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alker 发表于 2021-7-4 08:24

更新:华为牛批!!!AI牛批!!


<hr/>和预想差不多,CPU和GPU都是一般般吧,2A76高频+2A76+2A75性能提升有限,16个G76得看华为的调度了,希望不要是火麒麟……AI很强大,很期待夜景降噪,视频处理还有摄像头测心率等等场景。
麒麟A1比想象中厉害太多了,降噪方面很有趣,大佬说这个是真的厉害,期待大佬分析还有耳机发布,应该会买一个(如果不很贵)。
<hr/>根据 @楠爷 的各种透露(maiguanzi), @系统维护了我 的各种自信(chuiniu),大概率是很惊喜的。
楠爷已经叫我们准备好尿不湿了,应该不是尿点满满的意思,大概率是吓到尿崩。反正nb的话我就吹爆,沸腾就沸腾,允许某些人狒疼就不允许我沸腾嘛?坐等直播大嘴出现。
在宿舍撑着脸等直播,歪瑞歪瑞法斯特,ki拎奶奶艇!


<hr/>会来之前先预测一下:
CPU大概率魔改,但是应该提升不很大毕竟面积有限可能核心数量不多。应该比855+略好。
GPU堆核,疯狂堆,大幅度升级,但是……毕竟菊花这里本身落后,预测勉强赶上或者超过855+。
NPU,别问,问就是妥妥的第一,感觉打865都稳妥。
基带,别问,问就是妥妥的第一,感觉打865都稳妥。


什么?A12?A13?就是那个4G基带外挂的那位?一边去,不和它比。AP方面果子用更大的面积和很棒的设计带来了更好的性能,BP就是弟弟,不好比较。


<hr/>坐等打脸。

johnsoncodehk 发表于 2021-7-4 08:24

ISP是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Kirin 990中的ISP 5.0,主打视频处理能力。
华为一直在ISP上寻求突破,为什么?
因为余总以前的心愿是,“在拍照上甩别人好几条街”。
现在市场变了,消费者变了。
余总的心愿变成了“在视频上甩别人好几条街”。
从P30系列“未来影像”开始,可以看出,华为坚定的下一个风口,一定是视频。
华为现在最想做的,是拥有一款像P20系列那样的,能把拍照的竞争拉到一个高度的产品。
P30的双景录像,是华为的第一次尝试。
Kirin 990的暗光拍摄、双域降噪,是华为的第二次尝试。
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为什么是视频?

评论区里提出了非常好的问题。
那先问一句,我们为什么拍照?
因为我们想“记录生活,记录你”。
因为我们想“记录美好生活”。
以上两句借用了快手与抖音的slogan.那为什么拍视频?一个道理。
视频比图片强在哪里?很简单,因为视频是图片的升级版。
他是比图片更好的,输出自我的工具。
人类最基本的信息渠道来源,是“图、文、视、音”。
而视频集成了图、文、音,是要求最高,也是体验最好的信息来源。
例如vlog。
例如当下的抖音、快手。
例如当下的爱奇艺、腾讯、优酷、B站。
例如当下的斗鱼、虎牙、花椒。
等等等等。
可以看出,我们最好的,接收信息的方式,是视频。我们最好的输出方式,也是视频。
SoC由CPU、GPU、NPU、ISP、基带组成。所以,下一个手机突破口,不仅在于SoC中的5G集成,不仅在于SoC中的达芬奇NPU,还在于SoC中,ISP部分如何让视频效果出彩。
期待Mate30系列。

