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朋友圈”与投资版图帝国
如果说传统计算是英特尔的时代,那么AI时代则迎来了英伟达的“高光”。AI,英伟达的时代来临
在新一波AI技术浪潮中,凭借超前的眼光布局,GPU龙头英伟达(NVIDIA)的市值超越英特尔登顶全球芯片宝座,一路向前。
2020年,英伟达市值首次超越英特尔,登顶全球芯片“宝座”
作为视觉计算技术和图形处理单元(GPU)的发明者,在以AI为代表的深度学习的兴起和自动驾驶为号角的新能源汽车革命中,芯片巨头英伟达正成为“未来”的引领者。
黄仁勋,这个号称硅谷“最好斗的男人”,一改往日低调的投资风格,“技术狂人”也走上了“买买买”的道路。
图片来源:网易
英伟达作为引领新一代AI产业发展的风向标,笔者希望通过盘点近年来其在AI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布局,为业内从业者提供方向性参考。
由低调走向激进,日益扩张的“朋友圈”
早在2002年,当英特尔和AMD还忙于主频大战时,老黄就大胆预言:未来微处理器将用于AI等其他领域。
凭借超前的眼光布局,英伟达规划“通过智能网络连接大量快速计算节点,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中心计算引擎”,重点布局AI和自动驾驶领域。
截至目前,英伟达在AI领域建立了庞大的“朋友圈”。
英伟达AI领域“朋友圈”
在自动驾驶领域,与英伟达达成合作的公司超过300家,除了汽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公司(百度)和图商(TomTom,HERE)外,还有技术公司等。
英伟达在下游自动驾驶领域合作版图
从英伟达投资并购发展历程来看,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守成期(1993-2006),主要通过自研为主,基本很少并购和投资;第二阶段是战略布局阶段(2007-2015),英伟达逐渐“走出去”,低调的前瞻布局AI生态圈;第三阶段是扩张期(2015年以来),英伟达投资并购加速,走向飞速扩张阶段。
总的来看,创业28年以来,英伟达投资/并购主要涉及40多家,重点聚焦GPU(图形处理器)相关生态领域,布局自动驾驶、数据处理、图像识别等与AI强相关的领域。
第一阶段:守成期,内生性增长为主
“荣耀,悲剧,再次荣耀,再次悲剧……”
多年后,当“狂人”老黄回忆起创业之初的大起大落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溢于言表。
这一阶段英伟达基本很少参与投资并购,长期活在英特尔的阴影下。在显卡行业“跌跌撞撞”,历经十余年血战,80家厂商灰飞烟灭,最终英伟达拿下最大的竞争对手3DFX, ATI被AMD收入囊中,行业进入N卡(NVIDIA)和A卡(AMD)两强争霸的时代。
2005年,稳定好后方的英伟达才有机会“重拳出击”。
第二阶段:走出去,外延式投资尝试
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英伟达从2005年开始,主要是投资超过8家,大部分投资领域集中在图像处理相关领域,其中还包括一家游戏主机厂商。
此外,2009年开始,英伟达推出了一项面向全球范围内新兴公司的GPU风险投资项目计划,对新兴以GPU(图形处理器)业务发展为核心的公司进行评估、支持和投资,重点推动GPU平台及生态的发展。
第三阶段:扩张期,外延式投资爆发
从2015年以后,英伟达的投资一改之前的低调作风,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投资节奏加速,对于初创公司的扶持力度不断扩大。
2017年,黄仁勋提到英伟达的投资逻辑:一是该公司的愿景与英伟达一致,即利用AI技术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二是这家公司需要英伟达的帮助;第三是这家公司本身必须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
从投资方向来看,英伟达投资主要聚焦两大方面:应用GPU 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公司与应用 GPU 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即AI、大数据、自动驾驶成主要投资方向。
基于这个方向,根据不完整统计,在过去6年中英伟达投资了分别来自日本、美国、以色列、中国等国家的三十余家公司,涉及自动驾驶、数据处理、图像识别、语音交互及软件等与AI强相关的领域。
写在最后
创业28年,英伟达通过激斗3DFX、ATI登顶显卡王者,超前布局新一代计算,凭借AI东风“击败”英特尔,一跃成为资本市场“宠儿”。
奋勇当先的老黄一如既往、语出惊人地“吹牛”:摩尔定律已死,GPU将很快取代CPU。
这一场AI战争,或许才将开始,拭目以待。
页:
[1]