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不同阶段孩童的游戏特点及亲子游戏介绍
3.35不同阶段孩童的游戏特点及亲子游戏介绍李珏佳
沙盘是一个很好的针对青少年治疗的工具;
绘画也可以开始,和沙盘很像;
设置:跟青少年说自己的期待,稳定的关系,每周来,我们彼此都可以预测的,这样就可以很深入;
针对有困难的青少年,一个是经济上不愿花费父母的钱,会觉得有困扰,也会说自己很忙,没有议题没必要来咨询;
但临床上,设置中时间和次数会以青少年为主。希望可以看到青少年为自己做主的部分。
签订协议:出发点是希望让青少年觉得自己能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至少跟咨询师额关系中可以这样自己做自己的主。
无论在不在主流。能够照主流的方向去学习,并克服困难的;也有不按照不主流不要迫切的去上学,去做青少年应该做的事事情。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人生还很长,未来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父母的错误理念,孩子必须上学,孩子上学就会拯救家庭,孩子也会被禁锢在这个理念中;让孩子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孩子可以进一步的成长。
厌学。一般不是一下子产生的,厌学是很漫长的,慢慢变成这样的,从刚开始的作业要写到很晚,开始玩游戏,沉迷;孩子看不到期望,举得人生活灰暗,这时候这种情绪是很正常的, 成人也会有这一种情况,家长需要贤能理解孩子这个阶段,理解孩子的情绪。
家长访谈:父母可以做的事情。把青少年当成年人的沟通,而不是像儿童时期管制控制的单方面的沟通。要有力量但不能是暴力,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会把你打到的 。在面对孩子厌学、辍学的时候,不能幻想孩子能立刻去上学,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疑问,遇到的问题,就上学问题孩子是否准备好了。
青少年主动谈家庭。咨询师需要注意尽量少的给予评价,可以直接反馈自己的情感,听到你描述的,我有什么样的感觉。
针对父母访谈无效的应对。对于提出建立、父母访谈、夫妻治疗等后的父母依旧没有任何改变,可以减少父母访谈频次,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与青少年工作上。
治疗方式:游戏多与谈话。青少年需要展现自己的能力,这是通过谈话很难达到的,但是游戏可以,青少年可以参与到游戏的制订中来。
3.36青少年阶段的游戏特点
李珏佳
为什么青少年会喜欢游戏?
电子游戏会很大的占据青少年的时间,并不会很疲惫,这是电子游戏的问题。但在社会中青少年不被影响,很难,有些时候被变得青少年觉得自己被父母控制。
可以引导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成就感,从游戏中的成就感脱离出来,感觉自己是进步的,有成就感的。
短视频。帮助孩子从不专注到专注中,很短的时间一个视频有一个, 很快的时间就过去了,很放松,眼前也没有困扰、困难着自己。
针对孩子幻想自己是电技高手、短视频博主等,。不要简单的说这是坏的,要知道功能的部分,要更多的努力在现实层面去引导孩子获得相同的感受。
意象对话技术。有的孩子在描述自己更小时候会用意象来描述,如说自己婴儿的时候坐在船里,父母不在身边,但能听到父母的声音。这时候治疗师可以用意象的方式跟青少年沟通,你在船里什么感觉呢?上岸了吗?
想象之旅技术。在意象中带领青少年去思考,引导青少年参与意象。
认知技术。从潜意识回到意识层面。
混乱的工具。彩泥、超级黏土、油泥(不干能定型)、黏土(来自大地)、史莱姆(一种材料)。
从制作绘本开始——
3.37青少年阶段的亲子游戏介绍
李珏佳
青少年治疗需要将父母访谈同步做起来。
不要急于让青少年去恢复正常的社交活动。可能青少年在一段治疗后会回到学校、可以参加考试,但有时候这只是暂时的,有时会反弹更大。
需要在青少年反弹后,跟青少年沟通改变好的一点,以及发生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不要去共情青少年无力的部分,要去共情有力量的部分。淡化无力的部分,强化有力的部分,自主的有力量的东西加强,鼓励青少年为自己想过要做的事情付诸努力,在挫折之中弹起来。
亲子时光的部分。这部分就不在叫游戏的培训,叫亲子时光,不是孩子跟治疗师工作是父母与咨询师工作。跟亲子培训有相似的框架,每天需要拿出固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
@每天有10分钟得到孩子的允许进到孩子房间做到孩子后面,什么都不做陪着孩子。家长会反馈出孩子不喜欢父母在身边,凶父母,甚至走开,这是要共情到父母这部分,看到父母的焦虑的部分。
需要了解父母为孩子做了什么?她是这么想的,他遇到的挫折是什么,对这些挫折的应对;妈妈需要了解孩子也需要了解自己的部分,妈妈养育孩子的过程,也许有人指责过她,也许有人埋怨过她,也许没有人帮过她;
