其中有趣的奖励节点一个接一个,装备、天赋、通关,仿佛一层层陷阱。无论是阴阳师中的抽卡,还是王者荣耀中获胜后的排位晋升,又或是单机大作中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时的满足感,都能够将人们牢牢捕获,无法自拔。
我们开打一局便再也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直到自己疲惫到无力再进行下一局游戏,不得不停下来揉着酸涩的眼睛时,才会懊恼地意识到原本的计划又什么都没有做。
游戏产生了一种令人上瘾的反馈回路,并一遍遍地固化我们的行为模式。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应该批判游戏,因为游戏本身无罪,相反,它或许是当今世界上,对于激励反馈机制,应用得最好的事物。
学术上也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了游戏具有提高智力、避免阿尔兹海默症等益处。换句话说,健康、合理地进行游戏,是我们取悦自己的最好方式。
真正的问题在于,随着游戏资本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利益或 KPI,很多游戏策划和运营们会选择一些特殊手段来榨干玩家的剩余价值,比如设计超过正常吸引阈值的反馈回路、单次过量的属性反馈(氪金道具),甚至不惜透支游戏本身的生命周期,只为了让我们在其中花费尽可能多的时间和金钱。这让很多游戏变得易于成瘾且具有反弹性,违背了游戏开发者的初衷——成就、合作、或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所以,你不需要再对自己在手机游戏中越来越沉迷而不能自拔深感自责。对于这类精心设计的游戏成瘾陷阱,仅凭意志力来克服是违反生物本能的,很难有人能做到,而绝不仅仅只是你自己。
与工作、学习等事情相比,为什么只有打游戏会让我们觉得这么快乐呢?是因为总是可以推掉对方水晶,享受胜利的快感?是我们可以威风凛凛地收割无数人头,局局拿到 5 杀?抑或只是为了和朋友一起,享受在游戏中畅快地倾泻华丽、好看的技能?
显然,这些都不是本质原因,我们在其他情况下也可以做到类似的事情。我们会完成很多工作阶段性目标,但只会觉得苦不堪言。有考试压力时,甚至可以强迫自己一次记住整整 50 个英语单词,但长此以往,考完试后很多人会一看到英语就想吐。日常生活中也有太多令人生厌的社交场合,所有在场者可能都在祈求什么时候聚会才能结束,自己好早早回家玩游戏。
相反,吃饭、吃甜食、性甚至撒谎等等,则都会让我们体验到快乐和幸福。但对人类的大脑神经来说,吃甜食等是暂时的体验,突触上的电信号一触即转。在那个极为短暂的瞬间以后,我们就不再能感受到任何残留的情绪。
可我们在游戏中获胜,或拿到击杀时,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远强于其他时候的快感,并且会如吸食毒品般痴迷。
大脑有一套专门通过多巴胺调节学习行为的神经回路,被称为上瘾回路。上瘾回路的生理核心同样位于大脑的边缘系统。边缘系统位于大脑皮层的边界位置,不但在情绪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学习、记忆、行为中起关键作用。边缘系统是脊椎动物,比如人类等哺乳动物,最原始、最早期的大脑。
所以从生理角度来讲,上瘾行为其实不是可耻的事情,相反它是人类文明能够发展壮大到现在程度的生理基础。在这套原始的大脑,也即边缘系统中,接受多巴胺刺激的核心组织叫伏隔核,伏隔核通过不断接受各个脑区兴奋传来的多巴胺信号刺激,从而变得活跃并最终形成兴奋记忆,也就是上瘾回路,让人更容易沉浸到某种行为模式中去。
在没有强烈的主动意识干预时,边缘系统中的兴奋记忆会强迫我们继续寻找和重复相应的兴奋刺激,从而形成上瘾模式。
换句话说,多巴胺赋予你沉迷游戏的欲望。在多巴胺的信号机制中,你不会感到「我玩王者荣耀很爽」,而是让你觉得「这把我能翻」「下把一定赢」「再赢一把排位就升段位了」。
也正由于多巴胺是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奖励回路,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我们打开手机或电脑,点开同一个游戏,周而复始。
游戏使你沉迷的奥秘——反馈回路
在我们和一起开黑的朋友们玩第一局《王者荣耀》《LOL》或者类似的 MOBA(多人在线即时战略游戏)前,朋友们就会告诉我们,推掉敌方水晶!你打下路!
