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将计就计"让孩子连玩一周,这波"反向育儿"火了
大家好,我是Maco.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美可玩故事服务号
近日,有新闻报道,武汉一位8岁男孩沉迷游戏,经常偷偷玩游戏,上网课时也是见缝插针地偷玩游戏,甚至凌晨也要偷大人的手机玩游戏。
父母和老师商讨后,决定“将计就计”,主动要求“休学”,让孩子整日打游戏,每天要玩够16个小时的游戏,三餐定时吃,过时不候,并且每日要制定KPI。
孩子的妈妈杨女士觉得,与其勉强孩子坐在课堂里心不在焉,还不如狠心用一个星期来治他的网瘾。
目前“沉浸式”打游戏才进行到了第三天,孩子已经崩溃了四次。
无独有偶,湖南,一个男孩在外面玩到晚上8点半才回家,回家后不学习、不洗澡、不睡觉,一直看电视。
于是,父母就让孩子看个够,起初孩子看得兴致勃勃,当孩子困了,想进卧室睡觉,可妈妈把他拉到了客厅,打开电视让他继续看。
凌晨4点多,孩子看着电视睡着了,妈妈到客厅叫醒他,让他起来接着看。整个晚上父母交替“值班”,监督男孩看电视,一直到早上。
一、“以毒攻毒”看似立竿见影
实则隐患重重
上述两个例子中的家长的做法,在心理学中称为“厌恶疗法”。简单来说,就是把需要戒除的不良行为,与不愉快的或者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厌恶性的条件反射。
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就让他不停地玩……孩子喜欢看电视,就让他通宵来看,不许睡觉……
如此一来,原本让孩子开心的事情就会变成一种折磨。孩子心里所产生的厌恶,远远压倒原有的种种快感,不良行为也就随之终止了。
这种“厌恶疗法”用在孩子的教育上,短期看,一招制胜,效果满满;但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新的心理障碍,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
要想真正让孩子远离游戏、电视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只有让孩子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才是正道。
所以,我们不妨先想想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游戏,到底是什么在吸引孩子呢?
二、孩子沉迷游戏背后的原因
其实,孩子是否沉迷游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家长的陪伴和情感需求
不少家长因为工作等种种原因,从小就对孩子缺少陪伴,这样的话,孩子的情感需求就是被忽略的,一旦接触游戏,他内心的需求能在游戏里得到慰藉,怎么可能不上瘾?
2.缺乏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很多学生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积压的情绪需要释放,在没有丰富的课余活动的情况下,网络和游戏必然是孩子们沉迷的选择。
3.逃避现实的失败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的世界肯定比现实生活的作业、考试更有趣、更精彩,很多孩子在学习上是“青铜”,而在游戏里却可以逆袭成为“王者”。
4.满足社交需求
有一部分孩子玩游戏是因为自己的同学在玩,如果自己不玩,就会和其他同学没有交流的话题,为了寻求认同感,满足社交需求,一些原本不玩游戏的孩子也会开始玩起游戏。
所以,与其对游戏“严防死守”,不如从小正确地引导孩子、给他足够的关心和陪伴,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学会平衡好生活、学习与游戏的关系。
三、家长应该怎么做?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两岁开始,每天给孩子讲故事,不会讲故事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听【美可玩故事】的《小小时光机》。
365集音频课,每天10分钟的儿童成长心理故事,为了给孩子们重现上古时代到近现代7000年的人类文明、科学、地理。
让孩子开拓眼界,积累人文、科学、地理知识之外,还能让孩子通过他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关心和陪伴。
越是孤单、缺少归属感、成就感的孩子,越是容易沉迷游戏。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足够时间的陪伴和亲子互动,这样孩子才会建立起稳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良好的亲子关系,会满足了孩子需要被爱、关心和肯定的心理需求,他们就不会太依赖网络世界。
同时,家长要保证孩子有一个充实丰富的生活。除了学习,课余时间允许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打篮球、听音乐、散步......当孩子可以在不同的事情中获得成就感,就不会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游戏上。
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如果家长自己都手机不离手、打游戏追剧,却责怪孩子玩游戏,这样的教育是不会被信服的。
因此,家长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给孩子做好榜样,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