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使命召唤 COD 系列今后会变成索尼 ...
有一定可能性,杯赛被微软收购以后,目前的口风是只登录XGP平台,which means未来杯赛新作只出在电脑和Xbox上,当然以后谁让XGP上自己平台谁就也能获得杯赛新游戏的登录。不过限制COD系列登录全平台本身也是个风险,毕竟COD系列年货化以后全平台也是该系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一下子让这个系列放弃一个主要平台也比较冒险。
微软理想的状态我猜应该是,通过收购这些公司,让这些公司的作品都XGP专有化,倒逼对手不得不在自己平台上XGP,然后再用XGP一点点渗透传统主机市场。
对XGP来说,库内的游戏越多越稳定越好,直接把公司买下来是最简单粗暴的达成这个目的的形式。毕竟如果不是自己子公司,游戏进不进XGP,进多久都得看别人脸色,直接把你变成我的就彻底解决了问题。
不过风险也还是有,就像我前面说的,直接放弃一个平台对IP也是考验,再加上未来公司的运营方向,也不代表一定不会出岔子。
不过讲真,微软这么一家一家的买下去,真心是强行突破了,有点当年360时代那种杀红眼的既视感。
只不过,当年360赢还是PS3赢玩家都挺受益的,但是这次总有种隐约的不安感,感觉微软的赢和玩家期待那种场面不太一样,希望不是我多想了吧。
更新:刚刚的新闻,微软无意让cod完全远离索尼平台,但可能保留一些Xbox独占内容。
看来微软也知道轻易放弃PS平台对cod系列也不是一个好事。 有一定可能性,杯赛被微软收购以后,目前的口风是只登录XGP平台,which means未来杯赛新作只出在电脑和Xbox上,当然以后谁让XGP上自己平台谁就也能获得杯赛新游戏的登录。
不过限制COD系列登录全平台本身也是个风险,毕竟COD系列年货化以后全平台也是该系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一下子让这个系列放弃一个主要平台也比较冒险。
微软理想的状态我猜应该是,通过收购这些公司,让这些公司的作品都XGP专有化,倒逼对手不得不在自己平台上XGP,然后再用XGP一点点渗透传统主机市场。
对XGP来说,库内的游戏越多越稳定越好,直接把公司买下来是最简单粗暴的达成这个目的的形式。毕竟如果不是自己子公司,游戏进不进XGP,进多久都得看别人脸色,直接把你变成我的就彻底解决了问题。
不过风险也还是有,就像我前面说的,直接放弃一个平台对IP也是考验,再加上未来公司的运营方向,也不代表一定不会出岔子。
不过讲真,微软这么一家一家的买下去,真心是强行突破了,有点当年360时代那种杀红眼的既视感。
只不过,当年360赢还是PS3赢玩家都挺受益的,但是这次总有种隐约的不安感,感觉微软的赢和玩家期待那种场面不太一样,希望不是我多想了吧。
更新:刚刚的新闻,微软无意让cod完全远离索尼平台,但可能保留一些Xbox独占内容。
看来微软也知道轻易放弃PS平台对cod系列也不是一个好事。 以后COD在Xbox主机独占的概率还是不小的,或者有独占内容,完全看他想不想,而不是能不能。
按过去微软的收购来看,微软收购工作室之后,对工作室旗下游戏会根据游戏所处的时期而不完全一样。
按照过去来看,如果是已经发售的游戏,或者已经接近正式的宣发期的游戏,微软收购后依旧会让游戏保持原来的平台状态。
最代表性的是《我的世界》。在微软收购Mojang之后,按理微软是可以要求《我的世界》变成Xbox主机独占的,尤其《我的世界》是一个世界性大IP,自然引起了索尼的担忧,因此当时索尼还专门打电话致电Xbox询问,斯宾塞回答说不用担心PS版还是可以继续售卖。
再比如之前已经让人惊掉大牙的收购贝塞斯达,现在PS Store还是可以搜到所有收购前的游戏,诸如《上古卷轴》《DOOM》等Bethesda旗下游戏都没有下架。
当时已经进行过宣传但尚未发售的《DeathLoop》,甚至还是索尼的主机独占游戏。
而如果游戏是还没到宣发期,那很可能之后就是Xbox主机独占。
同样是杯赛,尚未发售的《星空》是Xbox主机独占的,为此国内还引发了一部分索尼忠实玩家的反对声,所以这个事我还挺有印象。
目前下一代COD还没有正式的宣传,所以我猜大概率会是后者。
