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大陆地区有哪些比较重要或可观的游戏媒体?
写完才看到@喵羽 的回答,很全面也特别好了。没有特别去查找资料,就自己全凭借日常经验地感知来看
排名不分先后,主要想到什么说什么,基于自身的非核心玩家的角度肯定会有些偏颇:
几类游戏媒体
[*]独立精神 indienova ,老东家。
[*]主要多进行较为垂直的独立游戏相关的报道,丰富的独立游戏爱好者以及开发者聚集,加上开放的讨论空间。不断更新升级网站的老高 @高大勇 和温和而充满人文关怀的主编 @乔晓萌,酷炫但是失联的 @HumbleRay。有许多的内容虽然看着关注少,但是由于都是独有,实际上据说搜索引擎的点击浏览量很可观。也是少有的有开放地进行游戏创作与游戏本体论思考,游戏设计思考地开发者讨论地。
[*]其特点首先是不仅仅面向玩家,更多面向开发者——其本着独立精神的初心,不仅仅作为媒体,还同样是开发者的讨论区,并且自身也逐渐开始在独立游戏/艺术游戏推广,游戏开发,游戏发行(steam上许多小众独立游戏以及国人独立游戏作品)等,追求地不仅仅是传统以观点为主要输出,内容消费地角度发展,更是像其所说地,向中国独立游戏生态系统发展。
2. 触乐网 与 游研社
[*]这两家是应该是说近来最大地两家游戏文化向的新媒体,皆是有头有脸地大佬和编辑,都出过许多现象级别的文章。特别是喜欢的一些关于游戏社会学式的关怀:触乐:在三和玩游戏的人们 @杨中依
3.大众软件/游民星空/3DM vgtime等其他老派的媒体
4.硬核玩家相关 :
机核网:
[*]应该说是硬核玩家的代名词,单机游戏文化最重,大佬们也更多,容易出各种神仙文章的媒体,自己也曾投过2016年当时的征文大赛,当我们在谈论游戏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总之玩家氛围很好,汇聚了各种岛学家/魂学家/吹学家等等。
[*]有自己独特的媒介方式:电台主题Gadio,认识的很多人都会听,而其淘宝商店的文化衫。
[*]一年?度的核聚变玩家聚会都成为了玩家们的狂欢。
奶牛关 CowLevel :
[*]某种意义上不算是一般的媒体,而是一个游戏交流社区,硬核玩家与开发者聚集地
[*]纯游戏内容的知乎式问答社区
[*]自己本人很喜欢其对于游戏的标记系统,也受惠于其野蔷薇的测试系统
5.以业内为主要导向的:
[*]游戏葡萄 | 有判断有前瞻的游戏行业媒体
[*]GameRes游资网 | 游戏开发者门户
[*]游戏陀螺丨关注游戏创业,为游戏创业服务
以上这三个媒体的编辑我都有幸接触过,都是充满热情的媒体人。游戏葡萄经常有一些业内的深度文章,一些运营同学都是要追着的,游资网有很大的职业库以及游戏上线的信息,游戏陀螺不大了解,虽然是创业,但是有的时候常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6.业内公司的官方或半官方平台
需求优质内容的大厂媒体:网易爱玩
腾讯游戏开发者平台:Gad-腾讯游戏开发者平台
腾讯游戏学院: 腾讯游戏学院公众号
NEXT Studios 官方公众号 关于游戏,我们找个地方好好聊聊 最近大火的知乎圆桌游戏的奥秘 I 游戏制作者在路上 next与知乎官方主办的。 NEXT Studios在知乎也有号
7.游戏购买相关的媒体与平台 小黑盒杉果游戏
[*]聚集了玩家,有一些绑定游戏信息成就以及购买游戏总数成就等的移动应用,深受玩家欢迎
8.篝火营地质量媒体筛选与分发,国外媒体合作
[*]大概是最近一波的一个媒体,编辑实力强大,文章内容很丰富,有时候还会筛选了触乐/游研社等媒体的文章。
[*]有大量一些来自polygon或者ign网站的合作翻译转载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国外媒体进入国内,玩家某种语言以及政策带来的信息不对等的界限的打破。我个人十分看好。
9.手机平台媒体 TapTap 中国:发现好游戏
[*]以手机平台作为内容方向的taptap现在估计是已经成为了绝对的手机游戏内容王者