maltadirk 发表于 2021-7-4 08:31

讲一些我get到的点吧。
1.发布会前很多人都在猜测上A77,上自研的GPU(日常),我觉得随着舆论的推进,人民群众对华为的期待阈值从驱逐舰提升到了航空母舰。这对华为其实不是一件好事,本来日常升级是正常的,现在日常升级反而会让很多群众失望。990都集成5G了,很多人还是觉得没什么进步,这个期待太过于高了。相反大家看大疆的舆论就是正常的,华为其实要注意一下这件事情。
2.发布会上一直在强调能效,通过软工硬件来提高能效,再看这一代没有大升级的性能,我倾向于认为是集成5G之后发热本来就不太压得住,搞大升级也发挥不出来,不如就搞点小升级就好了。反正990的重大意义也在于发布真5G集成芯片,正好还省成本了(当然搞5G更贵)。
3.发布会上还发布了一款麒麟A1芯片,这款芯片体现出的高质量链接的属性,和那个PLC的Q2PRO路由器都是为了IOT战略服务的。A1用于连接智能穿戴设备(LiteOS),Q2PRO链接智能家居(HiLink),990的大小核NPU服务于手机(HiAI)。这个点在未来的两年绝对会有比手机更亮眼的表现。
4.华为发布990 5G的作用是表示,我们有一款可以量产的5G旗舰芯片,性能不差,能效更高,体积更小,这在随后即将到来的5G争霸时代是非常重要的信号。这意味着可以马上大量出货,可以在同等的体积下,有更大的电池,更好的硬件,或者同等体验,更加轻薄。这有多重要,不用我多说了吧。
5.可预见的,2020年华为会立刻把5G干到千元价位,把自己的战略优势集中突破,扩大战果,强行把友商拉到5G战场开打。而国内的消费者已经被调教得很好了,都数好钱等着买5G手机了。

maltadirk 发表于 2021-7-4 08:38

云计算从业者跑来回答一发
对于华为云来说,这次麒麟990的最大亮点有两个:采用达芬奇架构的NPU,还有集成了5G基带。


重点说达芬奇架构的昇腾NPU。这次是达芬奇架构第一次出现在旗舰SoC上,凭借强大的算力,会让更多互动AI场景变为现实。这样随着应用侧体验和需求的提升,意味着未来两年,达芬奇架构在移动端将会全面铺开,更加Popular。凭借华为手机的出货量,华为在移动端AI芯片方面可能会成为事实标准,也将为华为的AI框架MindSpore的推广打下良好基础。(华为在AI上的每个环节都有布局,都在保证自己掌控)
对于华为云来说,990和810两款SoC的大规模铺货,将成为华为云一直宣传的“全栈全场景AI”能力的最强力支撑之一。
试想看,面对一年保守1亿+的手机用户在使用达芬奇架构的昇腾AI芯片,那如果进行移动端AI的开发,包括进行数据处理、算法开发、模型训练、上线部署等等,可以运行在相同架构下AI芯片上(刚正式商用的达芬奇架构昇腾910芯片,算力是世界第一,对模型训练的意义不言而喻),是最理想不过的选择。而华为云至少是在未来几年内,可能唯一能在云端提供超大规模昇腾910芯片算力的公有云平台,这对移动端AI开发者的诱惑是巨大的。
当然,昇腾910的算力也支持本地化的混合云部署,一般这都是大型政企的选择。
此外,除了移动端的昇腾Lite、Tiny,云端的昇腾910,在边缘侧华为还有能效比最高的AI芯片昇腾310。作为已经大规模出货的昇腾系列芯片,侧重推理的310芯片能够承载大量边缘智能场景。
最重要的是,在华为云上,开发者可以一次开发,经过非常简单的适配,就能一次性同时部署在使用昇腾系列芯片的云端、边缘、终端上,配合未来的鸿蒙系统的软总线多设备互联聚合和5G的超低延迟、超大带宽,AI开发者对于人工智能场景的想象力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多个搭载昇腾芯片的华为手机/智能设备之间的算力可以聚合,如果附近有开放的智能小站也能随时加入到算力池。如果算力需求更高,还能调取云端的无限算力。虽然可能实现这样愿景还需要一些时间,但也已经是能够看得到的未来了。
而和上面讲的一样,华为云作为能力底座,自然会成为很多AI开发者的选择。华为云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在未来五年迎来超高速的增长。


至于5G,华为云早就喊出了“云+智能+5G”的竞争差异点,而且随着5G的快速推进和AI布局的逐渐成型,华为云未来盈利的能力会越来越强,阿里云与腾讯云估计也会加快在AI芯片云原生、5G乃至CPU方面的布局,否则在当下国际政治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在他们图谋已久的大型政企市场会变得愈发困难。

