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Domm 发表于 2022-5-31 13:52

与孩子游戏

有人问我家有二娃的好处,我常常回应:“小朋友有伴玩了,不需要妈妈陪玩,我不喜欢和小孩玩。”很久很久没有和孩子们疯玩了,昨天开始阅读《游戏力》,才知道我是多么愚蠢。

为人父母,需要一种活力,一种自信,一种情趣,一种幽默,就是游戏力。因为游戏当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母的压力,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劳伦斯.科恩还告诉我们,“游戏力”的方式并不只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游戏力”源于游戏,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像女儿小时候不爱喝汤时,我用讲故事的语调说小鹿口渴了,它散步到河边,低下头开始喝水了,哇,真好喝。于是,她把汤喝完了。我的语言并不动听,我的故事并不有趣,就是简单的互动,不用说教,不用打骂,便能解决问题,这也许就是游戏生活化的好处。

以前我并未重视,也没看到理论的支撑,以后,要多使用。从作者这学到的一个方法,适合家有两娃的家庭。下次孩子们打架,我就大喝一声:“你们有本事,就跟我这个大个子来比比!”然后张牙舞爪地扑上去。交战的双方都会调转枪口,一致对我,然后我就装出惊慌逃跑的样子。一点点变化就可以改变游戏的性质。

上周末带孩子去蹦蹦床,他们与另外一个大孩子一起玩抓人游戏,人数不多,七岁的女孩邀请我一起,我拒绝了,理由是大人不玩抓人,你们玩吧。我的女儿没有邀请我,她已经认为妈妈不会陪她玩,连要求都不提了,现在想来,多么难过。

放下身段,加入孩子的世界吧。欧马利说:“与孩子在一起时,带上你所有的法宝和智慧,然后坐到地板上。”与孩子调到同一频道非常重要。我们常常不认真关注孩子,尤其是在认为他们不再需要我们一直照料之后。

与孩子调到同一频道,并不表示我们要过问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反之,我们可以说说一件自己今天发生的事,然后孩子可能会以一个自己的故事来回应。我们成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孩子说“无关紧要”、“无意义”的事,或者不断重复时,我们横加打断。然后,我们又期望他们说出我们想知道的事。这很不公平。即使孩子说的事情不重要,听上去很蠢,我们仍然必须耐心倾听。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他们首先想确定我们是否认真在听,会不会打断或责骂他们,然后才决定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事情。确实如此,前阵子女儿说不想领操了,不会做。看着她每次遇到一点小挫折就逃避放弃有些生气语气中带着责备和敷衍,直至昨天和老师聊才知真相,不怪她,不是跳以前的操了,学习了新操,有挑战,又因为上次被老师批评了一次“不会带操”,才会有这么大压力,这么小的孩子本不该有的压力因为我没有及时帮助疏导记在心里这么久,昨天哭出声来我才重视,真是忽略孩子了,对不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孩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