[*]有庞大的游戏数据库,测试,打分 反馈等等,也有自己的评奖和排行榜,大量的玩家反馈以及手机的重要平台型成为了大量厂商关注的媒体。
10.自媒体
[*]各类up主
[*]各类知乎用户,微信公众号,如知乎用户 @对长
个人趋势感知:
一些日常经验主义的总结以及体会,完全不基于业内的数据。
1.导购增加。随着付费买断的习惯,导购一类地游戏媒体开始聚集群众,构建出自己的社区
2.创作与鉴赏内容结合。随着游戏不仅仅作为一种娱乐的发展,更随着创作意识和技术意识的增加,媒体开始模糊阅读者的玩家、开发者身份,玩家也可以了解到关于游戏开发的内容,而开发者自身也是玩家。我认为这一点十分重要,代表着某种创作意识以及作者意识在媒体语境中的苏醒。
3.内容开始向文化、反思转变。游戏开始从先前的大部分以介绍、攻略为主地内容而转变为今天的以游戏文化积淀,游戏内涵反思等等的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内容,而不仅仅停留在“玩”之上,带有的人文关怀。注重社区玩家群体的维护。
4.媒体内容有些逐渐从编辑主导以及主笔转为更加开放式的征稿,通常会有一系列的征稿比赛,或者是活跃的内容生产者的维护——例如知乎。在这样的半开放平台中,编辑的职责也更加多样化,对于整个媒体生态的维护很重要。
5.无论在哪里,优质内容都是刚需。
6.游戏公司乐于分享经验,与媒体交融,自我进行发声。例如腾讯,例如NEXTStudios以及公众号
7.多渠道内容分发,通常可以在知乎、微信公众号、app上阅读到内容。
8.媒体开始细分,攻略向、手机游戏向、创业向、业内分析向等等。
9.新媒体时代来领,自媒体独领风骚,或许许多游戏的信息内容最先接触到最大的群众是通过主播,以及b站up主,开始成为现在最重要的媒体存在。
10.一些整合式的平台出现,外国的文章被引入。当篝火营地与polygon或者是ign等媒体开始达成合作并且在搬运翻译文章的时候,我觉得这逐渐标志着国内外一种信息不平等的打开,国内一些过去通过依赖国内外信息差来赚取玩家利益的游戏将会越来越难做,是好事。
利益相关:某国内酷炫工作室游戏策划 ,前indienova兼职编辑 ←-←
好久不露脸 写完才看到@喵羽 的回答,很全面也特别好了。
没有特别去查找资料,就自己全凭借日常经验地感知来看
排名不分先后,主要想到什么说什么,基于自身的非核心玩家的角度肯定会有些偏颇:
几类游戏媒体
[*]独立精神 indienova ,老东家。
[*]主要多进行较为垂直的独立游戏相关的报道,丰富的独立游戏爱好者以及开发者聚集,加上开放的讨论空间。不断更新升级网站的老高 @高大勇 和温和而充满人文关怀的主编 @乔晓萌,酷炫但是失联的 @HumbleRay。有许多的内容虽然看着关注少,但是由于都是独有,实际上据说搜索引擎的点击浏览量很可观。也是少有的有开放地进行游戏创作与游戏本体论思考,游戏设计思考地开发者讨论地。
[*]其特点首先是不仅仅面向玩家,更多面向开发者——其本着独立精神的初心,不仅仅作为媒体,还同样是开发者的讨论区,并且自身也逐渐开始在独立游戏/艺术游戏推广,游戏开发,游戏发行(steam上许多小众独立游戏以及国人独立游戏作品)等,追求地不仅仅是传统以观点为主要输出,内容消费地角度发展,更是像其所说地,向中国独立游戏生态系统发展。
2. 触乐网 与 游研社
[*]这两家是应该是说近来最大地两家游戏文化向的新媒体,皆是有头有脸地大佬和编辑,都出过许多现象级别的文章。特别是喜欢的一些关于游戏社会学式的关怀:触乐:在三和玩游戏的人们 @杨中依
3.大众软件/游民星空/3DM vgtime等其他老派的媒体
4.硬核玩家相关 :
机核网:
[*]应该说是硬核玩家的代名词,单机游戏文化最重,大佬们也更多,容易出各种神仙文章的媒体,自己也曾投过2016年当时的征文大赛,当我们在谈论游戏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总之玩家氛围很好,汇聚了各种岛学家/魂学家/吹学家等等。
[*]有自己独特的媒介方式:电台主题Gadio,认识的很多人都会听,而其淘宝商店的文化衫。