xiangtingsl 发表于 2021-7-4 08:41

来晚了,都说了性能,我说点其他的吧。
这次990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搭载了5G的SOC。
所以990的重点还是在于降低功耗,性能提升都不是特别大。
我和丧失讨论的时候,发现现在大家对于菊花的产品期待度太高了。以至于有消息传出来是2*A76超大核、2*A76大核加上4个A55小核心,很多人都觉得失望。
说实话,也没办法,菊花现在承受了太多不应该承受的,压力会很大。
GPU提升倒是一个亮点
就CPU的性能来说,与业界主流旗舰芯片相比单核提升10%,多核提升9%,但是莫得办法,要搭载5G,肯定核心重点还是优化5G的功能。
毕竟980的性能其实已经很强了。与其追求性能,不如控制现在的情况,去做好5G这一块,毕竟5G时代当头炮的表现,将会决定5G后的所有反馈。
性能目前真的够用了,所以把控好5G才是重要的
<hr/>换个思路来想,假如,麒麟990性能又大幅度提升,但是因为没有工艺的升级,比如说7NM升级成5NM,性能提升了,然而,最重要的5G翻车了,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5G的一波换机潮,将会决定后续消费者对于5G的感官。特别是华为在通信上的优势,原本5G就是华为的大势。为了提升性能,在5G翻车,那可能真的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况且,明年台积电才开始量产5NM的工艺,真要提升SOC的性能,为何不在一个更安全的5NM架构去堆性能呢?
不过估计还是会有不少人失望,毕竟990性能没有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在我看来,麒麟990最为核心的一点,5G不翻车,不严重发热。那么麒麟990的任务就完成了,渡过了5G时代开头,后续就是看下一代芯片怎么提升了。
<hr/>至于对行业的影响嘛,我觉得华为可能会靠着自己的大出货,在5G时代越来越领先,加剧行业的竞争。
这次发布会有个消息是说,目前为止,P30P的出货是1650万。85天1000万,到现在为止算成半年,半年有1650万的销量,这个有点可怕了。
集成5G芯片,不翻车,GPU堆核提升。
啧,华为在5G时代会给所有友商极大的压力。
没有谁想在5G时代被超车,都想着在5G时代超车,但是华为手持通信加成,芯片加成,做手机真的是有如神助。
<hr/>我和丧失又讨论了一下,我们都觉得,华为如果不傻,肯定会重点在5G。
最简单的例子,就好像你原本语数外都很一般,同班A同学成绩领先,骁同学也不比你差,忽然告诉你,只要跑步100米进12秒,语数外维持现在的成绩,你就能报送清华北大。
巧合的是,你你初中和高一的时候,跑步都很好,经常跑进12秒。
那么问题来了,你现在的重点,你觉得你是重点去拿起以前的跑步,重新锻炼跑步呢?还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语数外,死磕成绩?
我觉得你不傻的话,你应该也是赶紧跑起来。
华为也是,不傻的话,麒麟990赶紧把5G搞起来,天生拉开你们一道横幅。
骁龙的5G有点不尽人意,苹果今年是5G还很玄。
所以你看,麒麟把5G做好了,压倒了其他家,什么叫首屈一指啊?(战术后仰)
所以华为今年真的不蠢,掌控优势,5G量产,不发热。你看这个发布会上,都是重点宣传能耗比,重点就是不发热。
不发热,不发热,不发热。
这还不懂嘛?5G大家都热,我不热, 这就够了!

JoshWindsor 发表于 2021-7-4 08:42

谢邀。但是这次不想写那么长。直接说观点好了。中立答案,望黑和粉自重,来我答案下撕的一律折叠拉黑。
1.国产芯片的进步。遥想龙芯一路追到现在虽然只是个i5低压版的水平,但是只要是进步了,总是比被别人卡着喉咙强。
2.与国外芯片性能差距缩小,但是可能仍有一定距离。
3.集成5G是大势所趋,咱们只是先动手了而已。其他公司早晚都会做,咱们如果不继续努力,有可能会被追上。
4.沸不沸腾都可以。
5.我非常喜欢我评论区里的那句“认识差距,砥砺前行”,感谢您的概括。
<hr/>至于楼下有一个问5G和麒麟是不是胶水合并的,我祝你微机电课及格。
还有这位,造谣要付法律责任的弟弟。

fwalker 发表于 2021-7-4 08:49

103亿晶体管,集成5G基带!
业界首个7nm+制程,NSA/SA双组网。
AI升级,两大核一微核的NPU,采用自研达芬奇架构,能耗优化,支持录像实时多人精细扣图。
CPU仍然是两个超大核A76,两个大核A76与四个中核A53,频率提升,整体性能提升幅度相对较小。
GPU真的是16核G76,相当暴力。相比麒麟980提升幅度相当大,正式超越了骁龙855。
ISP同样大幅度升级,首次在手机芯片上实现BM3D硬件降噪技术。


