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逻辑》书评:“新闻无学”论可以休矣
你好,感谢关注《无忧在读书》的简书专栏。“开卷有益、读书无忧”——我是荐书人无忧,今天在读的书是《新媒体的逻辑:内容生产与商业变现》(作者:高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媒体的逻辑》书评
本周以“新媒体传播范式”为主题做一次分享,准备讲义顺势谈下对《新媒体的逻辑》的理解。
刚入行那会儿非常不自信,一个法学专业毕业生做了新闻,带我的老师第一天就说出了这句至今仍给我信心的箴言——“新闻无学”。之后的很多年,都在慢慢体悟着这句话:关于新闻的理论不重要,操守、经验和能力更重要。
时至今日,“新闻无学”还成立吗?
作者高阳认为,互联网以现实的方式,彻底粉碎了自成立之初便困扰新闻传播学院的“新闻无学”论。因为互联网时代,不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组织和个体即刻就会受到现实的狠狠惩罚。这已无须举例说明。
非常赞同。
应该说,过去二十年发生在新闻行业的变化,也堪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互联网对报刊、广播、电商等传统媒体的颠覆开始,我们见证了门户时代、搜索时代、博客时代、微博时代、算法时代……直至当前热议的元宇宙时代。每个产品都各领风骚三五年,每个阶段都深深影响着媒体行业和每一个传媒人。
过去,我们讲做媒体是做影响力,要么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要么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如今,“媒体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影响力被精准地界定为流量,抢夺和售卖注意力成为了新媒体行业的主战场。
从UGC、PGC、OGC……到AIGC,内容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在不断迭代,媒体真正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媒体人的核心能力也从经验、文笔、才华转向了产品、运营、数据。我认识的很多传统媒体人转身成为了自媒体人,成为了算法标签的“饲养员”,成为了平台媒体的“把关人”。
传播对象也在变化。传统媒体的宽泛“受众”,已经在数据的追踪和算法的喂哺下,成为了精准“用户”。多数的内容生产不再简单依赖从业者经验,内容的消费者而非传播者成为了传播的主导。
信息也严重过剩。消费者已经开始丧失耐心,作者在文中用了“进度条心理”一词形容,十分形象:
用户对内容的耐心快速减少后,倾向于尽快判断内容与自己兴趣的匹配程度,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无法匹配自己兴趣的内容做出放弃和跳离的决定。这种浅尝辄止的判断和喜新厌旧的高频次转换就是“进度条心理”。
这给内容生产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用户的快速选择面前,留给内容生产者用来捕捉用户兴趣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想要抓住和留住消费者,内容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速度、最大化刺激到用户的兴趣点。
还有一个词,很精辟——“media of media”。年轻的时候,父辈对我说,男人要做“man of men”,当时觉得高级,现在依然铭记。
“media of media”讲的是平台,确切地讲是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平台这样的平台型媒体。他们在数字时代扮演着“把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场景下分发给合适的用户”的角色,进而通过控制流量的进出和分发,成为了媒体生态的食物链顶端。
它们不生产内容,“生产内容生产者”;它们不是媒体,是“媒体的媒体”。
这就是数字时代媒体的现实和媒体人的现状。
一本好书,推荐热衷研究新媒体的人阅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