(讲道理,微软都花了六百多亿了,别说是此后独占COD,就是要让历代COD从PS Store下架电子版大概率也是可以的…) 限时独不占的概率很大。
可能会循序渐进:有PS4版的依然登录PS4,不会开发PS5版,或者PS5版比XSX晚1年发售。
这样在XSX的网战要鬼服后, PS5版发售,然后玩家回流,一饭两恰美滋滋。
对于独不占造成的影响,其实目前PS5 XSX全球缺货,两家的机器都没铺开,所以这个时代的主机大战才刚开始,两家主机差距没那么大。
像《COD》以后微软可以当第一方亲儿子一样优化,参考战争机器,XSS也有极佳的体验(120帧),一开始XSS就是走量的机型,欧美玩家花点零花钱就可以购买,完全可以填补不登录PS5造成的市场空白。此外就是PC平台也可以补偿一部分。
之前B社已经做过一次了。之前《星空》就选择了xbox和PC独占,也就是所谓的索尼独不占,虽然引起了不小的波动,B社也道歉了,但是没有用,毕竟人家已经是微软的儿子了。
这次微软收购使用的现金流据说是梭哈了微软的很大一部分。微软如此高价收购的用意肯定不仅仅是为了扩充XGP这么简单。如果仅仅是为了XGP,没必要拿下整个公司,单独买授权就可以了。
在欧美,FPS游戏IP好卖的 除了微软自家《战争机器》《光环》之外,就只有B社的《狂怒》《死亡循环》,动视暴雪的《COD》,EA的《战地》,育碧的《彩虹六号》,而这其中《COD》可以说是大半壁江山。现在收购动视暴雪和B社后。
微软方可以说在FPS领域没有对手:《战争机器》《光环》《COD》《狂怒》《死亡循环》 都是这家的。
射击游戏有多重要?索尼PS5主打的DualSense手柄宣传的时候说自己可以针对COD的枪支进行不同反馈,可见这手柄为了玩射击游戏下了大功夫。对于接下来的COD会不会帮索尼适配是个问号了。
而且FPS游戏的一个好处就是开发周期短,容易年货化。
在FPS领域微软直接把索尼的碗给拿了,一旦失去《COD》,索尼这边玩不到多少FPS,微软每年迭代的COD和其他FPS,基本让索尼在欧美失去大量拥趸。
索尼目前要做的,应该是坚持住第一方游戏的质量,甚至要重启一些FPS游戏的开发,比如《抵抗系列》,起码在PS主机上,要有一两款高质量的独占FPS吧。《杀戮地带》也应该做下去。应对COD极可能独不占带来的冲击。
拓展阅读:
[*]游戏主机最全购买指南!PS4/PS5/XSX/XSS/X1X/任天堂switch(NS) 怎么选?
[*]2022年1月游戏本购买指南(高性价比玩3A)
[*]PS5和 Xbox Series S|X 怎么选?
[*]PS5国行版,根本抢不到,要等多长时间才有货啊?
我觉得要考虑两个前提之中哪个优先级比较高:
1、COD除了游戏本体的一次性消费收入外,玩家开箱子的内购氪金费用也相当可观,所以多平台的收入还是挺不错的
2、买动视花了这么多钱估计也不指望用COD来回本了,所以稍微拿COD折腾一下也无所谓还有就是从平台的角度出发:
1、你没有,对我很重要
2、只要有购买PlayStation的意向的人变少了就是Xbox的胜利那从写爽文的角度出发,最喜闻乐见的莫过于,怎么让SONY恶心就怎么来,比如说:
1、COD本体免费加入XGP(再送十单开箱子和一个赛季的通行证),在PlayStation端卖全价70美元,噢不,甚至可以卖到140美元,帮助SONY完成次世代涨价计划
2、永久独不占也不太好,比如说限时一年独不占怎么样,SONY不是最喜欢这个吗XD以后SONY的PS5玩家花70刀买了全价COD,打开后第一个启动画面:COD Free in Xbox Game Pass,More Exclusive Contents in Xbox Game Pass(得益于PS5的SSSSSD加载速度很快,这个画面只显示了5秒)何其酸爽
总之XGP的钱要赚,SONY的韭菜也要割,SONY还得感谢说 “武举人打得好!” 完全有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
但是微软的重点不在这里,最多只是大战略之下小小的附带品而已。
我作为一个老主机玩家说一句,别拿“主机大战”的视角和思维看这件事情,不是一个次元的,别碰瓷了。
很多主机党时间太久了可能忘了,xbox从头到尾就是个玩票性质的项目而已。
这次不是“xbox”要玩“主机大战”,而是“微软”这个究极庞然大物要把重心往“电子游戏领域”上转移。
700亿美金什么概念?育碧巅峰也就刚破百亿,卡普空也就值个50亿。
任天堂2020年市值多少?