[*]一年?度的核聚变玩家聚会都成为了玩家们的狂欢。
奶牛关 CowLevel :
[*]某种意义上不算是一般的媒体,而是一个游戏交流社区,硬核玩家与开发者聚集地
[*]纯游戏内容的知乎式问答社区
[*]自己本人很喜欢其对于游戏的标记系统,也受惠于其野蔷薇的测试系统
5.以业内为主要导向的:
[*]游戏葡萄 | 有判断有前瞻的游戏行业媒体
[*]GameRes游资网 | 游戏开发者门户
[*]游戏陀螺丨关注游戏创业,为游戏创业服务
以上这三个媒体的编辑我都有幸接触过,都是充满热情的媒体人。游戏葡萄经常有一些业内的深度文章,一些运营同学都是要追着的,游资网有很大的职业库以及游戏上线的信息,游戏陀螺不大了解,虽然是创业,但是有的时候常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6.业内公司的官方或半官方平台
需求优质内容的大厂媒体:网易爱玩
腾讯游戏开发者平台:Gad-腾讯游戏开发者平台
腾讯游戏学院: 腾讯游戏学院公众号
NEXT Studios 官方公众号 关于游戏,我们找个地方好好聊聊 最近大火的知乎圆桌游戏的奥秘 I 游戏制作者在路上 next与知乎官方主办的。 NEXT Studios在知乎也有号
7.游戏购买相关的媒体与平台 小黑盒杉果游戏
[*]聚集了玩家,有一些绑定游戏信息成就以及购买游戏总数成就等的移动应用,深受玩家欢迎
8.篝火营地质量媒体筛选与分发,国外媒体合作
[*]大概是最近一波的一个媒体,编辑实力强大,文章内容很丰富,有时候还会筛选了触乐/游研社等媒体的文章。
[*]有大量一些来自polygon或者ign网站的合作翻译转载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国外媒体进入国内,玩家某种语言以及政策带来的信息不对等的界限的打破。我个人十分看好。
9.手机平台媒体 TapTap 中国:发现好游戏
[*]以手机平台作为内容方向的taptap现在估计是已经成为了绝对的手机游戏内容王者
[*]有庞大的游戏数据库,测试,打分 反馈等等,也有自己的评奖和排行榜,大量的玩家反馈以及手机的重要平台型成为了大量厂商关注的媒体。
10.自媒体
[*]各类up主
[*]各类知乎用户,微信公众号,如知乎用户 @对长
个人趋势感知:
一些日常经验主义的总结以及体会,完全不基于业内的数据。
1.导购增加。随着付费买断的习惯,导购一类地游戏媒体开始聚集群众,构建出自己的社区
2.创作与鉴赏内容结合。随着游戏不仅仅作为一种娱乐的发展,更随着创作意识和技术意识的增加,媒体开始模糊阅读者的玩家、开发者身份,玩家也可以了解到关于游戏开发的内容,而开发者自身也是玩家。我认为这一点十分重要,代表着某种创作意识以及作者意识在媒体语境中的苏醒。
3.内容开始向文化、反思转变。游戏开始从先前的大部分以介绍、攻略为主地内容而转变为今天的以游戏文化积淀,游戏内涵反思等等的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内容,而不仅仅停留在“玩”之上,带有的人文关怀。注重社区玩家群体的维护。
4.媒体内容有些逐渐从编辑主导以及主笔转为更加开放式的征稿,通常会有一系列的征稿比赛,或者是活跃的内容生产者的维护——例如知乎。在这样的半开放平台中,编辑的职责也更加多样化,对于整个媒体生态的维护很重要。
5.无论在哪里,优质内容都是刚需。
6.游戏公司乐于分享经验,与媒体交融,自我进行发声。例如腾讯,例如NEXTStudios以及公众号
7.多渠道内容分发,通常可以在知乎、微信公众号、app上阅读到内容。
8.媒体开始细分,攻略向、手机游戏向、创业向、业内分析向等等。
9.新媒体时代来领,自媒体独领风骚,或许许多游戏的信息内容最先接触到最大的群众是通过主播,以及b站up主,开始成为现在最重要的媒体存在。
10.一些整合式的平台出现,外国的文章被引入。当篝火营地与polygon或者是ign等媒体开始达成合作并且在搬运翻译文章的时候,我觉得这逐渐标志着国内外一种信息不平等的打开,国内一些过去通过依赖国内外信息差来赚取玩家利益的游戏将会越来越难做,是好事。