另外,麒麟990居然有两个版本,一个5G版,一个4G版,恐怕后者就是此前媒体猜测的麒麟985。
二者除了是否支持5G之外,CPU、NPU和制程也略有一点区别。
总的来看,CPU、GPU、NPU、ISP全面升级,全方位超越了骁龙855。
其中CPU提升较为保守,GPU、NPU提升幅度较大。
在集成5G的情况下取得上述成就,已经相当难得。
别忘了,今年Mate30系列已经提速,预计9月下旬开卖。
而高通这边的消息,骁龙865很可能比去年855来的更晚。
这就意味着,麒麟990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剩下的问题,主要是看功耗表现是否令人满意。
如果功耗控制得当,这款SOC必将大放异彩。


当然也应该看到,如之前预料的那样,集成5G的麒麟990在CPU和GPU方面的提升幅度不是特别大,没有彻底拉开与骁龙855的距离。
骁龙865问世前的半年时间内,麒麟990不出意外的话会是安卓端最强芯片。
但未来骁龙865在集成5G后,性能方面的提升幅度尚不清楚。
目前看来,大概率仍然是麒麟高通交替领先的局面。
而且华为面临EDA和ARM断供的风险,未来的压力会比现在更大。
期待下一代的麒麟,在稳固5G带来的优势后,能够拿出自研的CPU或GPU架构,在性能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hr/>文末彩蛋:
三星:高通先生,你好你好,有什么事我们可以帮到您
高通:我要说的事,你们千万别害怕。
三星:我们是专业厂商,我们不会怕,您请说
高通:我刚才,看了华为5G SOC发布会
三星、联发科(战术后仰)
三星:5G SOC是哪一位?
高通:不是哪一位,是海思集成5G基带的SOC啊!
联发科:(画画中,麒麟970)
高通:没那么老,新出的
联发科:(画画中,麒麟810)
高通:旗舰芯片,不是次旗舰
联发科:(画画中,麒麟980)
高通:5G呢?
联发科:(转过来,外挂一个巴龙5000)
高通:这……
三星:(拿过画添几笔,猎户座980)有5G的
高通:(愤怒)5G SOC啊!就是集成5G基带的SOC啊,发布会有没有看?就是那种同时支持NSA和SA的明白吗?
三星:明白了,您继续说
高通:他发布会疯狂的嘲笑我挤牙膏,说我的X55还是PPT,试问谁不知道?然后他又说X50制程落后,只支持NSA,外挂效率还低,等麒麟990上机,我就要被拉开代差,还说我5G时代要掉队,我就像个傻……
联发科:(憋不住笑,捂嘴)
高通:你在笑什么?
联发科:我想起高兴的事情
高通:什么高兴的事情?
联发科:我的5G SOC快要量产了
三星:(憋不住笑,捂脸)
高通:你又笑什么?
三星:我的5G SOC也快要量产了
高通:你们要量产的,是同一款SOC?
联发科:对对对
(两人憋不住,低头笑)
三星:咳咳,啊,不是,是都集成5G的SOC
高通:我再重申一遍,我没在开玩笑!
联发科:对对
(两人憋不住,低头狂笑)
高通:喂~~~~!!!
三星:哎,我们言归正传啊,那个,您刚才说的这个,麒麟990,他厉害吗?
高通:他不是厉不厉害的问题,他真的是那种,那种很少见的那种,敢跟我对着搞,出货量还大,这次又用了7nm+的制程,遗憾的是量产还要等到Mate30,我还没来得及体验……
联发科:(偷笑)
高通:你欺人太甚,我忍你很久啦!
联发科:我的5G SOC发布会要开了
高通:你明明在笑我,你都没停过!
联发科:高通先生,我们受过严格的训练,无论多好笑,我们都不会笑,除非忍不住。
三星:不如这样,高通先生,你先回去挤牙膏,华为的5G SOC一出货,我们第一时间通知你
美国:行,你们赶紧去找黑点,完了多带点水军,很危险的。
三星、联发科:哈哈哈哈
高通(回头推门)
联发科:高通先生,你的牙膏挤完了吗?
高通(走出房间)
三星、联发科:哈哈哈哈
高通(再次回头开门)
三星:高通先生?
高通(发现衣服挂在把手上,用力一甩走开了)
<hr/>

