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看多了,也会受伤
东航MU5735坠落,手机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动跳出动态跟踪的报道,看一条,就想继续看下去。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热点,像是一种食品原料,分发给消费者,也分发给加工商,加工商再加工后,再次分发给消费者。昨天晚上,这东航空难已经成为各公众号讨论的焦点。
我本不想写这个,觉得太沉重,手机里不断跳出的新闻又让我忍不住想说:少推送点吧,我就要被创伤了。的确看到新闻时,有一些创伤体验:胸口有点堵,脑海中闪过遇难的乘客和家属的画面,关于它们遇难前无尽的恐惧、悲伤、无助,遇难家属家属焦灼的等待以及以此不得不面对的漫长岁月里的哀伤。刷新闻的时候,拉到底端看评论,评论者的感受与我也类似。
一场远在千里之外的意外,唤起我们共同的身体与内在感觉。这是位于前额叶的共情中心让我们得以对他人感同身受。但是,这样的感同身受,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感同身受」之间,又是千差万别。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是「同感创伤」,指的是别人经历的创伤,能够引起你的创伤反应。因此,看新闻也要适当筛选、过滤,因为用户无法控制铺天而来各个渠道的新闻报道,如果像追剧一样,追的停不下来,可能一不留神就会在想象层面与事件带来的感受靠得太近,激活自己的创伤体验。
这样的情况生活中也不少见,身边的人心里难受,你好心去“开导”,别人舒服了,你难受了。就像心理咨询工作,咨询师常被叫做「垃圾桶」。我和不同的来访者常有以下对话:
来访者:“你们经常听我们倒负面情绪,各种不堪的事,会不会自己也受伤,生病了?”
我:会啊。
来访者:那你怎么办?
我:我找我的咨询师。
每一个职业都有完备的职业体系,来保障职业者安全完成工作,心理咨询也是如此。督导和个人体验就是左膀右臂,这两项是咨询师自愿选择的自费项目,也有很多咨询师不做督导或个人体验,我个人也不好发表什么言论。只是拿我个人想法来说,没有个人体验和督导参与,工作一段时间,就会产生耗竭感,不仅工作会失去耐心、疲惫、无力,生活也会受影响。身体自动开启隔离模式,既隔离他人的感受、情绪,也隔离自己情绪、感受。在我意识到「自己」要消失前,还是乖乖的回到「保养自己」的两个专业项目上(督导和体验)。
对有创伤经历的人来说,大脑「边缘系统」“报警器”相对敏感,很多生活琐碎事情都可能触发“报警器”,激活创伤经历。为此,要做很多可以练习,在创伤激活前注意到它,并及时叫停。
拿昨天的东航空难来举例,如果你追新闻停不下来,并因此出现焦虑、悲伤、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可以尝试以下几步:
1.当感觉到焦虑、悲伤、惴惴不安、恐惧……等等情绪浮上来时,将注意力转移到身体上,做3-5个深呼吸,起身喝杯温水,走动走动。
2.做一些日常能让自己感到平静、安全的事情,比如浇花、听音乐、撸猫、给亲人朋友打电话……等等
3.把手机通知设置成屏蔽各类通知的模式,或者信息弹出手动清除。想看内容时,观察自己看内容的身体与情绪,想象有一个游泳池在你和新闻之间,你在隔一段距离看它。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