知道了这个太容易理解的主要游戏目标后,你会焦急等待着进度条读取结束,进入游戏(环境),队友们各做各的,你鲁莽地孤身向前,进入敌方防御塔范围(动作)。
毫无悬念,作为一个萌新,你活不过五秒,很快就被敌人击杀了(状态),你的大脑感觉失望与不甘(奖励)。
于是,从泉水复活后(环境),你已经知道,自己孤身进塔是脑残找死行为(更新),转而选择跟在己方兵线后面一起进入敌方所在区域(动作),并成功推掉了防御塔(状态转移)。
根据不同的奖励结果,你的大脑会做出判断,第二种路径更好,因此下一次循环,你选择跟随兵线的概率会继续增加,并随之做出更多正确操作,最终强化这条反馈回路的效果。
在经历数十次这样的更新和状态转移后,最终你得到了胜利(更远状态),并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奖励)。
而职业选手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在于他们的反馈机制更为迅速,且响应也总是可以更快。
这套「信号-动作-反馈」机制,就是反馈回路,它主要就是由上面例子中已经用括号强调过的 5 个部分组成: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你们都没答到点子上。
这类现象,《银河系漫游指南》作者,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早就讽刺过了(科技三定律):
第一条,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第二条,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第三条,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
这段话的具体出处并不是《银河系漫游指南》,而是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遗作《困惑的三文鱼》,由作者电脑内文字整理而成。 当年美国有部分人觉得,酒是人类罪恶的根源。
他们觉得酒这个东西啊,破坏家庭,毁坏人生。罪大恶极
然后美国颁布了,历史上著名的禁酒令。
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
当时促成这个法案通过的人,是美国广大妇女群众,
因为这些人不喝酒。但这个东西让男人沉迷,酒又花钱,还助长暴力行为。
后来造成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犯罪率飙升,靠贩酒发家起来无数黑帮,买私酒花的钱更多。
那是美国黑帮史的黄金年代。
在历史上还禁止过很多东西,禁止过音乐,禁止过聚众跳舞。
禁止过所谓“色情”的爱情电影。
在今天看来可能不可思议,但当时禁止它们用过同一类理由
这些东西使人颓废,腐蚀年轻人的思想。
但他们都没能成功过。因为一件事物如果受大众喜爱,那它是根本禁止不了的。
假如美国现在禁止人民使用手机,抓到直接死刑。造成的结果,可能美国政府直接崩了。
烟草对人民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不禁止。一是烟草行业是经济支柱,二是如果直接禁止受众广泛的需求,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禁止游戏的这部分人,和支持美国禁酒令的妇女一样。他们对游戏没有需要,但要抹除另外一部分人的需求。
提出这个想法的这部分人,非蠢即笨。他们没想过拿走玩游戏这些人的需求,造成的结果可能弊大于利。
我再说游戏这个东西,它归根是一个娱乐化的东西。
它是能让一部分人沉迷,但也有放松心情的作用。
就像是一把刀,你能用它来做菜,也能用它来砍人。具体看你怎么用。
这个社会是金字塔式,无论怎么发展,肯定一部分人是社会中的废物。
少数人是人中龙凤。
在金字塔攀爬的过程中,游戏不是唯一上升过程中的阻力。而且它是不是阻力还不好说。
父母教育,社会关系,贫富差距………
每一个都比游戏的阻碍大的多,你要是想让孩子成材,自己努力提高家庭社会阶级都比禁止游戏靠谱。
能成材的人,一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另一种则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胸怀大志。不淫慢,不险躁。
这些人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能头悬梁,能锥刺股,能囊萤映雪,能闻鸡起舞,还能韦编三绝。
这种人你别说游戏,就是裸体美女在他面前,他都能坐怀不乱。好逸恶劳的人,即使没有游戏,他总能找到另外一种东西代替。
供他沉迷,消遣,娱乐。
所以你孩子成不了材, 可能培养出来的他,本来就不是大材,和游戏的关系真不大。
<hr/>
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迅哥儿当年也因为这事,没少揍过他小兄弟。
后来他怎么说的,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玩是孩子的天性,你遏制不了天性。
在没有游戏的时代,网络小说,漫画书,街机,碟片店,金庸,琼瑶…………
都是当时那个年代的毒瘤。
每个时代,总有寄托孩子精力旺盛的娱乐品。
你知道为什么当年,大禹他爹治水失败,而大禹能成功么
因为他爹用的方法是堵,
而大禹用的方法是疏导。 支持,禁止了之后家长突然发现,妈的怎么没有游戏背锅孩子学习还是不好?!
我知道了,下一步赖电视,于是湖南台被禁,
还是不行?
我知道了,下一步赖小说,于是起点被禁,
还是不行?
这,这锅给谁呢?
看见孩子吃薯片,哦!你看孩子吃薯片,
薯片和糖果也是成瘾的(确实啊)
禁止薯片巧克力,让孩子不浪费一分钟在别的事情上,
顺带禁止零食,零食对孩子成长无益!
看什么动漫,吸氧羊也给你禁了。
——只要能够维持“孩子不学好,家长没责任”的心态,家长就会一直找替罪羊,
举个例子,美国黑人吸毒盛行
试问,
1.是毒品害人,都赖毒品,杀千刀的毒品!