原回答:
之前在另一个回答下曾经说过,不出意外的话麒麟990采用7nm+制程,集成5G基带,同时支持NSA和SA。
如何看待海思麒麟990处理器?今年的Mate30系列比去年有所提前,不出意外的话9月下旬就要开卖。
不出意外的话,麒麟990将是世界第一个量产的5G SOC。
另外的回答中,我也提到过,考虑到集成5G基带要占用芯片大量面积,麒麟990的CPU和GPU提升幅度可能较为保守。
目前的消息是A76+G76,如果属实,基本印证了之前的判断。
不过传闻GPU堆到了G76mp16,相当暴力。
先占坑,期待发布会是否能有惊喜。

JamesB 发表于 2021-7-4 08:58

麒麟990被不少网友狂喷“挤牙膏”,源于它没有采用ARM近期最新发布的A77 CPU微架构以及G77 GPU微架构,而是继续沿用去年的A76微架构和G76微架构。每一代麒麟990这样的SOC立项都要比正式发布早很多,甚至早一两年都不奇怪,而ARM的每代CPU/GPU其实在发布前很久也已经提前向各SOC厂商兜售了,因此从时间上推测麒麟990确实有可能用上A77和G77。
麒麟990发布前,有消息称它将首发A77/G77,从而让很多追求“完美”的网友获得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毕竟去年就是麒麟980首发了A76/G76,那么其可信度获得支持很正常。结果居然不是,反差之下极度失望,继而大肆开喷的局面倒也并不让人意外。
其实ARM在发布A77/G77后曾表示MTK的产品会首发,这已经从侧面证实并非海思的麒麟系列。不过鉴于MTK“发哥”的口碑一直不佳,信任危机重重,因此这一信息并未被大肆宣扬,就算是听到也很可能被选择性忽视了,以至于海思麒麟首发A77/G77的“真”流言并没有得到什么反驳,反而占了上风(发哥:“你你你们,ARM给我背书你们都不信..............我我我,我吐血呀”。众人议论纷纷:“此人嘴角带血,胡言乱语,形态痴狂,快散了吧,免遭其害”)。
华为的Fellow艾伟已经直接回应,麒麟990是因为时间上来不及才放弃A77/G77的,院士的身份应该足以代表这是官方解释了。进一步分析,这说明华为对麒麟990的商用供货时间是有严格要求的,SOC集成5G基带并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表现,从而实现Mate30系列新旗舰手机领先上市才是首要目标!毕竟解决以往外挂5G基带方案耗电大以及工作状态不够稳定等问题迫在眉睫,这是华为抢占5G时代制高点的战略关键。
在主次清晰的判断下,华为才会宁可采用“老旧”但已吃透,运用自如的G76/A76,进一步优化设计和强化规格,再结合台积电的7nm+ EUV新工艺来打造麒麟990,目标就是既可以获得性能提升,又保证预期的上市时间。
与之相比,如果坚持采用A77/G77的设计方案,固然可能获得更强的性能表现,让追新党们欢呼雀跃,但掌握优化新架构所带来的时间损耗,必然实实在在的延后产品进度,一旦贻误战机显然得不偿失。华为一贯的策略风格是实用为先,而且海思这么多年一直顶着压力隐忍前行,耐喷能力也是练出来了,追新党们要发泄就发泄吧,任你口水千翻,我自一口真气足(既定目标达成才是真)。
当然,虽然说集成5G基带优先,但要是因为CPU/GPU用旧架构导致麒麟990性能不佳肯定也不行,毕竟是定位旗舰SOC。华为敢这么做,也是因为A76/G76这一代的底子都不错,虽然是去年发布的,但都是ARM“迈大步”成功的得意佳作,要知道ARM每年的CPU/GPU更新要是碰上小修小补的一代也是常事。
先说CPU,如果说去年从A75到A76的大跃进(同频性能与能耗比同时大幅提升)值得起立鼓掌,那今年再到A77就只需微笑致意了。毕竟A77虽然同频性能可以提高20%(主要通过增加并发运算单元实现),但耗费的芯片面积也会增加16%,关键是能耗比没有提升,也就是功耗也会上升20%,对于手机SOC而言,吸引力自然不算太强。特别是麒麟990,如果你声称看了它的发布会,却没有注意到强调控制功耗几乎贯穿全场,那可别怪我认定你全程睡着了。5G基带功耗高,即使在集成进SOC后大为改善仍旧不能小视,因此麒麟990放弃A77应该并不算什么艰难决定。