利益相关:某国内酷炫工作室游戏策划 ,前indienova兼职编辑 ←-←
好久不露脸 我在游戏公司工作,有很多媒体朋友,也与不少媒体有过合作。在正式进入游戏业之前,曾经为一家综合媒体的游戏部门供垃圾稿数百篇。对于这个问题来说,下面写的这些东西,或许对题主来说有一定参考价值。由于现在我更倾向于阅读英文资讯和文章,因此对于游戏媒体的理解难免有偏差,请见谅。
用一个比较奇怪的思路来分类一下吧,挂一漏万之余,也因为分类问题会有很多重复。这些媒体未必认同我的分类方法,但还是发一下:
纯资讯类媒体大多活跃于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其中佼佼者当属@游研社、@游民星空 和@游戏时光VGtime 的微博。此外还有非常多的门户网站及自媒体账号属于这类,譬如@NS新闻速报 等。这类账号数量很多,想要统计完整需要花一大笔苦功。
随着国内市场壮大,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在国内找了代运营机构或者自己亲自上阵建立官微,这些官方账号,已经成为了游戏资讯的重要来源。例子有@CDPR @Playstation中国。
各大门户网站也是游戏资讯的重要获取场所。如新浪游戏,Tgbus,多玩,游民星空本站、甚至当下的3DM、游侠网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这一类。
攻略类媒体里,做得最好的可能是上面提到过的VGTime;PC游戏方面,大多数人或许会去游民星空,3DM或者游侠网。腾讯旗下的篝火营地里面攻略不少,但实话说做得有些半吊子。此外,人气不很高的Psnine里攻略的质量是极高的。
我更愿意把游研社和触乐这种媒体的本体看作是特稿媒体。我喜欢这两家媒体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少高质量的原创文章(但实话说也有不少问题,以及有时候不得不向厂商低头的情况,但瑕不掩瑜)。非要臧否两句的话,触乐情怀更强一些,还记得他们刚创办的时候是要着重手游的,不过这家媒体最好的一些文章都跟手游没关系。游研社的话,周期性地编辑写手无力,输出困难很明显的(我知道存在人员流失的问题,但我也知道最近国内最好的游戏类写手之一的某老师现在回归了,加油)。
其他专注游戏的特稿类媒体好像没有太值得一提的。网易爱玩之前有过一段时间的井喷期,现在没啥声音了。
活动类媒体,机核。嗯,单独列出来。
我个人觉得机核是很不错的,但他们应该是一直想向Kotaku靠拢,因此文章质量的把控一直是大问题。个人来看机核的最大价值是让大狗老师有地方发文章,其次则是在办核聚变、卖T恤上。(别打我)很多文章质量要比上面那两个媒体差一截的。
机核电台我需要坦诚地说没听过太多。
PR类媒体。这类目前国内其实是最多的。游戏葡萄,Gamelook,游戏陀螺,以及各种微信上你能找到的,每日推送国内新闻的游戏xx或手游xx。
这类媒体的特点是合作稿居多,手游类文章居多。没有说他们内容不好的意思,确实拿得到很多公司的insights,确实对于在业内工作有用。甚至有渠道方跟游戏合作的时候都要看有没有在这些2B媒体发稿。但是铜臭味确实重啊。
2业界类媒体。游资网GameRes和Indienova为代表,有着很多对开发者有用文章的媒体。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类媒体。此外 @郑金条 老师的游戏邦是个大宝库,推荐大家去看。
游戏社区。很难说他们算不算媒体,不过我相信大多数相对深度但玩家获取资讯的第一来源都是这些地方。如A9VG,S1,NGA,TGFC,各大游戏类贴吧,都是。不胜枚举。
知乎游戏区也是。实话说知乎游戏区文章的质量高出很多媒体。
电竞媒体。玩加和PentaQ都不错,PentaQ的文章写得极好(但是据我所知他们给的工作非常容易把人的热血消磨殆尽)。此外兔玩也非常受玩家欢迎。
科技、文娱类媒体及其矩阵号。很多时候科技媒体会来写游戏,如36Kr,Pingwest这样的媒体都写过游戏类的好稿子。娱乐资本论旗下的预言家游报写得也很好。
