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1 发表于 2022-3-15 08:13

父母“游戏力”:让宝宝的游戏更有乐趣和意义

今天的周课学习了父母的“游戏力”,第一次这么全面的了解到,原来游戏对孩子的意义这么大,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呀。刷新认知的同时,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和孩子的互动游戏,是否做到了周课中提到的要点。

什么是游戏力?

游戏里的核心实际上是亲子之间的“连结”,这种连结是亲子关系的基础。

在游戏中两个关键的部分:

一是游戏,因为游戏是孩子自己的世界和语言,这是和他们最快速、有效的沟通方式。

二就是理解孩子的情感和情绪。

父母“游戏力”: 就是父母是否具备玩的能力和亲子之间“连结”的能力。

孩子为什么游戏?

几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热爱游戏,在两三岁的时候这一点尤为明显,任何时间,地点,游戏都可以进行。对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不同于成人的是,孩子非常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很少想到要休息一天假。游戏也是孩子交朋友,体验生活以及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一个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投入游戏活动的孩子,都存在必须重视的心理问题,就像一个成人没有能力工作或不愿意谈话的情况一样。

我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的,所以,生活中我和孩子爸爸也会努力创造和孩子玩的机会,在玩中和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比如,贝贝还不会翻身的时候,我们就从线下早教课中学了一种用丝巾躲猫猫的游戏,把丝巾盖在孩子头上3秒,然后嘴里说“peekaboo”再掀开,每次贝贝都会乐得手舞足蹈,乐此不疲。到现在他会走路了,每天依然要和爸爸玩真正的躲猫猫游戏,这个过程,我确实看到了孩子对自我和世界认知的不断变化,知道爸爸不会消失,相信自己会找到爸爸,找到的那一刻,除了开心,还有自信。爸爸对孩子的爱,才会一遍又一遍的配合孩子玩,有时候玩的尽兴,我都感觉孩子爸爸回到了小孩子的状态,非常温馨。

游戏对孩子的意义,不学不知道,学了太震撼:

1.探索世界

2.建立联结

3.会带来快乐

4.培育亲密,远离孤独感

5.培育自信,远离无力感

6.培养情绪康复力,不再深陷悲伤。

前5点意义我能够理解,但是培育情绪康复力方面,我还没有概念,只是在成人的世界里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些疗愈创伤的方法,来解救成年人在童年或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心理创伤。其实,在德福学习了半年多时间,随着自己的不断实践,经验也在慢慢积累,遇到孩子害怕的时候,我会及时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感,更不会去压制孩子。只是有时候工作和做家务的时候,会出现不能及时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今天学习了,我也知道下次如何做才不会冷落孩子了。

当孩子发出游戏邀请时,我一般都会配合他,比如最近他特别热衷于玩各种车,尤其喜欢可以滚来滚去的东西,最近给他买了一辆乐高的小摩托车,在地上摩擦轮子后,可以滑的特别远,贝贝很喜欢追车,我把车子滑动起来,他就爬着去追车子,追到后再把车子送过来给我继续滑,到后来他学习了我如何操作车,就模仿,虽然车子不能滑的很远,但是在互动中,我真的看到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成长呢!

创新游戏,我感觉自己还没有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周老师提到孩子喜欢吃饭扔扇勺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带孩子去户外,让他扔石头,扔树叶,扔树枝等等,用这种方式来满足他扔的欲望,我怎么没想到呢?最近贝贝吃饭吃饱了,就会出现扔勺子的情况,我虽然允许他的行为,但没学习之前,不知道这种行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更好的满足。以后还是要多开动脑筋,创新游戏。

公共场合的游戏,目前还没有出现老师提到的行为,不过学习了以后,知道要允许孩子探索的前提是不影响公共秩序,方便他人。

亲子游戏的原则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大人心态,教育心态,我有时候也很容易犯错,比如,闪卡片,就希望孩子多看几张,陷入结果思维中,玩积木,就会想让孩子按照我的方式去搭建,我好不容易搭起来,他立马拆掉,就会有点情绪,其实,这都是对游戏不正确的认知导致的。通过学习,让我明白,游戏发起者是孩子,主体是孩子,我是支持者,协助者。他有多开心,在于我有多配合。

让我们享受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的欢乐时光,多开发游戏,让每天都因游戏而精彩!

      贝贝妈彭珊   2022.3.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母“游戏力”:让宝宝的游戏更有乐趣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