550亿美元。
虽然我们都知道到现在这年头了,老任已经不会跟当年一样和人谈收购了,但是有这个概念就行了。
花700亿美金跟你玩“主机大战”?过家家是吧?
完完全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事情。
我不知道微软具体想干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别拿“主机大战”的思维去碰瓷了,格局没那么小。
顺便再提一句,微软要的是“动视”,暴雪最多算个白送的,动视拿个cod出来秒暴雪全家十条命都接不住。(当然此处为夸张,实际cod单独顶一顶暴雪问题不大,king还有个糖果缤纷乐能压制以上两位)
就算变成独不占,也是很合理的。索尼也没说买了顽皮狗,做了战神往Xbox上移植呢。
只能说,有钱真的牛逼。。 不好说。
根据彭博社的消息来看,微软是打算继续在PS上推出游戏,但会保留独占内容。
众所周知的事,动视算是索尼比较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每年使命召唤的作品,都有PS主机的独占内容,比如部分皮肤、武器、多人模式玩法地图等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更倾向于这部分内容会随着动视被微软收购,而加入Xbox独占。使命召唤作品依然可以在PS主机上正常买到并游玩。
毕竟高达40%的销量都在这上面呢,直接切断PS的渠道可太亏了。
大概就这么多。 东京股市索尼昨天一天跌没了200亿美元市值,今天虽然有所回升但最后净损失估计也差不多有150亿——相当于这次收购价格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显然资本市场是不会心存侥幸的,而微软也根本不可能干出贷款存余额宝这样的蠢事——之前Phil已经说了Xbox旗下的新游戏不会推出到没有XGP的平台上。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生意的规模扩大到现在这个近乎荒谬的地步的时候,你的筹码反而会变成你的催命符。姑且不算现在PS5单平台绝对装机量到底能不能冲到PS4同期的水平,也不算抽成导致的第三方收入水分——砸钱砸到这个程度,微软已经没有退路了。元宇宙离得太远,眼下订阅制和云游戏这两个故事必须圆好——于是PS5潜在用户越多,越要全力打死。虽然微软现在确实不局限于主机了,但是PS5作为封闭平台高性能家用机,不仅是Xbox的对手,同样也是整个XGP和Xbox平台的对手——PS5多一个用户,XGP就少一个,你潜在用户越多,就越必须要独占。
所以答案显然是没有异议的——当然也可能索尼直接投降,让PS5变成开放平台之后XGP登陆 谢邀。这个问题算是问对人了。
我们把时间调回2014年。那是《使命召唤》最后一个执行Xbox先行的年头。
大约是从《使命召唤2》成为Xbox 360首发护航作开始,动视和微软走的就比较近。
之后历代的DLC也都是Xbox 360先推出一段时间之后,PC和PS3才更新。
直到2015年,动视暴雪开始转投PS4,也就是从那一年的《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开始,正好调了个向,PS4先行,之后是PC和Xbox One。
直到《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019)要做跨平台游戏,这时候就不能再这么做了。PS玩家都玩半个月新内容,PC和Xbox玩家再去跟人比划,这个不太好,容易被戳脊梁骨。
所以在索尼花了钱的情况下,动视拿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法:全平台版本同步更新,PS独占一个模式,以及若干难度较低的挑战任务,这些任务的最终奖励是若干具有索尼配色风格的武器蓝图。
这招就很奏效,而且PSN每个赛季还会给会员玩家发点东西。之后《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冷战》也有独占模式,而《使命召唤:先锋》直接取消了独占模式(今天来看,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收购案的前兆),只保留了PSN会员的季度捆绑包。
当年Xbox 360那个时代也没有PS3玩家呜嗷呜嗷嚎着不玩,PS4的那个时期也是一样,大家该玩玩,最多就是鬼服得快那么一点。微软再怎么做也不至于把那些非自家平台(Win PC和XS)玩家拒之门外。钱没有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