2.黑人结构性贫困和无法融入社会,是社会的责任
你觉得是哪个?
显然,如果你是美国白人,你肯定会觉得是1.
毕竟不能赖我啊,我大好人,都是毒品太害人!
没错,毒品当然害人,可是?
真相是这样吗?
如果毒品害人,为什么单独是黑人这么严重,白人华人怎么不吸毒?
如果游戏害人,为什么北清c9一堆游戏高手,人家是怎么考上的?
害,大家都懂。
<hr/>以上的推演,简而言之:
中老年人的暴政,如是而已
因为他们不喝可乐,所以他们可以禁止可乐,
因为他们不看湖南台,所以可以禁止湖南台,
因为他们不玩游戏,所以可以禁止游戏,
然而,
你禁止麻将斗地主试试,你把腾讯棋牌禁了,
你看看他们是不是第一个跳出来骂街的?
到时候?
到时候他们能告诉你
“麻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hr/>嗨,不复杂,利益集团的暴政罢了,
不要觉得利益集团只会是大公司或者资本家,
中老年家长群体,70后60后,怎么不是利益集团?
人都是经验的动物,都是活在自己的出身时代的,
<hr/>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道格拉斯·亚当斯,科技三定律如是而已。 在入职前,我曾经有一百个理由支持游戏的发展,但都不及老教师讲的这一个:
降低了犯罪率。
知乎的大多数人,都活在生活的阳光面。哪怕你觉得自己仅仅是个大专生,你的学历也超越了一半的同龄人。那么剩下的另一半呢?
老教师说,以前的学生,做的事情你根本想象不出来。闲得无聊就打架,打了架就想拉帮结派的,拉帮结派后胆子大了,就敢拿刀,然后就有进派出所的,看场子的,放高利贷的。
而现在呢?下课了躺在空调房打游戏,不香吗?
我曾处理过一起约架事件,双方没打起来的原因是,一方的两个兄弟在打晋级赛,小孩子的矛盾来得快去的么快,等晋级赛打完以后,矛盾已经消除了。
可笑,却引人深思。这就是游戏即娱乐的作用,忽视它的人,是某种程度的何不食肉糜。 说真的,现在的小孩子比以前乖太多太多了。
我老舅那一代人,小时候没有游戏,没有电视机,没有乱七八糟的电子设备,他们都在干什么呢?好好学习吗?不,他们在打架。那时候小孩子打架是真的狠啊,各种大规模械斗群殴,个个拿着铁棍和刀子,上个学跟玩命似的。别说我看到的是个例,我的每一个长辈都有小时候参与械斗或是观看械斗的经历,那个年代打架就是正事,见血是常事。
后来逐渐有了篮球、有了追星、有了流行歌曲、有了武侠片、有了网络小说、有了动漫、有了游戏,小孩子才逐渐变乖,精力越来越多地被这些相对平和的娱乐分走,给家长和学校都省了好大的心。
好玩的是,那些从小天天打架长大的人,天天怒骂玩游戏长大的孩子玩物丧志。那些回家从来不写作业、也不知道学习为何物的人,天天按着自己孩子的头让他刻苦念书到深夜。那些考不及格的人,天天逼着自己孩子考100分。
这些人仗着自己比孩子厉害,拳头就是道理,妄图对孩子施加完全的奴役和掌控,真不愧是一批从江湖械斗中长大的英雄好汉!武德充沛,不服不行!
美国作家写的《黑客与画家》中都提到过,学校的本质是监狱,是把一批无法参加社会劳动却又精力过剩、无法无天的人集中式管理的一个机构。中国家长承认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作为生物的本性就那么难么?你以为禁了游戏,他们就好好学习了?没有游戏,还有别的,没有别的,还可以打架,甚至是虐杀小动物。
就算要好好学习,也只能是在他们最低限度满足了自身欲望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心里闷着一团烈火,能静下心来看书?家长自己做得到吗?
而让孩子把心里那团烈火释放出来的方式,你们想怎么选呢?让他们玩还是让他们打架呢?
一记者问一农民:“如果你有一百亩地,你可以捐给国家吗?”
农民回答:“可以!”
又问:“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农民回答:“我愿意。”
三问:“如果你有一头牛,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农民回答:“我不愿意。”
记者疑惑:“为什么你愿意捐一百亩土地给国家,捐一百万给国家?为什么你一头牛不愿意捐呢?”
农民窘困:“因为我真的有一头牛。!
这么提议的人通常都是自己不玩游戏的,反正堂而皇之地禁掉别人的爱好,也不会影响自己。
你提议禁烟试试他们会不会急?
应该禁止的是过度游戏或恶俗游戏,而不是游戏这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