自媒体。这个就太多了,我都在自己的微信号上写过一篇阅读过万的。
纸媒现在已经式微,此前微博上《大众软件》在摩点网上众筹成功,现在仍然在以月刊形式发行。淘宝上可以买到纸质刊。但实话说我没有购买过复刊之后的大软,不知道今日质量究竟如何。
《游戏机实用技术》现在还在稳定推出,不过他们的存活很大程度上与出色的网媒运作有关。
还有其他存活着的纸媒吗?我不敢做出很笃定的答案,但刚刚在淘宝搜索一些熟悉的名字,结果都只剩下了过刊。当然,游戏Mook,设定集一类的作品近年来其实出得不少,但他们都很难算是“ 媒体“。 如果说要列个清单,那么触乐、游研社、机核、vgtime,算是大媒体。另外还有很多自媒体工作室,如gamker。这里要强调下,内容产出是与作者直接相关的,不论大小媒体,如果能有大佬登场,那作品是绝对值得一看的。大媒体里面触乐更接近传统纸媒,文章质量一般有保证,软文写的漂亮,内容与游戏关联度较低,毕竟很多作者不能说是玩家。游研社的底子也是传统媒体,文章质量有保证,从内容上看更贴近玩家。VG看的不多,从表面上看是媒体与玩家社区的混合,对于游戏选购有些帮助,据说源流和游研相似。至于机核,更接近玩家社区,同时兼具媒体属性。另外机核的现实影响力恐怕是这几家中最大的,每年核聚变都是国内少见的纯游戏展会。 vgtime就挺不错的,他们的电台我期期都听 当然是Gamker啦:
全宇宙的华人玩家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就知道玩游戏,我是聂俊(da ya feng)。
Gamker与你同在,我是聂俊。 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说,只能是游戏葡萄。(我的好友里大部分都是策划,每次微信公众号里阅读数量最多的一定是葡萄的头条)
从玩家的角度来说,触乐/游研社/机核各有胜场。
触乐更有人文关怀,游研社更有趣,机核更硬核(小圈子吹逼) 抱歉,我喜爱读游戏类的文章,但并不喜欢读国内游戏媒体的文章,阻碍我阅读的原因(仅限个人)如下,只提几个偶尔看的媒体:
1. 触乐
不得不说有日薄西山之势,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从媒体公信力,市场生存条件,游戏媒体存在意义等多种角度来说都对有理想的媒体形成了压力。尤其和隔壁比起来自己的优势慢慢减弱了,作为游戏媒体来说自身透露着些许焦虑。贵在坚持。
2.游研社
国内比较硬气和独立(可能是最独立的了)的媒体,采取的方式是讨好介于游戏小白+游戏深度文章之间的群体,个别文章好玩(把握acg整个大范围),虽然对于我来说文章没有多少的帮助,但应该算是国内各方面兼顾的最好的游戏媒体。但时代已经变了,这样子写文章和一些热门的自媒体写的文章差别不大,离大家心中理想的影响行业的媒体差距变大了(或者市场情况也不该提这种话)?
3.indienova
不是游戏媒体,如果内部再不凝聚起来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走,恐怕永远都只会是这样一个不清楚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劣势的小众社区。
4. 至于游戏时光VGtime这些玩家创作和投稿内容多一点,相对来说比较传统,我也不发表过多看法。
5.游戏葡萄
随便刷刷,原来TOB的媒体就是这样不断重复说废话+事后诸葛亮的分析,处处都弥漫着厂商稿件和意见,毕竟要恰饭的吗,但是一本正经地装作高深再恰饭就真的有点糟了。
6.知乎
有几位游戏制作方面的大佬镇乎,凭这个就能让人开阔不少眼界,其他的多为乐一乐。
7.奶牛关
里面人蛮能说真话的,人越少的时候说真话的越多,不知道人多起来后还会不会是以前那样子。
8.其他的从不看 机核啊!机核牛逼! 机核。
京味电台过于带劲,我一个浙江人都被带出北京口音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