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游戏和科技的关系?
直接说硬科技好像离大家有点远,不如就从身边的例子聊起。前不久,我因为入坑《极限竞速:地平线5》,在游戏贴吧泡了一段时间,发现有一些分享游戏截图的帖子很火。发帖回帖的人提到,自己随手截了几张图发朋友圈,就收到了“恭喜换新车/卧槽你去墨西哥旅游啦”等回复,这让我联想到近些年,总有把游戏画面错当成社会新闻的乌龙事件,突然有个念头闪过:
我们的PC游戏画面怎么变得这么好了?这些秀截图的吧友,用的电脑大多不是豪华配置,但这些照片的光影、细节po到社交媒体上确实足够以假乱真了。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游戏性能过剩吗,不不不,我想说的是,如今大家习以为常的精美画面并不是那么顺理成章的产物。很难想象,如果回到上世纪80年代,连“个人电脑(PC)能显示流畅运动的图像”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直到有一位叫约翰卡马克的程序员对游戏产生了兴趣。
为了在PC上还原任天堂的热门游戏《超级马力欧兄弟3》,卡马克和同伴在当时IBM推出的EGA显卡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名为“自适应贴图刷新”的技术,实现了画面的平滑滚动,做出了一款叫《指挥官基恩》的横版卷轴游戏。后来卡马克又应用“光线投射算法”等技术,让2D画面也能展现3D的视觉纵深,《德军总部3D》应运而生。在这两件牛逼的事中间,卡马克一行人创办了后来在业界家喻户晓的id Software。
但更大的意义是,id Software的出现让大厂意识到PC的潜力,继续加大投入,催生了新显示技术的标定,带动了大大小小配套产业公司的崛起。
比如我们熟悉的英伟达,就是创办于1993年主攻GPU开发的半导体公司。GPU芯片能走出实验室,大范围民用,并有如今这般长足的发展,和游戏这一追求高性能的场景是分不开的,以至于现在提起英伟达,很多人第一反应它是一家游戏显卡公司。
饶了一大圈,道理很简单:从PC上能显示运动图像,到感叹PC游戏画面越来越好,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玩家(卡马克当然也是玩家之一)对游戏内容有不断攀升的需求。不止是显示芯片技术,当下我们经常接触的硬件、通信、网络等硬科技,背后多多少少有游戏的身影。
前几天,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正好举办,腾讯互动娱乐副总裁张巍在科技共生论坛上发言时就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从诞生以来,中国游戏产业一直都是与互联网以及软硬件技术共融共生,共同发展的。一方面,几乎每一次技术浪潮,都在重塑游戏的面貌和形态。另一方面,得益于用户体验需求的不断提高,游戏也成为科技创新重要的助燃剂,牵引着众多高精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说到底,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结合了科技和文化的载体——尖端的科技为更具沉浸感和互动可能的游戏提供基础架构,而游戏也继续反过来推动新科技的探索和发展。
又有点抽象了,还是来看显卡。如果没有游戏,大众对于显卡的需求和认知都是非常模糊的,芯片半导体的开发又需要高昂的经费投入,现在的产业共识是,游戏巨大的商业消费市场帮助分摊了芯片研发的成本,正因为有了游戏,我们用到的显卡变得越来越强,用合理的价格也能换来不错的体验。
参与游戏产业年会讨论的高通技术公司产品市场高级总监徐恒也说,“今年很多的新技术,会开始强调‘在保证性能、保证画质的情况下保证负载’,‘在保证提升游戏体验的时候不增加功耗’,这是行业很关键的技术方向。”
近几年的手机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手机游戏的市场打开后,玩家对于“好”手游有了更高的追求,促使厂商开发更强悍的手机芯片,更合理的能耗管理和充电功能,甚至逐渐出现了专门应对高强度玩游戏场景的游戏手机。现在的手机媒体总拿试玩《和平精英》《原神》做性能测试就是一个缩影。
于是正向循环开始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游戏需求,厂商投入研发算力、特性更强的硬件和技术,但当硬件和技术出现后,它能应用的场景可能就远不止游戏了,甚至可以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
在前文中提到的,卡马克用来解决游戏3D化的“光线投射算法”,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医学领域的核磁共振、CT;前几年大杀四方的AlphaGo、OpenAI看似只和游戏有关,但它们背后却是实实在在的人工智能研究;近几年,腾讯也基于《王者荣耀》的游戏对局研究出了AI“绝悟”,并建立起开放平台,助力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
<hr/>以上算是比较小的案例,当然也有更大规模的。
玩家们非常熟悉的游戏引擎,在硬科技研究中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创造大规模、高还原的虚拟环境。比如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一辆车、一个港口甚至一座1:1的城市,通过实时渲染、物理仿真等辅助技术获得贴合现实的研究数据,可以有效降低开发硬科技的风险、成本。
在自动驾驶领域,腾讯自动驾驶仿真平台TAD Sim把真实路面数据与游戏引擎技术结合,积累算法训练和验证需要的海量数据;深圳妈港为了提升运营效率,利用虚拟引擎建立了能反应运作情况的智慧港口,实现了更高的吞吐效率。
常常被玩家调侃“割韭菜”的VR,其实已经在医学领域有了临床应用,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TCCI),利用VR游戏进行阿尔茨海默症的筛查,已经在数百人的试验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几年类似功能游戏的概念也开始被大众接受。
在本届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库逸轩谈到,“未来,随着游戏技术发展,会催生具备更强沉浸感和交互性的新场景,这对情感类、认知类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是重大利好消息。”
今年比较出圈的“无人机操作员多为电子游戏玩家”也是一个实例。在虚拟环境的帮助下,航天航空、军事训练得以在高度拟真交互的模拟场景中进行。
所以啊,当我们感叹游戏画面越来越好了,芯片算力越来越高了,手机行业越来越卷了的时候,其实不妨再多点欣喜:不知在游戏世界里的何处,或许又有哪些硬科技也在飞速发展了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