@十分钟亲子时光的沟通。发生了什么,孩子发生了什么,你发生了什么。你感觉到什么,孩子说过什么话,帮助妈妈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连结现实的部分。如,女儿一直抱着笔记本,妈妈到哪她就走开,女儿一直想要离开母亲;妈妈一直进行下去十分钟亲子时光,这个部分说明孩子和妈妈都没有准备好,妈妈需要作出差别,不要粘上去,就10分钟跟孩子在一起,其他时间专注自己的事情。用行为告诉孩子妈妈是很在乎你的,就这10分钟。
@采访亲子时光。这对孩子做的一些事情, 父母可以以采访的发式来让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及创想;
@短视频。从孩子的饮食、衣服、想要的东西来记录孩子的生活。让亲子关系从僵硬到慢慢变得柔软。
3.38治疗游戏室的布置
李珏佳
基础的玩具。简单的纸,各种型号颜色的卡纸,闪光纸,A4纸,不同的笔,美术颜料,水粉水彩颜料,毛笔,蜡笔油彩笔,水彩笔。手指画;黏土,天然黏土,橡皮泥、油泥、超级黏土等可以制作形象可以立体的,动手的材料。角色扮演的工具,手偶、有恐怖的可爱的。可以给身体一些感觉的把小朋友裹起来,或者披起来的纱巾。魔法杖、盾牌等。
音乐的乐器。鼓、手鼓、可以踩跳的鼓、雨声棒。
沙盘。基础房子, 兵人,有攻击性的符号。
手工材料。彩绳,木棒,
棋牌类游戏、乐高积木。
不同阶段孩子的特点。EPR理论,
E0-2岁,婴儿学步阶段,发现孩子在玩的游戏与身体相关,刚出生孩子软软的,慢慢变得有力量, 从子宫到妈妈的怀抱,再到妈妈的实现范围内。游戏的特点是围绕身体,围绕感觉,怎么去使用。去感觉到身体的我。
会走以后可以玩手掌画、在泥坑里玩一下,水坑里玩,身体可以倒来倒去跟各种材料去接触。
自信的婴儿:很好奇,不会有很多顾虑,什么都想要去摸一摸去摇一摇,扔一扔。时不时去看看妈妈,看不到妈妈就会去找,找到了就会很安心。
不自信的婴儿:待在妈妈怀里,挑剔什么都不想玩,害怕陌生人。
转变。标志物,刚开始会什么都想要体验,然后开始有过渡性客体,小熊或毯子等, 过渡性客体是妈妈的替代品。从身体到投射的阶段去发展,从身体到身体外去探索,身体外的,别的和我是不一样的。妈妈是外面的人,小毯子是陪伴儿童的人。
3岁开始幼儿期。有了更复杂高级的游戏出现,有了身体外的东西,孩子去探索,开始搭积木,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把东西挪来挪去,内在有一个想法去实现。开始会破坏东西。随着发展他们的故事就会开始发展,小车子和火车加在一起,有了小宝宝有了妈妈,有时候会发生车祸,对世界的探索从身体到了外界的世界,这个东西能做什么,那个能做什么。
发展的很棒的孩子表现,父母要是参与,孩子会拿过来自己摆弄来摆弄去去摆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想要尝试很多东西。
发展的停滞的孩子,会让妈妈帮忙,这个不好玩,那个不好玩,无法体验到尝试自我规划的乐趣,常表现是我不行,我不喜欢。
闯关游戏。两个沙盘中间,选择一个游戏,其中有闯关,有淘宝。
3.39两种游戏的介绍
李珏佳
游戏一:乱画
在孩子最后一笔往下接着画下去。
孩子会慢慢找到这个规则,然后模仿着去画。
史莱姆游戏;用的时机:工作一段时间后;
躲猫猫游戏:
R时期。5-6岁。内外部世界有一些联系。披上衣服去扮演超人。故事开始萌芽。7岁的分界限出现,我喜欢做的事,不喜欢你让我做的事。
自我认同。我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追随者;我是一个美丽的公主, 还是我是一个普通的人。角色体验对性格的形成有帮助。
《游戏治疗101》
在学校爱捣乱的背后是人际适应困难;
情绪不高,有时会奔溃,是没有体验自己不同性格的发展;
适应难,长时间在焦虑、哭泣、无法配合老师;
更复杂的游戏进入治疗。
用废纸片去做铠甲和武器来对应孩子内在好的英雄和坏的英雄。会认同有力量的坏蛋。给自己的武器命名。
成熟的方式表达孩子自己的攻击性。缓解压抑的 部分。
女孩不需要很多攻击的,白色的面具,女孩子进来会很紧张,有给别人看的那一面,那个假我。先不要逼她展示自己的真我,先把假我用跟假的方式,如脸谱,来进行表演。
画怪物游戏。父母会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 觉得孩子没必要害怕黑、柜子里有东西、害怕这害怕那的,是孩子气的部分,害怕的那个部分可能才是孩子最真的部分。孩子内在的真实在自己的想象那里,他是有界限的。结合想象之旅,闭上眼睛到了一个山洞,山洞里面有个怪物,你觉得是什么?
有的孩子会真的恐惧,可以用画一个圈的方式,让孩子把怪物画在圈内,怪物是出不来的,不会伤害到你的。
深深的恐惧内部是深深的无力感。
卡普曼戏剧三角形。如,小朋友在游戏里经常出现迫害者的角色, 在治疗中想要烧死咨询师,或者想要关住咨询师不让出来。再现了他在生活中受到的伤害。
三角形: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
青少年谈到自己在受害者角色里,妈妈剥夺了自己玩手机的时间,还把手机拿走了。妈妈也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想要咨询师跟妈妈谈,手机是自己的,妈妈不能侵害自己的权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