需要指出的是,表面上看麒麟990的CPU部分主力仍旧基于A76架构,似乎与一年前的麒麟980一样,三丛级大中小核的数量配备也没有变化,导致很多人想当然认为它仅依靠调高频率来提升性能。但实际上从公布的性能数据看,麒麟990单核测试得分比频率和架构近似的骁龙855还高10%!简单算一下就不难发现,麒麟990这样的性能优势绝不可能只是麒麟980简单升频得来的,其大核从2.6GHz提到2.86GHz,频率提升10%,但单核得分却提高了15%。
如果测试数据没有问题,那麒麟990的这个A76,一定已经获得了版本更新和优化。到底改了什么?肯定不会是什么大手术,除了消除Bug提高执行效率,也许还提高了缓存的命中率?具体看后续有没有官方解释吧,也可能根本不会有,毕竟技术细节关注度小。
接下来说GPU部分。如果说CPU放弃A77不算太可惜,那么GPU来不及采用G77倒确实是个遗憾。G77采用了新设计,不仅性能大幅提升40%,能耗比也提升了30%,因此说错过很遗憾确实如此。不过了解麒麟990的GPU演化后,就能发现华为的思路是用去年的G76来实现近似的设计目标:大幅提升性能,同时提升能耗比。
麒麟990采用了GPU领域提升性能和能耗比的传统成熟手段:大幅增加核心数量提升性能,同时降低工作频率严格控制功耗来提升能耗比。具体来看,麒麟990的GPU核心数量由麒麟980的10个(MP10)暴增到了16个(MP16),幅度达60%;同时GPU工作频率比麒麟980有所降低,再加上效率损耗,最终总体性能水平提高了35%,幅度也算是不小了。
从华为公布的数据看,麒麟990的GPU性能比骁龙855高出6%。别看幅度不大,对于麒麟系列来说已经是历史性跨越了,毕竟以前这么多年一直被骁龙系列碾压,反超一直在梦里,今天终于成真值得纪念。更难得的是,华为宣称麒麟990的GPU能耗比高于骁龙855幅度达到20%,这显著增加了这次胜利的价值。
http://pic4.zhimg.com/v2-93043c54c70a5681e1edd3904b546aef_r.jpg?source=1940ef5c当然,GPU采用MP16这样规格的设计是有代价的。首先就是效率下降:GPU核心越多,管理协调它们共同工作的负担也越重;再加上供整个GPU数据指令交换的系统带宽很有限(与PC独立显卡的GPU相比简直是小得可怜),因此让每个核心都充分发挥实力是不可能的。基本上核心越多平均到每个核心的效率就越低,整体性能的增长幅度远低于核心数量的增长,完全不是线性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从MP10涨到MP16,60%核心数量增幅最终只获得35%性能收益(还有就是频率下降)。
另外,更多的GPU核心意味着需要消耗大量的晶体管增加芯片面积,也就是增加制造成本,这也是以前华为一直不肯这么干的根本原因。与之对应的是,三星在这方面一贯很大方,它的历代旗舰级SOC为GPU配备20个左右核心并不罕见,相对而言华为即使到麒麟990也还是比较保守的。之所以三星阔绰华为寒酸,源于以往双方旗舰手机无论是售价还是销量都有巨大差距,三星有充裕的成本空间让它挥霍晶体管堆更多GPU核心。近两年华为旗舰手机进步巨大,售价和销量也水涨船高,自然可以在GPU设计上更宽裕些了。
总结一下。没有A77和G77,麒麟990依靠优化设计和更新工艺,仍旧实现了CPU/GPU的全面提升,与麒麟980相比,CPU提升15%,GPU提升35%。与骁龙855相比,麒麟990实现了CPU与GPU的双超越,虽然10%与6%的领先幅度不大,但考虑到能耗比都明显占优(CPU领先12%至35%,GPU领先20%),因此不必太纠结,它就是现在各方面最强的安卓旗舰SOC,而唯一可能威胁它地位的骁龙865还要再等几个月。

