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蓝港互动 这家公司的现状和前景怎么样?
看了下其他答案关于王峰、关于影游联动之类的说的很多了。这篇回答不会说重复的看法。我简单说说我了解的蓝港游戏吧。之所以说游戏,我一直还是认为游戏才是这家公司的根。蓝港在创业早期进入大家视线靠的是《西游记》,在2013年公司完成手游转型,靠的是《王者之剑》,也因为成功转型才有了后来的上市。所以,还是就他游戏业务的情况简单说下我了解的情况吧。
现状如何,我觉得要有对比才能说明问题。蓝港是2007年创立的,差不多同期的公司里,比他略早的还在大家视野里的有世纪天成(2004年)、吉比特(2004年)、多益网络(2006年)、百游(2007年)、麒麟(2007年)。可以看到蓝港与其中几家公司比,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在2013年以后,这一批公司普遍面临的还是能否转型的问题,蓝港不是这里面转型最早最成功的,但至少在手游时代,也是早早就上了牌桌的。
比他略晚的公司,也有几家对标的同时期公司,智明星通(2008年)、巴别时代(2009年)、乐元素(2009年)。相比之下,这三家公司无论是实力也好,运气也罢,都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从游戏的角度来说,要领先于蓝港一截。
实际上,这也是蓝港一直以来给外界的印象,虽不算一线,但在其他厂商里却一直是佼佼者。但槽点最多的还在于缺少一个王牌产品。有不少人说王峰不是研发出身更懂市场,所以蓝港不是一家产品导向,而是市场导向的公司。用离职朋友的话说,就是宁愿拿5000万做市场营销,都不愿意拿5000万做研发。
大面上说,大家都愿意相信一家公司创始人的基因是怎么样公司就是怎么样。所以,简单归纳成市场导向,这个事情不仔细想也说的通。但是问题在于,一家做出过《王者之剑》这样产品的公司,研发实力真的有那么烂吗?说几个我知道的事情吧。(注意,这里只说技术实力)
第一个事情。最近在做一个技术相关的选题,就和一些做技术的朋友聊起了招聘的话题。这个朋友目前在一家游戏公司负责技术工作,据他所说,在他面试的人中,印象最深,觉得可塑性最好的,是从蓝港出来的一个客户端程序。他面试时的感受,大概跟我听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一样意外。
凭借有限的印象,对他的评价大概是: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是简历里提到的相关工作都有非常深的理解,说明确实有很强的实战经验;重要的是还能举一反三,说明学习能力较强;他离职是因为想填补自己技术空白的地方,说明技术上有较高的追求。他能在技术上得到快速的成长,跟蓝港技术氛围是分不开的。
我不懂技术,所以并没有细问他到底什么技术有多牛。但他在蓝港做的并不是什么成功的项目,至少名字说出来是我们都没有听说过的。我不想说什么运气不好之类的话,但是如果一家公司能把一个员工从一年经验变成三年经验的时候,让他有如此的变化,至少是一个有不错技术积累的团队,或者说有一个能力很强的CTO。
第二个事情。是之前在做另外一个关于北京游戏圈选题时候,采访某制作人时聊到的。当时也是聊起公司现状和技术实力。在他看来北京的公司按照技术实力来分,一线是畅游、完美(祖龙,姑且算作完美系),其次是永航、蓝港。
这个技术能力直接体现在做产品的能力以及产品的稳定性表现上,举例来说祖龙就能非常快的做出《六龙争霸》,并且能快速的复制出这么多产品,并不是一般公司随便就能做到的。不过,蓝港还是出现在了这个名单里。即便在开头我提到说蓝港没有智明星通、巴别、乐元素这样的明星产品,但是技术积累,也就是所谓的“实力”层面,仍然是能得到制作人的认可。
当时他说到蓝港,我是问过原因的。他的判断大概是:1.做过端游的公司,在技术积累上就比从手游开始的公司要深入很多。2.在unity的使用上,蓝港也是有完整的ARPG开发经验。用热更新举例来说,很多没有技术积累的公司是会依赖unity本身的插件,比如做热更新就是用ulua,tolua,slua。但是蓝港是自己写的。我可能没有特别理解这个中间的差别,按照他的说法是如果是花钱买的插件,用插件提供的功能解决,虽然没问题,但是某种程度来说可能意味着你没有掌握这项技术。而如果是自己写的,至少体现了一家公司在技术上有一定的追求,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项目需求。
当然,这无法说明蓝港的整体技术是不是如他所说的水平,不过说到的一个观点还是蛮有趣的:如果一个技术想成长,想提高的话,至少有技术积累的这些公司源代码是放在这的,这一点就比很多没有积累的公司要强不少。
第三个事情。是我今天写这个答案的时候,觉得如果只写上面那些,似乎显得不是特别客观,甚至会有引导说,蓝港对技术人才来说是个不错的学习平台。所以,我也找某HR和某猎头聊了聊,蓝港出来的技术在市场上到底有没有竞争力。
他们给的答案是,“看跟谁比。在北京肯定不能跟完美畅游比。”他们也提到,曾经如果是做ARPG手游的项目,蓝港是的确有竞争力的。
猎头是这么看的:“蓝港不象畅游完美这样有普遍性,所以只能看项目加分,或者个体了。回忆了半天,蓝港没啥特别亮眼的项目。”
这些信息,我觉得不一定完整的回答了问题里蓝港的现状。不过,至少你可以看到从研发,从技术的角度,这家公司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也可以看到通过时间的积累,业内对于蓝港的一些评价。
另外,在“市场导向的公司文化”下,蓝港有可能得到外界对他产品的认可么。事实上,外界还是取决于你做了什么东西。但是个人觉得,世俗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对个体来说,一家公司的体系是否健康,架构是否合理,同样重要。简单来说,个体能否在企业获得成长。至少我认识很多在蓝港的朋友,不管是为人,还是工作能力都是非常的nice。
因为在媒体工作,和蓝港的在职员工、离职员工都有关系不错的朋友。之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也是和他们最近说起了知乎的这个话题。在职的朋友觉得不开心,事实上哪家公司在知乎被离职员工给差评都不会很愉快了。离职的朋友则见怪不怪,毕竟离职还能普遍感恩老东家的情况,在国内太少了。作为一个外人,吐槽内部的东西我不是当事人,强行正面给鸡汤,不太对也不该我来做,索性说一些可能大家比较少了解的一面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