unityloverz 发表于 2021-7-4 09:00

本来来自5G通信:华为高管质疑三星5G芯片数据造假!
三星近日“官宣”了旗下首款集成5G基带的智能手机处理器Exynos 980,宣称这是全球首款内置5G基带芯片的手机SoC。Exynos 980将在今年年底量产,2020年搭载在手机上上市。


华为高管在微博上直接对其下载速率的数据提出了质疑,认为三星的这颗处理器在5G网络Sub6GHz频段下实现最高2.55Gbps的下载速率突破了理论数值,疑假无据。


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Bruce_Lee 微博表示:


今天看到有厂家也发布了一款980芯片,其中公布的一个参数“支持在5G网络Sub6GHz频段,实现最高2.55Gbps的下载速率”引起了我们热烈的讨论,因为基于3GPP R-15协议标准,100MHz带宽能实现的理论速率最高为2. 34Gbps。基于这个限制,在过去无论华为,高通还是MTK,对外宣称的速率都是2. 3Gbps。今天有厂商突破了这个极限,一定有什么奇迹发生。


△图片来源@李小龙Bruce-Lee


据三星官方介绍,Exynos 980集成5G基带,支持6GHz以下频段,最高下行速率2.55Gbps,最高上行速率1.28Gbps。向下兼容2/3/4G网络,4G方面最高支持LTE Cat.16下行(5载波1Gbps)以及LTE Cat.18上行(双载波200Mbps)。


三星的这个数据确实和大家的不一样,是因为计算方式不同?数据标注失误?还是其他原因,三星方面目前还没有回应。


三星Exynos 980处理器正好赶在了华为麒麟990之前发布。华为全新麒麟芯片“麒麟990”今日在德国柏林IFA2019大展上首发,而且将首发于华为Mate30系列新机。




对于5G芯片来说,难度显然较4G芯片大的多,它需要同时支持6GHz以下频段和毫米波,支持多频段要求芯片厂商有更强的技术研发实力,这导致全球已形成5G手机芯片寡头垄断的局面。


目前,可供手机企业选择的5G芯片非常的少,全球也仅有华为海思、高通、三星、联发科、紫光展锐5家能研发5G芯片的企业。


5G芯片时代来临,谁才是5G手机芯片的王者?
了解更多行业信息,请关注我的公众微信号:通信农民工
微信搜索:通信农民工5g深度报告:产业链全面解析.pdf-文档在线预览5G设备(天线、滤波器、PCB、网络设备等等)研究分析报告.pdf-文档在线预览5G最完整的的技术PPT.pdf-文档投稿赚钱网认识5G,发展5G,5G技术介绍-华为.pptx

RecursiveFrog 发表于 2021-7-4 09:03

真业界首款5G SoC,强大的端侧AI视频实时抠图,业内首发的7nm+ EUV制程,BM3D降噪,这些对行业都很有意义,期待华为Mate30系列。
业界首款5G SoC

今天华为发布业界首款5G SoC,麒麟990 5G;华为真的是业界首发5G SoC?且慢!
5月29日,联发科宣布推出多模5G SoC芯片,采用7nm工艺制程,内置联发科自主研发的Helio M70调制解调器;
9月6日,三星发布旗下首款集成5G基带的移3动SoC芯片Exynos 980;联发科、三星、华为都先后宣称自己发布了业界首款5G SoC,哪个是真首款呢?在我看来量产应用是衡量首发的唯一标准,PPT首发没意义,既然是PPT首发,那不如发布首款6G SoC这样更有看头不是?麒麟990 5G将会出现在即将发布的Mate30系列手机上而三星和联发科宣称的5G SoC还处于给厂家送样品的阶段还没有进入量产阶段,所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业界第一款5G SoC。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款的5G手机,采用的都是4G SoC + 5G Modem的组合,并没有将5G Modem集成进SoC中,这样功耗较大比较费电。仅就5G Modem来说,华为Balong5000也是目前最先进的 5G Modem,也是目前已发布并应用的 5G Modem中唯一同时支持NSA和SA的。NSA也是5G,但是终究只是个向SA的过渡方案,工信部也表示自2020年1月1日起,申请入网的5G终端需要同时支持SA和NSA。从芯片设计的角度来看同时支持SA和NSA并不难,但是因为3GPP关于SA标准出来的时间要晚于NSA,所以一些旧的5G Modem就无法支持SA了,而华为则是再SA标准冻结的过程中就持续进行产品迭代最终在SA标准冻结后很快推出了,以往都是标准冻结后再设计生产,所以Balong5000做到了领先。
5G可以说好多,对于消费者我认为最实用的还是5G数据+4G通话的双卡体验。


7nm+ EUV制程

麒麟990 5G采用的是业界最先进的7nm+ EUV工艺制程,注意这与之前麒麟980采用的7nm工艺有很大区别,麒麟980是DUV技术实现的7nm 。根据TSMC的说法7nm+ EUV相比上一代晶体管密度提升1.2倍,同等功耗水平下性能提升10%,或者同性能节省15%的功耗。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是肯定的,但是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麒麟990 5G在一颗指甲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103亿晶体管,这是目前最多的,晶体管是芯片的基本组成和运算单位,但是也不是说晶体管越多越好。“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听过,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在有才能的将领手下数量的优势才能得以体现,否则就是灾难,芯片与用兵一样首先要有好的组织能力—微架构,然后要有“良好的后勤”—制程,这样才能将晶体管的数量优势发挥出来,否则只能降频,发热。


5G Modem是比较费电的,现在的5G手机续航都不是很理想,想要改善功耗仅将5G Modem集成进来是不够的,采用更先进的制程工艺也是必须的。先进的制程也使得CPU的主频可以继续提升,GPU增加更多的核。
端侧AI

AI有用这是毋庸置疑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拍照甚至系统内部优化等很多方面都会用到AI。通常我们的AI都是在云端进行训练,然后在手机等终端上执行训练的模型,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执行模型其实不用太强的性能,性能过强还耗电。华为借鉴了大小核的设计在AI芯片上采用了超强大核+微核的设计,微核可以用于人脸识别等应用降低功耗达到省电的目的。那是不是终端侧AI性能强没意义呢?也不是,如果终端侧的AI性能强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在端侧实现一些AI应用了,比如演示的实时视频多实例分割,印象太深刻了,实时扣图太强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3392188065894400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3392239114928128
这种AI对性能的要求太高,微核+大核的设计正好可以完美平衡性能与功耗,前提是有足够强的AI,这种需求靠定制可能会比较麻烦,好在麒麟现在的NPU都采用了自有的达芬奇架构。
BM3D降噪&视频双域降噪

麒麟990上引入了单反相机上使用的BM3D降噪算法,BM3D(Block-Matching and 3D filtering)算法应该是目前传统算法中降噪效果最好的算法之一,但是也有缺点算法算法复杂度高。跟相机比手机在感光等方面是较弱的,很多时候需要算法补足,此时再加上BM3D对于计算的压力非常的大,功耗会变的很大,可能还会造成拍照成像很慢,这应该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因此很期待Mate30系列的拍照。
大部分人都会发现相比以前视频越来越流行了,这是趋势,针对视频麒麟990实现了时域噪声和空域噪声的双域降噪,这对于提高视频质量非常有用。
不管是视频还是拍照,参数是无聊的,我们不如等Mate30系列实测,用实际的照片和视频说话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麒麟990在CPU和GPU上没有采用最新的A77与G77架构,也说不上遗憾,因为芯片从立项到最终产品量产需要很长的时间。麒麟990的立项设计最少一年前就开始,当时ARM的A77与G77还没有准备好,不过新制程的加入使得CPU的主频得以提升,GPU的核心数增加。
芯片再好仅存在于PPT中都是没意义的,最终还是要看手机对于芯片能力的发挥,接下来的Mate30系列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产品,也是我们可以实实在在触摸到的麒麟990芯片产品。


扩展阅读: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958133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看待 2019 年 9 月 6 日华为发布的 7nm 5G 麒麟 990 芯片,对行业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